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下面这首歌曲:

听众们通常点开五秒就立即左上角了,并且不禁发问:“这也算是一种音乐形式吗?”

能坚持听下来的人不多,解疑答惑的人就更少了。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民族唱法:喉音唱法。我们熟悉的“呼麦”,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音乐形式古老、淳朴、野性,曾一度被禁,现在从民族音乐的框架下跳脱开来,走向世界,与不同的音乐形式互相碰撞。

游牧民族的通灵之声

喉音唱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起源于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西部的 阿尔泰—萨彦岭 山地中的突厥-蒙古部落。

来,复习一下高中地理

坐落于中亚和东亚之间连绵起伏的草原和白雪皑皑的山脉的交汇处,这些部落是广袤的内亚文化区的一部分,涉及了三个政治地域: 蒙古 俄罗斯 (四个联邦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 ,以及 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这个地区的游牧民族和半游牧民族用丰富的和声唱法来与自然和超自然世界交流。

内蒙古乐队“杭盖”将呼麦和摇滚结合起来的唱法,你可能听过

在蒙古西部阿勒泰地区,喉音唱法被称为 höömii,由西喀尔喀蒙古人、Baits山住民和阿勒泰乌梁海人演唱;而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共和国的人们则把分别把它们各自的喉音唱法称作 kai,khai 和khöömei。图瓦的“khöömei”就是我们熟知的 “呼麦”

对于那些认为人声一次只能发出一个音符的人来说,喉音唱法产生的谐振是令人惊讶的。

C大调泛音的前16个音高

歌手们可以采用专门的发声技术,利用喉腔的共振特性,通过对嘴唇、舌头、下巴、软腭和喉咙的精确协动,同时发出两个或多个音符,模仿鸟类的叫声、小溪流动的声音、风声,或者骆驼的咆哮。

喉音唱法也分很多种,从上至下分别是西奇(模仿鸟叫声)、呼麦(中音、模仿风声)、卡基拉(悲鸣、咆哮)、保般纳地(滚动式、模仿小溪)、 伊泽哥勒(马镫式唱法)。

这种唱法最常见于中亚部分地区,也流行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

例如,在俄罗斯西南部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巴什基尔人和南非中南部的科萨女性当中流行着不同特色的喉音唱法,这种唱法也被使用于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僧侣在宗教仪式中。

Traditional Xhosa woman,George Pemba,1975

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 也将这种唱法运用在声乐比赛里。然而,这些对喉音唱法的实践都没有阿尔泰-萨彦地区那样丰富——将和声玩出不同的花样。

因纽特人的好朋友:“雪橇三傻”(哈士奇犬、阿拉斯加犬、萨摩耶)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喉音唱法与宗教、民族问题紧密相连,同时也由于对所谓“落后习俗”的偏见,共产主义政权曾经禁止喉音表演和传播。

冷战过后,蒙古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解禁并接纳了喉音唱法,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进入了学校、剧院,政府还为其举办了一系列歌唱比赛来培养歌唱人才。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撤离蒙古之后,喉音唱法开始恢复它原始的宗教用途。

到了21世纪初,这种唱法用来哄婴儿入睡、诱捕猎物,以及召唤萨满的神灵和佛教的灵魂。在阿尔泰、哈卡斯和蒙古西部,喉音唱法则再次成为了史诗表演的叙事媒介。 歌手多为男性,女性呼麦则被禁止,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优秀的女性呼麦歌手也出现了。

三组音乐人让你了解“图瓦呼麦”

西伯利亚高原上,邻接蒙古国边境,苏联时期的图瓦 (Tuva) 是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地方之一,也许你身边的人都不曾听说过这个的地方。

它的前世叫做“唐努乌梁海”,在唐朝到清朝之间曾是中国的属国;它吹着漫长寒冷的北风,动荡几千年,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都来过这里,现在属于俄罗斯联邦。

图瓦的面积大约与贵州省差不多大,这个人口只有30万的超级小国,却以完整保留游牧民族千年的呼麦传统而闻名世界。

● 恒哈图乐队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曼,算是最早发现图瓦呼麦的西方人之一,他曾把一段呼麦的录音寄给美国人类音乐学家泰德。

1987年,泰德来到了图瓦。在泰德的推动下,1993年,一支由四人组成的图瓦呼麦四重唱乐队出现在美国人视线中,就此震惊了西方世界。

当西方世界听到这种古老的声音时,所有人都震惊了,演出结束后很多人都在问,“这是什么唱法,这是哪里来的音乐?”

呼麦就这样飘扬过海传到世人面前,前世今生充满神秘色彩,磅礴悠远又直抵人心,立刻受到西方乐坛、观众和媒体的追捧与关注,从此诞生了第一支走向世界的呼麦音乐组合——恒哈图乐队。

由Kaygal-ool Khovalyg、Bapa Sayan 、Radik Tyulyush和Alexey Saryglar四人所组成,恒哈图乐队团员们擅长使用呼麦、口哨及其他人声演唱方式,演奏图瓦传统乐器,再现自然界的声音之美,不仅是图瓦传统音乐的代表,更是世界乐坛的大师级乐队。

● 亚塔乐队

早期恒哈图乐队的成员中,有一位离开了传统原生态,走上先锋的道路,他是Albert Kuvezin (亚伯特·库维辛) ,离开恒哈图乐队后,他创立了Yat-Kha乐队 (亚塔乐队)

犹如背着电吉他游刃穿梭古今的游牧侠客,自1991年成立的Yat-Kha成功地将图瓦传统呼麦与叶克勒融入到他们的音乐创作中,混合摇滚乐的音乐语汇、电吉他与马头琴熟练对话、爵士鼓敲打传统节奏,因而享誉世界。

● 珊蔻·娜赤娅克

在图瓦的传统里,女人唱呼麦是禁忌,甚至有女人唱呼麦就会流产的传说。而这位伟大的女歌者打破了这个禁忌,也为艺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她是珊蔻·娜赤娅克 (Sainkho Namtchylak ) ,音域高达7个八度音,是跨越人声极限的传奇女伶。早年以《寂静的天空》的空灵原曲《Old Melodie》抚慰世人之心,后以一曲《Lost Rivers》颠覆人类声音极限想象,被成为“神曲女王”。

定居欧洲后,她长期在实验乐圈与爵士乐圈出没,将图瓦的呼麦、蒙古的长调结合西方爵士乐、古典音乐、环境音乐,塑造出一种实验风格的东方音乐。

这3组图瓦国宝级音乐人,构筑了一片当今世界音乐舞台上最独一无二的游牧风景,他们的音乐仿佛一种古老的召唤,熟悉又陌生的乡愁,轰然击中心灵,涌出难以言说的感动。

今年9月,战马时代主办的首届战马音乐节将拉开帷幕,图瓦音乐“三大宗师”首次齐聚中国,在上海、北京双城登场。

三场国际级音乐现场,从传统原生态到民族摇滚、从融合音乐到即兴爵士,带给魔都、帝都观众前所未有,最极致的游牧音乐盛宴。

推 荐 演 出

战马音乐节之图瓦英雄

亚塔乐队《图瓦摇滚》音乐会

时间: 2018年9月14日 19:30

珊蔻与乐队《迷失的河流》音乐会

时间: 2018年9月15日 19:30

恒哈图乐队《神游图瓦》音乐会

时间: 2018年9月16日 19:30

票价: 580/380/280/180/80(学生票)

地点: 1862时尚艺术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

购票请至【1862时尚艺术中心票务平台】

编译◎entelecheia

部分内容来自战马音乐节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丨转载请至后台留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