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绰号:李俊的“龙”
天寿星李俊,绰号混江龙,今安徽或者江西人,兵器:霜锋剑。 职业:撑船梢公,暗黑身份:盐枭。梁山泊水军第一交椅。虽然不是《水浒传》主线人物,但其履历却是梁山好汉中最复杂的:揭阳三霸之一,水浒四帝之一。
【祖籍】
李俊出场自我介绍说他是“江州人氏”,但在二次出场的赞诗中称“庐州生李俊”,略有矛盾,可能是祖籍与出生地的问题,所以如果是江州那就是江西九江人,如果是庐州那就是安徽合肥人。
【绰号】
在《元史》有载宋朝有种治水工具,叫“辊江龙”,其“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从而清淤疏通河道。《天工开物》中的“混江龙”水雷“漆固皮囊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
从水浒源头《三十六人赞》看,明显不是一回事,但其意境一个翻江倒海一个跋扈水上,脑洞清奇是可取的,加注“混江龙”鲜活具体接地气。
说回《三十六人赞》:乖龙混江,射之即济。武皇雄尊(争),自惜神臂。
名词解释先——
乖龙:一说传说中的孽龙,是兴水作恶的龙,喻指喻难以制服的人;一说逃避行云布雨工作,藏到牛脖子里的龙。
济:一解“过河”;一解“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武皇:一解“黩武的汉武帝”;一解“奸雄”曹操;一解“虬髯客”,在第一本武侠文学《虬髯客》中,虬髯客找道人相面李世民,“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道士暗中告诉虬髯客“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虽然虬髯客与李世民争天下的心意转变,远走海外称王。既然李世民称“文皇”,作为对手自然就是“武皇”了。
神臂:指宋神宗时期发明的神臂弩,是宋朝制式兵器,以远射著称。
然后翻译:翻江倒海的孽龙,射杀它才能让一方安定。(当年)虬髯客与李世民争锋,计算到两虎相争的结果,便保存实力放弃了(远走海外)。
结合《水浒传》中李俊这个人物,不看看出他是一个不甘人下的主儿——揭阳称霸,梁山水军第一把交椅,暹罗之主。完全不能兼容于宋王朝之中,但又没争锋的本钱,最后和虬髯客一样远走海外。
【龙】
《水浒传》有五条明确用“龙”字的绰号,分别是“出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
“龙”在古代是皇室专用,是个“犯禁”的字眼,施耐庵是胸有山河、文笔锦绣的大文豪,被他挂上“龙”字的好汉应都是有春秋笔法的,对其联想推敲不失趣味。
这“五龙”除了“出云龙”公孙胜无解外,其他都有凤毛麟角的痕迹——比如说“九纹龙”原型是抗金的“反帝”史斌,“混江龙”李俊是暹罗之主,“出林龙”邹渊“会使折腰飞虎棒”是宋太祖赵匡胤,“独角龙”邹润“脑后生着一个肉瘤”是赵匡义。
后两者牵强,存在过分解读之嫌,但作为《水浒传》同人可以海涵:赵匡胤发明的兵器“盘龙棍”是由铁索连接的一长一短两根棍棒,邹渊的“折腰飞虎棒”由两个解法,一个打折敌人腰的棍棒,一个是两节形状的“盘龙棍”。赵匡义“烛影斧声”弑兄上位,这货脑袋后有没有肉瘤不知道,但“反骨”是肯定的,早在“陈桥兵变”时就以阴谋运作著称了。
赵匡胤黄袍披身,赵匡义改名赵光义,上位后又改名赵炅。
金圣叹把邹润改成邹闰,可能是叔侄名字上的区别,也可能他猜想出施耐庵的“暗梗”,“看破不说破”又“技痒难耐”,于是暗搓搓地留下一个“记号”。
【名字】
《宣和》中“混江龙”的名字是李海,《三十六人赞》为李俊。关于名字和绰号并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有出处的,在宋史料《三朝北盟汇编》中有一首诗: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
作者叫遇僧,他自称是北宋末帝钦宗的次子,赵构下旨:没有的事!打二百大板,刺配海南。
落到下边,刺字的差人“不敢下手即尔刺字细小”,同样打板子的人也“不敢决即而轻拂掠之”,这个打板子的人名李俊。
诗中有绰号,关联人有姓名,这种“暗梗”文字游戏,极大的丰满了作品的三围,至于是“同人文致敬”呢,还是推介另外一本书给读者读,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