
不可观测宇宙
因为原子的尺寸太小了,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必须使用更加精细的仪器来观察原子的结构,比如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使用这些科研仪器进行观察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与原子或其组成部分(如电子或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来获取信号或图像,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有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电子显微镜(TEM):使用电子束来照射样品,通过控制电子束的能量和方向获取原子和分子的显微图像。这些图像是由电子和…
这个答案是“不可能”。但是,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 知识铺垫:可观测宇宙按照定义,可观测宇宙就是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我们的宇宙诞生了138亿年,当一个遥远天体发出的光用了138亿年到达地球时 [1],那么它就位于我们可观测宇宙的边缘。超出这个天体的光线受光速限制到达不了地球,所以不可观测宇宙当然是观测不到的。好了,这个问题看上去就是个蠢问题。就好像在说:如何杀死一只你杀不死的…
原子放大1亿倍会怎样,其结构如何,是宇宙的缩影吗?
有人说,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就是一个宇宙,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原子里。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但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有必要正本清源地说一说。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心灵鸡汤的延伸。许多人崇信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学境界。其实这里面蕴含的是一些哲学道理,它告诉人们在小的事物中,同样可以看到大事物的一些规律。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些道理,可能对人生有点好处,但如果滥用,就堕入阿鼻地狱了。 …
在理论上,放大原子1亿倍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原子越小,发生任何形式的放大都需要使用比原子本身更小的粒子(例如电子或光子)进行观察。但是,这些粒子的大小和运动轨迹与原子的结构相当,存在不可避免的衍射,因此无法捕捉到原子内部更微小的结构。 此外,即使我们能放大原子,也不一定会看到宇宙的缩影。虽然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都具有“行星轨道”模型,但这仅是一个类比。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与宇宙的宏观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
大家好,我是科技爱吹牛的喵小二。 先提出几个问题思考:你想过如何放大一个原子吗?眼睛可靠吗?眼睛是如何看见的东西的? [图片] 其实呢,对世界的真实的了解我们一直都是盲人摸象的状态。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通过看,触摸,嗅觉,味觉,听觉这些方式来认知的。 [图片] 看见物体是怎么回事。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大片的神经接收器,这些神经细胞能够接收光信号。且不分析光是怎么回事,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东西,其实是物体在被光照射之后会有一…
氢原子的玻尔半径约为0.53×10^-10米(0.053纳米) 氢原子核(即质子)的半径约为0.88×10^-15米(0.88飞米) 电子的经典半径约为不大于10^-22米 所以,氢原子看起来就是,一粒沙子(直径1mm),以光速,围绕珠穆朗玛峰(直径8.8km)转,看起来外观有天王星(直径5万km)那么大
原子核直径0,831*10^-15米 放大一亿倍, 大概是10^-7米, 也就是0.1微米, 根本看不见. 电子的经典半径约为不大于10^-22米, 放大一亿次也看不见. 再放大一亿倍的化, 才能看见一个8米直径大小的多球核心. 而电子此时大小不大于10^-6米, 也就是还是看不见的程度. 再放大10^6倍, 此时原子核大小是8000000米, 八千公里, 比地球略小. 而电子大小为1米, 比一个人略小. 两者之间的平均距离, 已经放大到10^22*10^-10=10^12米, 约为10亿公里,…
放大1亿倍仅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普通物体大小,远远不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10^(-15)米,而电子的尺寸更小,直径大约是10^(-18)米。放大1亿倍后,原子核和电子的尺寸也仅仅可能与一些微观物体的尺寸相当。 假设我们可以放大原子1亿亿亿亿亿倍我们也不能将其视为宇宙的缩影。宇宙是由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包括星系、星云、行星、恒星、黑洞等等。原子只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无法代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