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个回答
北京五中,我的五中。
可能说,最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没有多喜欢这个地方
但真的,每个老师都很好。
在五中,可能我们没有二中一样高大上的食堂,我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操场。
但,真的真的,每个老师和每个同学,都在用心对待你。
高三的晚自习,总有几个老师从头陪到晚,真的很感动,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我们。
不管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我爱五中。
前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每一个人的过往都可以记录一篇文章。我所记录的,是我所亲身经历的北京五中的故事,绝对的真实但又略带主观色彩。又到了一年的招生季,肯定会有不少中考生来打探北京五中的消息,作为2022届的北京五中毕业生,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这些学弟学妹们初步地绘画出五中大致的模样,并谨以此文,纪念我逝去的高中时代。
本篇文章不会以匿名的形式发布!另外,本篇文章的原始版本我已经删除,那时的文字水平与思想见识略显稚嫩,故不再呈现。
正文:
想要了解一个学校,最好是从它的优点入手,五中有何优点,请让我细细展开。
1.热心的老师
五中老师是很关心学生的,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身体健康上。在我高中的生涯中,有几位老师对我帮助极大(不具体指出老师的姓名)。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两位英语老师,她们不仅助力提高我的英语成绩,让我在高考中成功突破了140的大关,还让我对外语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我至今都记得我翘了一节化学课的时间与前一位英语老师谈心,一起讨论英语的学习之法,也忘不了后一位老师在高考冲刺阶段每天为我细心批改一篇英语作文。我还要感谢我的化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前者在深夜里通过语音通话为我解析题目,探索化学的高阶思维,并嘱咐我注意身体健康;后者不厌其烦地帮我一遍遍理清模考题文言文中的实虚词。是这些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北京五中的温度,我真的十分十分感谢他们。
2.优秀的同学们
虽然五中近几年的生源不太好,但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有保障的(我在实验班,也是所谓的直升班,对于普通班的情况就不太了解了)。这里的学生各具特长,有的天生好歌喉震惊四座,有的一双妙手可绘千里江山图,有的乐于沉醉于数学的奥秘之中,还有的精通写作信手拈来。此外,漂亮的小姐姐,帅气的小哥哥,这里也是不缺的(我在这里提一句,能在高中找对象尽早找,到大学,各色各地的人,难度与纯度,远不及高中)。评价一个人最正确的方法,当然是看他的品行,我周围的同学中,可能个性不同,但大都都心地善良,充满正义感,我也乐于与他们相处(这也是要分情况的,心地邪恶,言行不一的人也是有的,远离就行了)。但与其我来评论我身边的同学,不如你们自己来实践,毕竟未来的五中在你们手上,难道不是么?
3.可饱腹的饭餐
谈完人,就要说物。大家最想了解的,应该就是五中的伙食。我在网上看到过五中饭菜的负面评价,我不敢苟同他们的见解。对我来说,饭的作用是用来饱腹,再者是来品味,而五中的餐饭水平,刚好可以达到两者之间。可恶的疫情让我没办法在多尝尝五中的饭菜,我怀念早餐肉少得可怜的包子,午餐满是麻酱的涮羊肉,晚餐炸糊了的薯片。
4.丰富的活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五中有极其丰富的课后活动,他们的印象是正确的。这里的活动的确很多,合唱节,戏剧节,运动会,英语戏剧节......这些节目既是你锻炼能力的平台,也是你扩大交友面的有效途径。未能参加五中的大部分活动,是我的遗憾,我当初天真地认为在初高中,只要学习好就是王道(其实也有一定道理,你的学习足够好,就会有众星拱之的效果),其他副业都不值一提,事实证明,那时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你想具体地了解北京五中的活动,可去北京五中公众号上探寻。
这些就是我所体会到的北京五中的优点,但只是片面地知道一个人的好是没有用的,对缺点的描述,是不可缺少的,对学校更是如此,接下来,将进入本篇的重点,如果你可以接受本校的缺点,或怀有勇气去改善五中的现状,那我诚挚地希望你能进入北京五中就读。
1.个别老师水平有限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除了生源,就是师资,五中在这方面做的不错,但仍存在不足。有的老师教学水平不过关,导致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花钱在外面补此门学科,1h就是好几百,真的心疼;有的老师过于仁慈,遇事优柔寡断,还没有恒心,这对于教学进度的推进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是不利的。(到高三,选考科目会进行分层教学,虽然是A层,但也会出现上述情况)
2.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少
对于高分段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时间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高三,自主学习时间更为重要。但五中,无论是高一二三,作业留得都太tm多了,令人窒息,而且如果你不完成作业,还要受到特殊对待。这点就极大地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月,在其他名校如北京四中,人大附中都放假了的情况下,本牛校还在上课,并开学生大会,阻止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真是令人不解呀!幸好最后一个月遇到了网课,给予了我尽可能多的自由,我可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专项训练(这也不是鼓励大家无厘头地自学,高一高二还是跟着老师走为好,高三看自己)。
3.管理层能力低下
优秀的管理者,最擅长的就是使民服,而五中的管理层,却不深谙这点。他们种种蜜汁操作,引人发笑:将最闹腾的初三与高三实验班放一块,一二模考试线上举行(二模的确无奈,但一模......),一周少到可怜的体育课(人家四中每天一节体育课呀!),各种校内比赛暗中操作(虽然我们是受益者)。其中,最让我失望,也是最出离愤怒的,就是学校不让同学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对五中的负面评价,还有专门的侦探,去侦察网上对五中的负面评价,得知是同学发布的后,在学生大会公开批评这些同学(当然是不会指出姓名的,但这种批评,伤害更大)。还有一些惹人恼的操作,我已不大记清,同学们千万不要对五中的管理抱有太高的希冀,切记!
4.过多不必要的思想教育
爱国是一个人的本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具有理性思维的人,而不是犹如二极管一般听话的狗。高一高二的时候,几乎每周都有一次爱国教育课,还必须全神贯注的去听,这我想到了谷圣的一句话:谢谢你,中国。还有,有的老师教育我们不应以清北为目标,而是以北航,北理工,哈工大这些学校为目标,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不是清北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不明白,利己有问题吗,连基因都是自私的,难道人就不应该自我些吗?我也挺感谢五中的,让我坚定了那颗润之心。
5.禁止一切足球活动!
初来五中,懵懂羞涩,却又满怀憧憬,但当我看到这小到可怜并且没有足球场的操场后,心凉了一半。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二环内的学校,没有足球场也正常,二中,北师大实验啥的也是没有,我们对着两个球门踢就行。但到高三的时候,为了保护学校的摄像头,校领导直接把球门给撤了,没事,我们有对策,拿几个杆当球门就行。可是到后来,在一次足球重伤青春少女事件(夸张)后,学校竟然派专门的人来巡逻,禁止一切足球活动,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不能理解,国足的落寞,也会有你们的责任的,我相信。对于想要报考北京五中且又爱好足球的同志们(让我称你们一声同志),希望你们把我们2022届的抗争精神传承下去!
结语:这是我能想到的五中的优与劣,字数已将近3000,希望此文能对各位新高一的同学解疑答惑,并引起毕业生们的共情,也该做个结尾了,以后如果有想添加的,我还会再来。对于老师的情,校方政策的恨,还有那些日日夜夜学习的苦,都一一浮现在我脑海之中。渐行渐远,耳边响起那熟悉的旋律:Boy you gotta carry that weight,carry that weight a long time......
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也是布满荆棘的,到底是什么会等待着你们和我们,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我希望今天的文字,能够给予你们一些预知。
2022.7.2
———————————————————
2022.12.22
自从我写完这篇短评,已过去小半年,现在来看,当时是有点情绪化的。今天在北京高考公众号上看到今年数学竞赛的获奖名单,五中有14人在榜上,内心还是很开心的。想想我们那届(22届),学校在竞赛上的投入是很少的,成绩也自然不够看。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五中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思来想去,总的来说,我们那届可以被称为“牺牲品”。
五中祖上阔过。2010年以前的五中是十分有牌面的。那时的五中,是东城甚至整个北京市的霸王,每年能有好几十个清北。这些大家应该都知道,开学第一课,年级主任应该都讲过。
但为什么一零年后五中就不行了呢?原因有两点:北京市教改和五中不注重宣传。
1998年教改,提出了个方案:所有市重点取消高中部。于是,北京五中分校,于成立1998年5月4日。这对五中的打击是极大的。
1998年前的五中,从小学竞赛中挑选尖子生,一直重点培养靠着六年一循环的一条龙化培养,直到送进清北。这招,屡试不爽。再加上那时的五中的氛围很好,学生和老师对五中的归属感很强,很多学生都是大学一毕业就到五中教书。五中在这种正反馈下,创造了光辉的历史。
可教改,击碎了五中的体系。五分的学生不必去五中,可以自由择校。西城,海淀那么多好的学校可去,甚至现在的二中,为什么一定要去五中。再加上五中不注重宣传,五中的地位渐渐下降,就有了现在“五中在老一辈人眼中很好,在年轻人眼中就那样”的说法。
由于五中的余辉还在,老一辈优秀的老师还能带领着教改后的学生们发光。但人是会老的,老师也一样,随着老一辈人的退休,五中进入了黑暗的年代。一零年后,五中的年均清北人数降到十人以下,甚至有些年是零清北的情况。这对于一个百年老校,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但一路看来,这也可预见到。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所高中,人大附中。人大附没有参加教改,它保留了附属的小学初中校,拥有自己的竞赛学校,培养系统。从小学开始选拔学生,培养学生12年,并把学生放在三条赛道:竞赛、高考、出国。另外,人大附还创新地引进硕博士生当老师,培养学生竞赛与高考教学,李永乐就是个例子。教改的六年后,也就是06年,人大附的成绩就超越了四中,成为北京市第一,拥有了全市掐尖的能力。
五中无疑是教改政策下的失败者,但五中在衰落十余年后也开始做出尝试。五中创立北京五中教育集团,来拉近与小学初中校的距离,并在郊区设立分校,还在招生上做大功夫,用线上咨询会、线下招生会的方式进行招生宣传。
2020年,王蕾上任北京五中校长。她在大方向上在我看来是正确的:坚定集团化教学,加大初高中衔接,注重早培。
从现在的成绩上来看,她的战略很有成效。但22届五中学生,成为了牺牲品。我们在混沌的五中中长大,还不幸地遇到了疫情。疫情期间,学校的竞赛教学除数学外几乎处于停摆,各种培训,几乎没有。王校长上任后,把注意力集中到招生与集团化培养上,并没有把什么更多的资源加到22届上。话说得不好点,就是让22届自由地烂下去。结果也是这样的,22届高考成绩很差。
23届还算稍微幸运,根据前车之鉴,他们在高二时重新分了班,尖子生被攒到一块,进行内卷化培养,但相比下,还是差得多。
作为牺牲品,我们无奈也气愤,但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如果五中能越办越好,我们也是会很高兴的。我也确信五中能越办越好,毕竟路走对了,接下来就看掌舵人的发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