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古代神话
英雄人物
,专职保佑军队打仗得胜,每一个朝代在古代史上都有一个被称之为军神的神话英雄人物, 在中国传统五礼 之一的军礼中描述,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队伍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祭军神、军旗称为祃祭。
[1]
[2]
唐朝时期杜佑编撰的《通典》记载了唐朝军礼中祭祀军神的礼仪 ,《通典·礼六十六》载:“军礼,其仪二十有三。一、亲征类于上帝。二、宜于太社。三、告于太庙。四、禡于所征之地。五、軷于国门。六、告所过山川。七、宣露布。八、劳军将。九、讲武。十、田狩。十一、射宫。十二、观射。十三、遣将出征宜于太社。十四、遣将告太庙。十五、遣将告
齐太公庙
。十六、祀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马社。十九、祭马步。二十、合朔伐鼓。二十一、合朔诸州伐鼓。二十二、大傩。二十三、诸州县傩。”
- 中文名
- 军神
- 外文名
- Military God
- 职 责
- 护佑军队
目录
- 1 希腊神话
- ▪ 宙斯
- ▪ 雅典娜
- ▪ 阿瑞斯
- ▪ 阿波罗
- ▪ 赫拉克勒斯
- 2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 恩利尔
- ▪ 乌图
- ▪ 伊南娜
- ▪ 尼努尔塔
- ▪ 涅加尔
- ▪ 马尔杜克
- ▪ 阿舒尔
- ▪ 扎巴巴
- 3 波斯神话
- ▪ 阿胡拉
- ▪ 密特拉
- ▪ 巴赫拉姆
- 4 埃及神话
- ▪ 拉
- ▪ 塞赫梅特
- ▪ 塞特
- ▪ 荷鲁斯
- ▪ 奈斯
- 5 中国神话
- ▪ 轩辕黄帝
- ▪ 昭烈武成王
- ▪ 真武大帝
- ▪ 关圣帝君
- ▪ 岳圣帝君
- 6 佛教神话
- ▪ 大黑天神
- ▪ 毗沙门天王
- ▪ 最胜太子
希腊神话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恩利尔
(Enlil),
苏美尔
时期,天神安和天后安图姆只是
表面
上的至高神,而恩利尔才是事实上的掌权者,被称为“彼勒”(意为“主”)。恩利尔是大地和空气之神,尼普尔城邦的保护神。他还可能拥有战神和风神的神格。洪水灭世的祸首就是恩利尔。
乌图,又称
沙玛什
,苏美尔名为乌图,
阿卡德
名为夏马西,
苏美尔神话
中的太阳神。常与美索不达米亚
夏马西
(Shamash)相等同。其神庙称作埃巴巴尔(Ebabar),表象为日环从东方两座大山间升起。在众神行进行列中的形象为骑马者(在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闪族中,马为
太阳
的象征)。被视作“正义”的推行者。苏美尔人视其为战神、军神,
阿卡德人
(即
巴比伦人
)更认为他是天地间一切黑暗的战胜者;对于世人来说,他是光明和生命的赐予者、心灵的检查者和法律与正义的根源。与其父欣、其妹
伊西塔
结为三联神;配偶为阿亚(Aia)。
伊南娜
(Inanna)亦称做
伊丝塔
(Ishtar)、亚斯塔蒂(Astarte)、及
维纳斯
(Venus),是
苏美
神话系统里面的“圣女”、“天之女主人”,也是金星的代表神,和希腊系统的爱与美之女神
阿佛罗狄忒
是同一位,在苏美神话系统里也被认为与战争有关,希腊罗马系统的阿佛罗狄忒其战争地位里则被
雅典娜女神
所取代。
马尔杜克
,又称
马杜克
,
美索不达米亚宗教
中
巴比伦
的主神和
巴比伦尼亚
的国神,古代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战神、军神,
巴比伦
城邦之神。其名“马尔杜克”为
阿卡德语
,似来自
苏美尔语
“阿玛尔-乌图克”,意为“乌图之幼子”。最开始是作为雷暴之神,传说中他制服了造成原始混乱局面的怪物提亚马特之后成为众神之首。马尔杜克的占星是木星;他的圣畜是马、狗以及舌分两叉的一只龙,巴比伦城墙就饰以此龙之像。
阿舒尔
,
亚述
宗教的主神和战神、军神。原为亚述的部族神和亚述城市阿舒尔的地方城,上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亚述帝国
之名就源自阿舒尔的名字。被认为是亚述帝国的象征性统治者和亚述军队的保护者,甚至有亚述王向他呈交书面战报的仪式。
[6]
波斯神话
公元前600年前后,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发起
宗教改革
,将阿胡拉·马兹达奉为“唯一真正的
造物主
”。琐罗亚斯德宣扬,是阿胡拉·马兹达使人们看到了光明,所以他常常被塑造成太阳的形象。然而太阳和月亮有时会被形容成他的双眼。
密特拉
,其名在古波斯语中意思为交往、和谐、和平、友谊等,对那些不遵守契约之人给予严惩。密特拉拥有调整自然秩序的神力,被波斯人视为牧场和水的主宰,可以保障雨水流沛和草木在丰茂,使人类能够安居乐业。在
阿契美尼德王朝
时期,密特拉已经同阿胡拉·玛兹达相提论。到了
萨珊王朝
时期,对密特拉的崇拜更是十分普遍,霍尔米兹德一世的早期
金属货币
上,就有密特拉将王权赋予王者的雕像。
巴赫拉姆,希腊名为
韦勒斯拉纳
,被称为『东方之军神(The Pershian Warload)』。曾以鹰的形象出现在《阿维斯陀》中,被描述成王权的象征。传说中,
琐罗亚斯德
所具有的英雄气概和神勇力量,都是巴赫拉姆纳赠与的。
埃及神话
拉
(Ra,有时拼作Rah,较为准确的应作Ré),又译瑞、赖,是
赫里奥波里斯
-
九柱神
之首,
古埃及神话
中的太阳神,被视为白天的太阳。从
埃及第五王朝
(
公元前
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开始,成为
古埃及神话
中最重要的神,并在
底比斯
成为全埃及的都城后和底比斯最高神
阿蒙
融合为
阿蒙拉
。一千多年以来,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
塞特
,
赫里奥波里斯
-
九柱神
之一,
古埃及神话
中的力量,战争,沙漠、风暴和外国之神。他保护沙漠中的商队,但同时又发起沙暴袭击他们。他是
盖布
与
努特
的第二个儿子,
奈芙蒂斯
的丈夫,为了夺取王位,曾用计让自己的哥哥
奥西里斯
惨死,后被侄子
荷鲁斯
击败。
荷鲁斯
(Horus),是
埃及九柱神
之中冥王
奥西里斯
和
伊西斯
的儿子,
古埃及神话
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同时,他也是一位
战神
、军神。他的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的,头戴埃及王冠,腰围亚麻短裙,手持沃斯(能量)手杖与安柯(生命)符号的神祇。
中国神话
轩辕黄帝
(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
华夏民族
的共主,
五帝
之首
[7]
。
[8]
楚汉争霸
时期被
刘邦
尊为军神来祭祀,汉朝建立之后成为历代帝王征战天下之前所祭祀的对象之一。
昭烈武成王
[9]
,原称
武成王
[10]
,俗称
齐太公
,本名
吕望
,字子牙,
唐朝
时期被尊为军神,唐宋时期历代帝王打仗时,都会命令出征的将领先去
齐太公庙
(
武成王庙
)祭拜昭烈武成王,以此来保佑自己的军队能克敌制胜、凯旋而归。
[11]
佛教神话
毗沙门天王
,又名
托塔天王
,本土化后为托塔天王李靖,是
佛教
的
护法神
,为
夜叉
与罗刹的领袖,居住四天王天,守卫
梵天
之门。为北方守护神、知识之神、财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军神,在
日本
大多写成“
毘沙门天
”。
印度神话
罗马神话
奎里努斯
,
罗马神话
中的战神、军神,早期罗马王权时代的三主神之一。他大概是来自古意大利地区萨宾部落的原始的战争之神。他的名字词源源自“矛、枪”之意。在罗马王国时期,他曾与马尔斯之子混淆过,但人们并不能无视他的古老身份。现代学者更多的认为奎里努斯是
罗马
和平时期战士的保护者。
贝罗娜
,罗马女战神、军神,玛尔斯的妻子。罗马早已将她遗忘。战女神贝罗娜没有时间建造神庙或是聚集信徒,她只垂青那些为战而生的凡人。因为,贝罗娜的神力并非来自那些华而不实的庙宇或是软弱无能的祈祷者,而是那血染的沙场,身披重甲的战士,以及凯旋后的战吼。
斯拉夫神话
斯文托维特,斯拉夫神话中的战神、军神,斯文托维特在波罗的海沿岸
斯拉夫人
心中是最高神——神上神,他被描绘成四头或四脸,骑白马,手持剑与矛,身后随有300兵马;古代
斯拉夫
军人作战前要祭祀此神以求庇护,巨型的利剑,军旗和白马是战神斯维亚托维特的象征。他同时也是保佑富足的神。
佩伦,雷电之神、军神,同时也司战争和锻炼,象征物为鸢尾花、马、鹰、橡树等,形象为一个有着铜头的壮健男子,坐在由公羊牵拉的二轮战车上,手持斧头或铁锤。斧头抛出后可以自动飞回。在基督化时期,他被转化为
圣徒
“雷电的以利亚”。雷神兼勇士保护神佩论在天上驾车用带火的箭射杀恶魔,所以才有雷鸣电闪。他后来成为罗斯的大公神。
特里格拉夫
(Triglav):名字意为“三张脸”,战神、军神。初期他被认为是三位战神的合称—— 斯瓦洛格、佩伦和戴伯格。后来戴伯格的位置被斯维托维德(Svetovid)代替。普遍形象是一位三头神,蒙着金眼罩,或者一个长着三个山羊头的男子。他的三个头代表了天空、大地和冥界,蒙着眼睛表示不让他看到人类的罪恶,因其眼睛有巨大杀伤力。
斯洛文尼亚
最高峰特里格拉夫山即是以其命名。
立陶宛神话
北欧神话
奥丁
是
阿萨神族
(Aesir)的主神,传说为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失去一目,头戴宽边帽,冰冷又严肃的人物。
北欧神话
中的“战神”、”军神“、“战争之神”、“胜利之神”、“军队指挥者”。所以战争也被称作“奥丁的愤怒”、“暴风雨”。手持“
永恒之枪
”(Gungnir)的奥丁,也是“风暴之神”、“矛主”。
托尔
(Thor,
古诺尔斯语
:Þórr,也译为索尔,霍尔),日耳曼地区称他多纳尔(Donar),是
北欧神话
中负责掌管
战争
与
农业
的神。索尔的职责是保护诸神国度的安全与在人间巡视农作,
北欧人
相传每当雷雨交加时,就是索尔乘坐马车出来巡视,因此称呼索尔为“雷神”。
弗蕾亚
(Freya),是北欧神话中
华纳神族
中的爱与美之女神、生育之神,也是女战神、军神和魔法之神。
尼奥尔德
和
那瑟斯
的女儿,弗雷的妹妹。她十分慈祥,最为人所爱戴,因为冰天雪地里的人们热切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她常浓妆艳服,花枝招展,有时全副甲胄,披挂上阵,革领
瓦尔基里
为奥丁遴选死难英雄。
凯尔特神话
达格达(Dagda),达努神族中的“众神之父”,他是战争女神莫瑞甘(
Morrigan
)的情人,爱与青春之神
安格斯·麦·奥格
(Aengus Mac Og)的父亲,同时也是位英明、智慧、法术高明的战神、军神。传说他手中有根奇特的巨棍,一端可以杀敌而另一端则有起死回生的力量。达格达有个儿子叫做米迪尔(Midir),他在达格达死后与新任达努神族领袖不和,他们的矛盾使达努神族力量被大幅消弱,最终被来自南方异国的梅利西安人(Milesius)推翻,余部沉入海底生活。虽然打败深海巨人族归功于鲁格,但达格达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甚至到后来达努神族被米西尔推翻时他的地位有没有动摇。在凯尔特民族中,达努神族几乎无人不知,后来基督教的到来也没有使其完全消失在这块土地上。
银臂努阿达
(
Nuadha
Airgetlam)
路旦
(Nuadha Airgetlam) ,是古代凯尔特人崇拜的丹努(Danu)神族之王。这个神明是将古代世界之王的应有姿态传达给现代的存在。身为丹努神族之王的努阿达,也是位手持胜利之剑克劳索拉斯(Claimh Solais)的军神。那个时候的他还不是银臂(Agateram)的。不过,在他率领部下进攻爱尔兰的时候,因跟当地的神明战斗而负伤,失去了右臂。努阿达因为那个伤势的缘故而被迫让出王位。于是医术之神为了单臂的先王打造出了银之臂。但是,成为了单臂之神的努阿达并没有光复王位。他再度复位是在完美地再生出手臂之后。王者必须是战士。必须要强大,不能是负伤之身。这是古代世界里屡见不鲜的原则。努阿达只要还是‘单臂之神’的身份,他就绝对无法再度复位。
鲁格·麦克·埃索伦
(Lugh mac Ethlenn),
凯尔特神话
(Celtic mythology)中的光与太阳之神, 达努神族(Tuatha Dé Danann)的代表神之一。其父为达努神族次神萨安(Cian),祖父为深海巨人族
弗莫尔
(Fomoire)的邪眼魔王
巴罗尔
(Balor)。同时他和
爱尔兰
阿尔斯特
国(Ulster)公主黛克泰尔(Deichtire)生下了阿尔斯特的大英雄
库丘林
(Cú Chulainn)。
[16]
莫瑞甘,
MORRIGAN
(苏格兰)Morrigan,玛赫(Macha),出自
凯尔特神话
中。她在凯尔特神话里是
主要
神祇之一的Danu神族成员,掌管着战争和死亡,在英语翻译里,解释为“Great Queen”和“Queen of Phantoms or Demons”都有。翻译成好听的名字就是“幻影之神”。
英格兰神话
忏悔者爱德华
,或称“圣爱德华”,(约1001年-1066年1月5日)是英国的
盎格鲁撒克逊
王朝君主(1041年至1066年在位),因为对基督教信仰有无比的虔诚,所以称作“忏悔者”,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为英国保护神的圣人。1065年诸圣婴孩瞻礼,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唱诗班举行隆重的典礼。那时候,爱德华病势沉重,不能亲自出席参加。一星期后(1066年1月5日)逝世,遗体葬在西敏斯修道院内。死后无嗣。1161年被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封圣,其王冠“圣爱德华皇冠”也被视作英格兰国王权力的象征,每每于皇室成员加冕时被使用。爱德华非常热心治理国政,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所以深得民心。他将国库捐税收入的盈余全部拨充善举,全力辅助修院的发展,对贫人和外乡人非常慷慨。爱德华很爱打猎,可是他出门打猎,每天早晨准时参与弥撒。爱德华一生都是在治理英格兰,被喻为“在
威廉一世
前最英明的帝王”。在1348年
金雀花王朝
的爱德华三世确立以更加具有战神特征“圣乔治”作为英格兰的保护神之前,他一直都被当做英格兰的守护神来景仰和膜拜。比如金雀花王朝的
亨利三世
就十分崇拜他,而且还以他的名字给自己的长子命名的,即后来以勇猛闻名的
爱德华一世
。
圣乔治
(拉丁语:Sanctus Georgius,希腊语:Άγιος Γεώργιος),基督教的著名烈士、圣人,英国历史上第二个被尊为英国保护神的圣人。经常以屠龙英雄的形象出现在西方文学、雕塑、绘画等领域。身穿盔甲的一位骑士,承载阿斯卡隆圣剑,骑着白马,杀死一条毒龙,龙血流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十字,成为了后来的圣乔治旗,这便是有名的
圣乔治屠龙
。圣乔治是英格兰文化的重要部分,在1348年金雀花王朝的
爱德华三世
确立以更加具有战神特征“圣乔治”作为英格兰的保护神。在
圣乔治日
,人们会买玫瑰送给爱人,再将一本书籍送给孩子。按照
基督教会
的传统,每年的4月23日是圣乔治的纪念日(StGeorge’sDay),如果大家在这一天前后到英格兰地区,你会看到教堂、酒馆,甚或汽车外都会挂上有一个红色十字的白色旗帜,这就是圣乔治旗。每逢例如英格兰足球队出赛,或者凯旋而归的时候,这面旗帜更大量出现在球场内外。从大约14世纪开始,圣乔治成为了英格兰的守护“主保”圣人,在此之前,英格兰的守护圣人是“圣爱德华”(StEdwardtheConfessor)。
[17]
日本神话
八幡神
,在日文中的汉字八幡神(はちまん),也被称作:
八幡大菩萨
。自古以来被作为弓箭之神而被广泛信仰。八幡神的起源据说来自彦火火出见尊,一般被当作来源于
应神天皇
、比売神、
神功皇后
这3神。·因为也是源氏一族的守护神,所以自
镰仓时代
以来也被当作军神,祭祀八幡神的神社,大大小小在日本共有400多处。
日本武尊
(やまとたけるのみこと),《古事记》作
倭建命
,《风土记》作倭武天皇,本名小碓尊,另有日本武、大和武等称号,日本神话人物,传说其力大无穷,善用智谋,于
景行天皇
期间东征西讨,为大和王权开疆扩土。最后虽英年早逝,而无继承皇位,但子嗣为今日天皇之直系祖先。
建御雷
(タケミカヅチ)是
日本神话
中的一位神祇,被奉为雷神、刀剑之神、弓术之神、
武神
和军神。在《
古事记
》里写作建御雷之男神、建御雷神,在《
日本书纪
》里写作武瓮槌、武瓮雷男神。别名建布都神、丰布都神,在
鹿岛神宫
的祭祀中则以鹿岛神的名字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