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隶属于 湖北省 武汉市。位于 武汉市 东南部, 长江 南岸,与汉阳、 汉口 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 青山区 毗邻,东南与 洪山区 接壤,西临长江,东拥 东湖 。介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之间,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武昌区下辖15个街道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7.05万人。
武昌,因三国时期吴主 孙权 在今 鄂州 建都,寓意“以武而昌”,改当时的鄂为武昌而得名。 武昌区是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历来为省、州、府、县的治所,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 。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 长江 ,东向东湖缓斜,以 丘陵 平原 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武昌是一座有近18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史上曾有夏、 鄂渚 、夏口、江夏、 郢城 、鄂州等称谓, 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放鹰台 无影塔 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清宣统三年(1911年), 辛亥革命 第一枪在武昌打响。
2022年,武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2.0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8.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77亿元。 武汉·东湖
今武昌属东鄂范围。
春秋战国
称武昌为夏,属 地,设有封君夏侯。
设36郡,今武昌属 南郡
汉代
以郡为中心化天下为 三楚 ,今武昌地域属 南楚
高祖六年(前210年),从南郡中析出 江夏郡 ,隶属荆州,辖沙羡县,今武昌属江夏郡 沙羡县
三国
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
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隶属荆州,辖沙羡等县,并将沙羡县治从涂口(今金口)移至夏口城,为县级行政中心。
东晋
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汝南一带居民大量流入夏口,区境侨置汝南县,仍为江夏郡治所在地。
南北朝
南朝宋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此即今武汉保存最古老的郢州城垣遗址。郢州隶属江夏郡,郡、州、县治所同设在夏口,从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称。及至齐、梁、陈各朝,郢州城皆为江夏郡和郢州治所。
隋代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
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北宋
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
南宋
南宋初,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 岳飞 曾镇守在此。
元代
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
朱元璋 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
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廓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清代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朝在湖北的统治。革命党人废帝制,兴共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设于原清廷湖北省咨议局所在地(阅马场红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地方政权的雏形。
中华民国
鄂军都督府
民国元年(1912年),军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北洋军阀统治的武昌城,改武昌县为武昌市,设武昌市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由广州迁武汉的国民政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三镇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武昌、汉口(含汉阳)分治,武昌为湖北省会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武昌市政筹备处成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设武昌市政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武昌县城乡分治,城区部分(今区境)成立武昌市政府,直属湖北省政府管辖,为直辖市,设市政筹备处,并兼管汉阳城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次年汪伪政权建立武汉特别市政府,武昌划归伪武汉市政府管辖,设办公处(后改称武昌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将武昌划归伪湖北省政府所辖,成立市政筹备委员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湖北省政府由恩施“还治武昌”,分武汉为汉口、武昌两市,武昌为省会市,辖武昌和汉阳镇,直到武汉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同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建立武昌办事处,派出工作组接管了武昌旧政权的8个区公所,并将其改划为4个城区、3个郊区。武昌解放后,一直是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7月,武汉市人民政府调整区划,武昌为第一区,但仍沿用武昌办事处名称。
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再次调整区划,将第一区改名为武昌区,并正式建立武昌区人民政府。
1955年1月,武昌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武昌区人民委员会。
1959年,区人民委员会改称为武昌人民公社,下设二个城区分社和三个郊区分社。
1961年,撤销武昌人民公社建制,恢复武昌区人民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原武昌区党政机构被迫处于瘫痪状态。
1967年3月,武昌区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行使领导全区工作的权力。
1968年9月,成立武昌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区党、政领导机关。
1980年2月,武昌区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二次会议召开,批准撤销武昌区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17-19]

武昌区 区划沿革

1949年,原武昌挹江、武泰区所辖的郊区部分划归武汉市郊区。
1960年2月,建立 关山街道 。5月,南望山、洪山、关山、珞珈山等4个行政街道划归 洪山区 ,保安街分社改名为紫阳分社,解放路分社改名为黄鹤楼分社,民主路分社改名为曙光分社。
1960年,市郊的青菱、南湖、花山等3个农业公社划归武昌区。
1963年,10个农(渔)业公社分别划归洪山区和 青山区 ,属 洪山区 的武珞路、水果湖、喻家山、珞珈山、中南路、关山等7个行政街道划归武昌区。在葛店化工厂厂区设立的葛化街道同时交武昌区。
1966年,保安街改为要武街、棋盘街改为燎原街,武泰闸街改为创新街,狮子山街改为学农街等。
1986年,将 狮子山街 关山街 、葛化街和 珞珈山街 的一部分行政区域划归 洪山区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20106001000
积玉桥街道
420106002000
杨园街道
420106003000
徐家棚街道
420106005000
粮道街道
420106006000
中华路街道
420106007000
黄鹤楼街道
420106008000
紫阳街道
420106009000
白沙洲街道
420106010000
首义路街道
420106011000
中南路街道
420106012000
水果湖街道
420106013000
珞珈山街道
420106014000
石洞街道
420106015000
南湖街道
420106490000
东湖风景区街道(武昌)

武昌区 位置境域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 武昌区政府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7.05万人。户籍人口104.79万人(2021:105.49),减少0.7万人。2022年,武昌区出生人口0.60万人,出生率为5.76‰;死亡人口0.70万人,死亡率为6.70‰;自然增长率为-0.94‰。

武昌区 综述

2022年,武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8.2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7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8.81%。年末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799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775户,增长2.1%;产业活动单位10934户(含经营地在本区的产业活动单位506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28户,增长3.1%。全区共有“四上”企业1173户,单位总量在全市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22户,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90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486户,规模以上服务业451户。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武昌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2%。年末共有投资项目304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72个,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32个。
财税收支
2022年,武昌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25.95元,下降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93亿元,比上年下降3.0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7.45%;基金支出114.3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
人民生活
2022年,武昌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80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消费支出43214元,比上年增长2.0%。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0.91辆,计算机94.55台,空调232.73台,移动电话237.27部。

武昌区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武昌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0.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11户。在15个工业行业中,9个行业产值超亿元,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022年,武昌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比增长8.9%,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0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03%,下降0.78个百分点。2022年,武昌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比上年下降23.3%;利润总额1.42亿元,下降43.0%。
建筑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2户。2022年,武昌区建筑业增加值171.55亿元,同比增长7.1%。建筑业总产值1314.41亿元,同比增长6.4%。

武昌区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社零额183.31亿元,同比增长11.6%;限额以下企业的社零额完成506.84亿元,同比下降1.0%。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社零额148.24亿元,同比上升20.9%;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零额35.08亿元,同比下降15.8%。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前三类是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351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3.3%;降幅最大的三类是汽车类下降33.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5%。
对外经济
2022年,武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7.5亿元。
招商引资
2022年,武昌区实际利用外资4229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39.26%。实际引进内资9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04%。
房地产业
2022年,武昌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增长0.6%。2022年,武昌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商品房销售额261.45亿元,同比下降21.1%。商品房待售面积45.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

武昌区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88家,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四上”高新技术企业171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技术合同交易87.38亿,比上年减少2.8%。

武昌区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6463人,专任教师1610人;初中24所,在校学生25820人,专任教师214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在校学生4798人,专任教师213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65219人,专任教师3744人。幼儿园111所,在园幼儿26522人,教师2094人。
武昌区境内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
性质
主管部门
层次
地址
公办
教育部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街693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
民办
湖北省教育厅
本科
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6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91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区喻家湖148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区陆家街301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415号

武昌区 文体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社区文体活动室145个,晨、晚练地点225个,建立户外健身路径1198套,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9次,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37名,获市以上体育竞赛前三名奖牌数93枚,社会体育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40.6%。

武昌区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0个,其中:医院43个,医院床位17883张,病床使用率79.16%;卫生技术人员249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98人、注册护士11113人、药剂人员921人、检验人员630人。卫生总收入188.7亿元。

武昌区 社会保障

2022年,武昌区参加养老保险单位21000户,比上年增加了6.30%;养老保险参保90.5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7.66%,在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中,在职职工66.00万人,离退休人员17.50万人,个体流动人员7.0万人。2022年,武昌区发放养老金69.00亿元。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19000户,比上年减少了965户,参加医疗保险71.31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0.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21000户,比上年增长了1362户,参加失业保险40.61万人,比上年减少了0.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21000户,比上年增加了1268户,参加工伤保险49.6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单位19000户,比上年减少了920户,参加生育保险45.6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62万人。2022年,武昌区城市居民享受低保4167人,减少524人。发放保障金5587万元,减少0.90%。

武昌区 基础建设

2022年,武昌区重点路网工程建设项目24个,长度10141米。全区综合性公园9个,社区公园12个,专类公园2个,街头游园64个。2022年,武昌区植树0.5万株,栽培各种花草255万盆。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2407.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全区绿地面积2291.22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1132.6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7平方米。新、改、扩建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

武昌区 综述

三国时,孙权所筑夏口城堡,“因山附丽,止开二门,周环不过三二里”。唐宝历初(825年),牛僧孺以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以夏口城为基础向北、东、南扩建武昌城,城域南至紫阳湖,西至蛇山西端,东至曹公城,北临沙湖,城廓约15里。武昌旧城的较大发展根基于明代。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桢被封为楚王(楚昭王),他便在北起蛇山、南至紫阳路、东抵阅马场、西接长街的城中心地带大兴土木,至洪武十二年建成一座城中城,曰王城,即楚王府。楚王府内建有豪华宫殿、楼台亭阁及各类宫室“八百有奇”,此后共有9代楚王(一说8代9王)就藩武昌,历时262年,武昌城亦为楚王府的天下。楚王府的建设,推动了城内商贸、交通的发展。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部攻克武昌,火烧楚王府,楚王府盘踞武昌城的历史终结。
清代武昌城亦为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武昌府、江夏县等官府署地,“官署林立,冠盖如云”是其真实写照。时有“汉口的银子多,武昌的帽子(官帽)多,汉阳的故事多”之俗语。光绪十五年(1889年)8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在张之洞驻节武昌主持两湖大政达18年,效西法图富强,推行“新政”,建树颇多,中外瞩目。在武昌,他兴办湖北布、纱、丝、麻四局及造纸、制皮、毡呢、模范诸厂,修筑卢汉铁路,策划武昌开埠,创办两湖创业场,开通湖北有线电报、电话,创办两湖等书院及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湖北新军,改革币制,创设近代警察机构等,使武昌迅速向现代城市崛起。
玩龙灯是元宵节活动中的重头戏。“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就闹在这龙灯上。正月十五日夜(元宵),是闹元宵的最高潮(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玩龙灯,连续三昼夜),遇上群龙聚舞,锣鼓喧天,鞭炮震地,万人空巷,通宵达旦,喧腾声传十里之外,可谓热闹之至。武昌城内声势很大的舞龙灯、闹元宵的最后一次是1985年元宵节。连续三日,下午五六点钟,城郊龙灯结队入城,造成多条公交线路堵塞,职工下班难以回家,人赞人怨,兼而有之。此后,武昌城内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则逐渐稀少了,至90年代,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天齐会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传是日乃东岳天齐大帝诞辰,民间和寺庙在这日举办庙会,称“天齐会”。尤武昌洪山宝通寺的天齐会最引人入胜。是日,绅商仕学、各业工匠、普通百姓、善男信女结伴前往。寺内香火鼎盛,山间游人如织。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赐福;寻芳览胜,沐浴大好春光。一年一度,热闹非凡。是日又称“甘蔗节”。民谣曰:“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相传元末农民徐寿辉在鄂东蕲水(浠水)起义称帝,派邹普胜智取武昌,约定城内接应者手持甘蔗为号。邹部入城后,见手持甘蔗者或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概不侵扰。此后,武昌民间遂流传此日吃甘蔗可得福消灾之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以“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明令禁办庙会。同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武汉人民挣扎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长达7年之久,甘蔗节(天齐会)从此失传了。
磨子会
即杨泗会,杨泗神一名磨子菩萨,系行业供奉的神。武昌城外共48坛,城内不参与。每坛每起必系各行名目于上:如豆芽菜行所供者曰豆芽磨子;箩夫所供者曰箩夫磨子,其他仿此。其会自五月朔起,至望日始止。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来往穿梭,前导者是伞盖牌扇与锣鼓唢呐,八人抬的若干乘神轿殿后。神轿以极重之木为之,至迎赛之时,或加铁板、或压磨石,以五百斤为率。所过处有燃鞭炮者,就其门前小驻,以手擎神舆过首,旋转不停,以鞭炮之长短为度。故抬神舆者类精壮少年,或三四班、或五六班以便更替。
杨泗是神话中的水神。长江流域的川鄂赣三省有四位水神:江西崇拜的是许逊,四川祭祀的是李冰父子;湖北一带供奉的就是杨泗,民间称之为杨泗将军。尤其是船夫、渔民和以船为家的水上住户,对他更为崇敬。从杨四演变为杨泗,不单纯是字音的讹传,显然是和水及水神有关。杨泗庙都是建在近水地方,这是和龙王庙、白鳝庙相同,与其他庙宇不同之处。今洪山区青菱乡有个村委会仍然以杨泗矶命名,是由于辖区内有个自然村名叫杨泗矶。这个自然村的得名是因为靠江岸有一矶石,旧名杨泗矶。矶头原来有座杨泗庙,矶名又是从庙名而来。由此也可见杨泗神在旧时的深入人心。
竹床阵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7位
2020年11月,授予“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9月,武昌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6。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25名。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