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做的大学问,是实现探索规律和经世致用的有机统一,这为新时代党校科研和智库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大学问”的科学内涵。 探索规律不仅是去探索和发现自然和社会规律,更主要的是经历和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这种探索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及思想方法。经世致用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务实、求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探索规律与经世致用辩证统一于党校大学问的实践过程当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例证,是“两个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要求。“两个结合”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和方法自信,要求党校开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时,必须紧扣探索规律、经世致用八个大字。理论研究要瞄准规律探索,决策咨询要做到经世致用。

准确把握“大学问”的总体要求。 坚守为党献策的初心,要求党校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各层次各方面的研究贯通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研究成果“国家得其用,社会得其益”。一是践行党校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党性原则,为党立论、为党述学,做到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二是关注中心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找准问题,聚焦“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民之所盼”出谋划策,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着力提升为党献策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突出了重点和直击了要害。党校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出党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四是保持斗争精神。面对世界变局,面对多样多元的社会思潮,党校教师要以厚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研究基础,积极宣传党的主张。

科学谋划“大学问”的努力方向。 一是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强化研究阐释。党校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要发挥好“马”字号和“党”字号的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注重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二是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开展实证研究。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工作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围绕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行动计划、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等问题,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接地气的话语,研究阐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三是紧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诤言、献良策。党校要大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让智库的“对策”变为党委政府的决策;要立足云南实际,把调查研究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细化实化调研内容,真正使调研收到实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当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和专题调研,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帮扶开展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借助专家力量拓宽科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和质效;同时,党校要发挥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积极为党建诤言、献良策。

下一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的科研和智库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打造科研精品力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党校做好探索规律、经世致用这门大学问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任成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