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休恩登庄园(Hughenden Manor)以二战秘密基地而声名鹊起,吸引了大批游客。1941年,英国急需精确地图对德国实施密集轰炸,但德国早在十年前就停止发行新地图。英军紧急发起代号为“山腹(Hillside)”的秘密地图绘制行动,派蚊式轰炸机到德国上空航拍地面图像,秘密送至国内一处基地,由多名优秀测绘员据此绘制精细地图,向英国皇家空军提供德军弹药库、铁路、水坝等目标的准确位置。
这处基地就设在休恩登庄园的地下室。庄园四周青山环绕,绿草茵茵,牛群悠然自得,静静栖息,一派恬淡从容、岁月静好的景象,完全瞒过了德军情报部门的耳目。由于英国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德国自始至终没有发现绘制组的基地——即使在英国,这个基地也一直被视为顶级军事机密,直到2005年才向公众解密公开。
休恩登庄园的真实身份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1804-1881)首相的故居。迪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他长期担任保守党领袖,两度出任首相,三次担任财政大臣,是英国历史上唯一的犹太裔首相。迪对内力推改革,对外殖民扩张,为缔造“日不落帝国”立下汗马功劳,深获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任和赏识,并被封为第一世比肯斯菲尔德伯爵(1st Earl of Beaconsfield)。
迪还是一位小说家,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名声使他在历任英国首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名言就出自迪斯雷利之口,二战期间被丘吉尔首相引用而更加广为人知。
迪斯雷利睿智而风趣,有人曾向他请教“不幸(misfortune)”与“灾难(calamity)”的差别,迪拿政治宿敌、自由党领袖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开涮说:如果格莱斯顿先生掉到河里,那是“不幸”,但如果有人把他救上来了,那就是“灾难”。即便如此,格莱斯顿还是对迪斯雷利充满尊敬,赞誉他“在许多方面都是议会史上最值得称颂的”。
迪斯雷利生于伦敦,年轻时历经多种变故,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欠佳,但他期望出人头地的梦想从不曾破灭。26岁那年,迪到地中海沿岸和近东国家进行了长达16个月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他找到了人生目标,明确了自己对政治和外交的浓厚兴趣,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他深感自己的人生要有所建树,就必须投身于政治斗争。
迪的信念很快落实到行动中。1835年迪加入保守党,两年后作为保守党议员进入议会。此后,迪通过领导“青年英国”小集团活动、撰写大量文学作品宣传其政治观点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终于在1848年成功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一直担任该职务直至去世。
迪成为议员后不久便迎娶了其政治盟友的遗孀玛丽。玛丽比迪年长12岁,但二人婚姻关系一直十分和谐。1847年,迪购买了休恩登庄园,并与妻子长期居住在此。迪在第二个首相任期内与维多利亚女王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维多利亚女王曾到庄园小住数日,庄园各个房间摆放了女王赠送的油画和各式礼物——参观者只要看到画框上的皇冠装饰,一眼便能看出系女王的馈赠。
迪斯雷利是一位具远见卓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担任保守党领袖的初期,保守党四分五裂,危机四伏。迪意识到,振兴保守党最根本的办法是改造和革新,使之符合新时代的需要。迪对内推行社会改革,将保守党和大英帝国的荣誉与力量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维护了英国皇室的尊严,确立了现代保守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对外则大肆扩张海外殖民统治,凭借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强大的海军在全世界攻城掠地,极大提振了“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和影响。
1867年迪因推行议会改革大获成功而声名大振,并于1868年初接任首相,但迫于形势压力年末辞职。1874年,迪再次出任首相,任内完成三件大事:一是未经议会批准,果断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借款,以原股价1/4的价格购买了埃及政府掌控的苏伊士运河股权(占运河全部股票的44%),取得对苏伊士运河控制权,极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是推动议会通过决定,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印度女皇”称号并加冕,实现了维多利亚多年梦寐以求的“女皇梦”,并使“大英帝国”从口头称谓转为正式拥有法理意义;三是以74岁高龄抱病率团出席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后的柏林会议,不费一兵一卒,逼迫俄吐出战争胜利成果,取得对俄外交全面胜利,并从土耳其人手中租借塞浦路斯作为向土耳其提供保护、对抗俄罗斯的回报。迪的威望由此升至顶峰。为表彰其贡献,维多利亚女王授予他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的称号。授爵当日,女王表情庄严,右手执剑,将剑身平放在迪斯雷利左肩上,迪虔诚地对着女王下跪,低头接受皇家荣誉赐封。
迪斯雷利领导的保守党内阁于1880年宣告结束,同年迪完成其最后一部政治小说。1881年迪去世,与早他逝世的妻子合葬在庄园几百米外的教堂墓园里。他的葬礼虽非国葬,但几乎英国所有公共建筑都降半旗致哀,报纸和杂志也都向“让全世界害怕英格兰的那个人”致敬。维多利亚女王深感悲痛,虽因礼仪限制不能亲自参加葬礼,但还是在葬礼后第四天到墓前献了花环。之后,女王来到迪的书房,遣散所有随从,关上房门,“让我静静地感受他曾经的存在”。教堂内的汉白玉纪念高坛,也是女王亲自下令为迪斯雷利建造的。有人评价说,迪斯雷利虽如小人物一般出现,却如英雄一般离开。
一个庄园承载一段历史,记录一个时代。英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页,英国人也总是为本国的历史深感自豪。工作生活在英伦,就像阅读一本厚厚的书,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咀嚼,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