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五千年前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为何突然兴起?那时人们如何生活?如何雕琢出那些精美绝伦的玉器?何以筑起雄伟恢弘的城池?如此辉煌璀璨的良渚文明为何突然衰落?他们真的消失了吗?

最近央视推出的 大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良渚》采访了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张华教授,该团队发现了触发良渚文化衰变的重要环境因素。

它不仅拥有位于杭州的都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的良渚古城和古城外围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且在浙江、上海和江苏分布有多个次一级的区域中心,以及目前已经发现的上千个普通遗址点,是由平民、贵族和统治阶层这三大阶层组成的金字塔式结构的等级社会。

良渚古城以及外围水利系统

考古发现还显示,它是以湿地稻作农业和家畜饲养为基础,同时还具有玉器、石器、漆器、木器、陶器、纺织等多种专门手工业的复杂社会。良渚,是东亚史前文化的一个高峰。

然而,良渚文化在大约4500年前开始衰落,曾经的王城被平常百姓居住。良渚古城的近郊,普遍被洪水沉积覆盖,古国消逝。

良渚文化的失落之谜,长期困扰着人们。

超强台风导致鱼山遗址风暴沉积

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带水涝灾害

最近,王张华团队在良渚古城获得地层记录,更加精细地重现了良渚文化末期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带水涝灾害发展过程,并指出良渚文化末期的气候、海平面变化和我们当前面临的气候形势——即全球变暖、海平面加速上升非常相似。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刊发王张华团队研究成果

因此,良渚文化末期不到300年、甚至很可能是百余年内的水涝灾害发展过程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很快将面临更加频繁的盐水入侵、更加强的台风、更加高的风暴潮潮水位和更容易发生的暴雨积水。

鱼山遗址良渚末期的地层被风暴侵蚀,加上风暴沉积OSL测年误差较大,使得王张华当初误以为海平面上升事件发生于鱼山风暴之后,但后续的数值模拟工作和良渚古城更加连续的地层记录均证实,风暴事件更可能发生于海平面开始加速上升之后。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379122003365?via%3Dihub=

相关论文:

Wang, Z.*, Ryves, D.B., Lei, S., Nian, X., Lv, Y., Tang, L., Wang, L., Wang, J., Chen, J., 2018. Middle Holocene marine flooding and human response in the south Yangtze coastal plain, East China.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187: 80–93.

Wang, S., Ge, J., Kilbourne, K.H., Wang, Z.*, 202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d-Holocene tidal regime and storm-tide inundation in the south Yangtze coastal plain, East China. Marine Geology 423, 106134.

Wang, S., Ge, J., Meadows, M.E., Wang, Z.*, 2022. Reconstructing a late Neolithic extreme storm event on the southern Yangtze coast, East China, based on sedimentary record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Marine Geology 443, 106687.

Zhang, W., Zheng, T., Wang, Z.*, M.E. Meadows, 2022. Reconstruction of coastal flooding processes and human response at the end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East China.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93, 107705.

来源|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视频| CCTV纪录片 编辑| 吴潇岚 于洋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