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爱跑步的鸡蛋  ·  electron ...·  9 月前    · 
至今单身的牛排  ·  C# json 转 xml ...·  1 年前    · 
任性的菠菜  ·  jQuery UI 实例 – ...·  1 年前    · 
沉稳的油条  ·  Pico W main.py issue ...·  1 年前    · 

心源性疾病

占猝死总人群的80%以上,主要包括冠心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脏方面的疾病。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万,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源性猝死失去生命。

非心源性疾病

20%左右的猝死患者是非心源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主要包括肺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

心脑血管疾病过去总被认为是老年病,但如今中青年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增长,增长幅度已超越老年人。

这主要与现代生活的大环境有关:工作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高脂、高盐饮食,经常熬夜,体育运动减少或过于剧烈的运动、酗酒等。

以冠心病为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往往发病急、程度严重,心脏性猝死者多见。

原因是中青年人血管内斑块进展快且不稳定,容易破裂形成血栓,血管被堵死,立即引发急大面积心肌坏死,由于发病急,没有建立侧支循环,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

猝死往往突然发生,但事实上,所有的猝死并非突然,都是“蓄谋已久”。

1.劳累是猝死2大诱因之一

2020年刊发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分析了5516例猝死的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劳累,其次为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2.最常发生的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心肌炎等

研究中发现,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第二位肺源性猝死。而在心源性中,具体包含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猝死综合征、心肌炎等。

其中,在有症状情况的记录者中,最常表现为突发、休息睡眠中,还有呕吐、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3.深夜更容易出现猝死

对人体来说,白天交感神经“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经“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候,此时迷走神经经过一晚上夜班尽显疲惫,而新来接班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异位节律等,从而可能诱发各种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一种遗传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猝死前会有预兆吗?很遗憾,猝死这种“瞬间的死亡”,是没有非常明确的预警信号的。即便有预兆,大多也会被人所忽视。所以平时身体给你发出一些健康信号,我们不能忽视。当出现以下6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立刻就医: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冠心病的典型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出现这类情况时需多加注意。

02憋气、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情况时,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03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04胸闷、憋气剧烈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等症状,需警惕肺栓塞、心衰急性发作等。

05失眠焦虑,极度疲惫

在没有缺少睡眠、剧烈运动或生病的前提下,连续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都出现无法缓解的疲劳感,且伴有失眠、焦虑、夜间惊醒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否心脏出现问题。

06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提高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疾控君提醒

对于一般大众人群,即目前无任何症状及心脏病证据的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饮食及运动,同时做好定期体检即可。

来源:健康时报、无锡疾控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