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是由 同相 振荡 且互相垂直的 电场 磁场 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 电磁场 ,具有 波粒二象性 ,其 粒子形态 称为 光子 ,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的不同,其性质所体现出的两个侧面。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 光速 。见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波伴随的 电场方向 ,磁场方向,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电磁波是 横波 。电磁波实际上分为电波和 磁波 ,是二者的总称,但由于电场和磁场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并相互转换,所以通常将二者合称为电磁波,有时可直接简称为电波。
量子力学 角度下,电磁波的能量以一份份的光子呈现,光子本质上来说就是 波包 ,即以局域性能量呈现的波。电磁波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当其能级阶跃迁过辐射 临界点 ,便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此阶段波体为光子,光子属于 玻色子
一定 频率范围 的电磁波可以被人眼所看见,称之为 可见光 ,或简称为光, 太阳光 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的辐射形态。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
电磁辐射 通常意义上指所有电磁辐射特性的电磁波, 非电离辐射 是指 无线电波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而 X射线 γ射线 通常被认为是 放射性 的辐射。称作 电离辐射
要特别注意,电磁波并非与传统的 机械波 一样发生了空间上的震动,而是 传播路径 上不同点电场与磁场属性的改变。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属于一种波,就像 机械波 引力波 物质波 概率波 )一样,凡是高于 绝对零度 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且温度越高,放出的电磁波频率就越高,波长就越短,这种电磁波称之为 黑体辐射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其他电磁波。
电磁场 包含电场与磁场两个方面,分别用 电场强度 E(或 电位移 D)及 磁通密度 B(或 磁场强度 H)表示其特性。按照麦克斯韦的 电磁场理论 ,这两部分是紧密相依的。时变的电场会引起磁场,时变的磁场也会引起电场。电磁场的场源随时间变化时,其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励导致电磁场的运动而形成电磁波。电磁波的 传播速度 与光速相等,在 自由空间 中,为c=299792458m/s≈3×10 8 m/s。电磁波的行进还伴随着功率的输送。
电磁 辐射量 与温度有关,通常高于 绝对零度 的物质或粒子都有 电磁辐射 ,温度越高辐射量越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观察到。

电磁波 基本属性

电磁波有三大属性 ,即 振幅 (强度、 光强 )、频率(波长)和波形(频谱分布),对于 可见光 而言,这三者分别对应光颜色的 明度 ,色相和 色度 ,对于单一频率的电磁波而言,还有 初相位 的概念,其波形为 正弦曲线 (余弦曲线),称之为 正弦波 余弦波 ),电磁波的波形越接近 正弦波 ,其频谱越纯粹,单色性越好,典型的例子就是激光。
电磁波的一个重要属性是 频率,它可以决定电磁波的各种性质,但是描述电磁波的频率,不一定必须用频率本身,还可以是和频率有关的 物理量 ,常用的有波长(如果不做任何说明,则 默认指 真空 中的波长 ,与频率是唯一对应关系,成反比)、 光子能量 (与频率成正比)、 波数 (波长的倒数,与频率成正比,默认为真空中的波长)和周期(与频率成反比)等。
物理量符号
频率→f或ν( 希腊字母 纽,不是 英文字母 v,多用于 量子力学 ),波长→λ,光子能量→E,波数→k( 光谱学 中多用σ和ν),周期→T,光速→c(真空中)或v(介质中)(波长λ,波数k,光速c都 默认指真空中的
定义式 :f=1/T,λ=c/f(=c/ν),E=hf(=hν),k=1/λ
和电磁波有关的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f(=ν)=c/λ=1/T=E/h=ck
λ=c/f(=c/ν)=cT=hc/E=1/k
E=hf(=hν)=hc/λ=hck=h/T
k=1/λ=f/c(=ν/c)=E/hc=1/cT
T=1/f(=1/ν)=λ/c=1/ck=h/E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波速 )为一定值,即(真空中)光速,记为c,c=299792458m/s,电磁波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不过在介质中波速会降低,一般情况下,电磁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波速依次降低。介质对某一电磁波的 折射率 n等于真空中光速c除以该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速度v,真空的折射率为1,气体的折射率略大于1,液体、固体中的折射率大于1,折射率越大,介质中波速越小。一般情况下,在同种介质中,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波速越低,如在同种介质中,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紫光的 频率比 红光高,波长比红光短)。

电磁波 波粒二象性

一切电磁波都具有 波粒二象性 ,其 粒子形态 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的不同,其性质所体现出的两个侧面,它们是并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 机械波 引力波 而言,也有它们对应的粒子形态—— 声子 引力子 ,其中声子为准粒子,需要介质的存在,而引力子可能和光子一样为 玻色子 ,只不过目前还没被人们所观测到,属于一种 假想粒子 。根据 量子力学 理论, 实物粒子 也有 波动性 ,这种波称作 物质波 ,或德布罗意波。
波动性和 粒子性 的强弱取决于频率和波长, 无线电波 以波动性为主,粒子性极其微弱;微波波动性较强,也存在一定的粒子性;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波动性和粒子性均比较明显,处于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过渡地带; X射线 虽然也可以发生 衍射现象 X射线显微镜 ),但波动性较弱,粒子性比较明显( 康普顿效应 ),电离能力强; 伽马射线 以粒子性为主,电离能力极强,波动性极其微弱。

电磁波 电磁场

电磁场是物质的特殊形式,它具有一般物质的主要属性,如质量、能量、动量等。客观上永远存在着与观察条件无关的统一的电磁场,把它分成电场与磁场两部分是相对的,是与试验条件有关的。
球面波 柱面 波与 平面波 对于随时间作正弦变化的电磁波,按照其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的 等相面 (即波前面)为球面、柱面或平面的不同情况,电磁波又有球面波、 柱面波 与平面波之分。
横电磁波 横电波 横磁波 其电场与磁场都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简称 TEM波 。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平面上只含电场的电磁波称为横电波,简称TE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含磁场的电磁波称为横磁波,简称TM波。
电磁波波长与频率
电磁波的 频率范围 可以从 无限接近 于0Hz(波长接近于无穷长,考虑到 可观测宇宙 的直径,则频率最低约为3.4×10 -19 Hz,对应波长约930亿光年),到普朗克频率1.85×10 43 Hz(波长等于 普朗克长度 ),其中人类技术所能探测到的频率范围在10 -2 ~10 35 Hz之间,从 极低频 (极 长波 ,用于探地工程)的10 -2 Hz(0.01Hz),到 极高频 (极短波,超高能 宇宙射线 )的10 35 Hz。电磁波按频率和波长划分,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可分为 无线电波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伽马射线 ,人眼所能看到的电磁波——可见光,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电磁波频率的 国际单位 赫兹 (Hz),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毫赫兹(mHz,10 -3 Hz)、 千赫 兹(kHz,10 3 Hz)、兆赫兹( MHz ,10 6 Hz)、吉赫兹( GHz ,10 9 Hz)、 太赫兹 (THz,10 12 Hz)、拍赫兹(PHz,10 15 Hz)、艾赫兹(EHz,10 18 Hz)、泽赫兹(ZHz,10 21 Hz)和尧赫兹(YHz,10 24 Hz)等。广播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在10 5 ~10 8 Hz量级,电视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在10 7 ~10 8 Hz量级,手机、 无线网络 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在10 8 ~10 9 Hz量级, 光纤通信 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在10 14 Hz量级。
电磁波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
电磁波由电场 分量E 和磁场 分量H 构成,电场分量与磁场分量的方向总是相互垂直,相位相同,电磁波的电场分量称作电波,磁场分量称作 磁波 ,不过有时候电磁波可以直接简称为电波。对于单一频率的电磁波,其波形为 正弦曲线 (余弦曲线),称之为 正弦波 余弦波 ),因此 正弦 函数是研究电磁波的基本工具,可以极大地简化公式计算,任何频谱复杂的电磁波,都可以由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波叠加而成,将复杂电磁波分解为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常用方法是 傅里叶变换
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的能量总是相互转换,因此电磁波的能量( 电磁能 )实际上是由 电场能量 (电能)和 磁场能量 磁能 )共同组成,且两者能量在任何时刻均相等,为总能量的一半。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能量称作功率,电能和磁能对时间求导即为电场和磁场的 瞬时功率 ,电场功率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磁场功率和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且二者大小均符合正弦函数的变化,只不过其变化频率为电磁波本身频率的2倍,电磁波的瞬时功率为电场瞬时功率与磁场瞬时功率的和,恒为电场瞬时功率或磁场瞬时功率的2倍。通常将功率在一个周期上求积分并取 平均值 ,这样求得的功率称作 平均功率
电磁波的 电场强度E 磁场强度H 所能达到的最大 绝对值 称作电磁波的 最大值 振幅 ,电磁波的振幅分为电场振幅和磁场振幅,单位分别为 V/m A/m ,二者均可以表征电磁波的强度,不过实际应用中更多选用电场强度作为电磁波振幅的表示方法。此外还有用电位移( 电感应 强度)D和 磁感应强度 B来表示电磁波的振幅的方法,单位则分别为 C/m 2 T (即 Wb/m 2 )。电磁波的 强度 用(平均) 能流密度 S(或I,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传输的能量)来表征,单位为 W/m 2 ,能流密度对应的矢量称为 坡印廷矢量 S S 的方向与 E H 垂直且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大小为 E H 大小的乘积。能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的平方成 正比 ,所以振幅(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也可以用来刻画电磁波的强度,只不过与其实际强度呈 平方根 正比的关系。
为了简化运算,常常把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用与之功率等价的 直流分量 强度来表示,称之为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的 有效值 ,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有效值E r 和H r 均为其最大值(振幅)的1/√2倍,即E r =E/√2,H r =H/√2。
电场强度 为E, 磁场强度 为H, 电位移 (电感应强度)为D, 磁感应强度 为B(最大值均加下标0区分), 角频率 (频率的2π倍)为ω, 初相位 为φ 0 ,则有:
(2),其中ε为介质的 电容率 ,μ为介质的 磁导率
电磁波的波速:
(4)
记Z为介质的 特性阻抗 ,则有
,单位为 Ω
(6)
因此在给定的介质中(ε和μ已知),只要知道E、H、D、B四个量中的一个量,我们就可以通过(1)(2)(3)(4)(5)(6)这六个式子中和已知的这个量有关的三个式子,推导出另外三个量的值。换句话说,在某种介质中,只要确定了E、H、D、B四个量中的一个量,另外三个量就唯一确定了。例如:已知E的情况下,有:
下面我们来推导电磁波的能流密度的 计算公式
电场强度变化函数:
磁场强度变化函数:
电场瞬时 能量密度 计算公式:
(ε为介质的 电容率 真空电容率 ε 0 =1/(4πc 2 )×10 7 F/m≈8.854188×10 -12 F/m)
磁场瞬时能量密度计算公式:
(μ为介质的 磁导率 真空磁导率 μ 0 =4π×10 -7 H/m≈1.256637×10 -6 H/m)
其中
电磁场 的能量密度为电场和 磁场能量密度 的和,则电磁场的瞬时能量密度:
电场平均能量密度计算公式:
磁场平均能量密度计算公式:
电磁场的平均能量密度:
为坡印廷矢量方向上的 单位矢量 ,则电磁波的坡印廷矢量( 能流密度矢量 ):
(Z为介质的 特性阻抗 ,真空特性阻抗Z 0 =119.9169832πΩ≈376.7303Ω)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电磁波的(平均)能流密度S,即强度I,与振幅的关系。先记坡印廷矢量大小的最大值为S 0 ,则能流密度的平均值
,再记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位移(电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的有效值分别为E、H、D、B,下面我们分别给出电磁波的强度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位移(电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四种振幅(带 下标 0)和四种有效值(不带下标0)的关系: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S(强度I)与电场强度E的关系:
,与其有效值的关系: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S(强度I)与磁场强度H的关系:
,与其有效值的关系: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S(强度I)与电位移(电感应强度)D的关系:
,与其有效值的关系: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S(强度I)与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
,与其有效值的关系:
由于使用电场强度E表示振幅,可以使强度和振幅的关系式变得更加简单(因为只需引入一个参数,即特性阻抗Z,而特性阻抗是介质的一个重要属性,意义比较明显),且电场相比磁场更容易研究,此外在电磁波的各种现象中,大多数都是电场分量起到主导作用,而不是磁场分量,而使用电场强度刻画电场分量最为简洁,所以多数科学家会使用电场强度E作为电磁波振幅的表征量,来计算电磁波强度与振幅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如果不做任何说明的条件下, 电磁波的振幅通常指的是电场强度E的振幅 。使用上面的公式计算时,使用 国际单位制 进行计算,则电磁波的振幅,即电场强度E 0 (或电场强度的有效值E)的单位为 V/m ,电磁波强度S(I)的单位为 W/m 2 ,介质特性阻抗Z的单位为 Ω
电磁波是 电磁场 的一种运动形态。 电与磁 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电磁波首先由 詹姆斯·麦克斯韦 于1865年预测出来,而后由德国物理学家 海因里希·赫兹 于1887年至1888年间在实验中证实存在。麦克斯韦推导出电磁波方程,一种 波动方程 ,这清楚地显示出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本质。因为电磁波方程预测的电磁波速度与光速的测量值相等, 麦克斯韦 推论光波也是电磁波。
电流频率低时,主要借由有形的 导电体 才能发射电磁波并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 电振荡 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 电流频率 高时即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 自由空间 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 振荡电路 ,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 电磁辐射 借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波可以被金属物质阻挡并反射 。金属板可以阻挡并反射频率低于X射线以下的电磁波,频率 大于等于 X射线时,电磁波能量较高,会直接穿透过去。金属网也可以阻挡并反射电磁波,但只能针对波长较长的电磁波。 对于波长较长的电磁波 ,当金属网孔径小于波长的1/4时(d<λ/4),就可以起到阻挡电磁波的效果,比如金属网可以屏蔽微波炉的辐射,电梯的金属板可以屏蔽 移动信号 等。 对于波长较短但频率不大于紫外线的电磁波 (这里的波长较短指的是波长尺度远远小于物体孔隙尺度,一般在微米级别或微米级别以下),比如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此时电磁波能通过网孔(网孔的尺度较波长大),但是仍然会被金属板所阻挡并反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所有金属物质都能强烈地反射可见光,这也是金属物质带有光泽的根本原因,比如光可以通过铁丝网,但不能通过铁板,此外铁板具有优良的反光能力。 对于波长更短的电磁波 ,则无法被金属板所阻挡, 如X射线和伽马射线 ,这是由于其频率(能量)过高, 粒子性 显著,导致其 穿透力 极强,所以可以无视金属物质,直接穿透过去。
电磁波为 横波 。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振幅 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其速度等于光速c(299792458m/s≈3×10 8 m/s)。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公式c=λf。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大 折射率 越大,速度越小。且电磁波只有在同种 均匀介质 中才能沿 直线传播 ,若同一种介质是不均匀的,电磁波在其中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 地面传播 地面波 ,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 天波 。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机械波 、电磁波与 引力波 都能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为所有的波都具有 波动性 。衍射、折射、反射、干涉都属于 波动性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 。在一个 振荡周期 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振荡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振动(变化)的次数称频率。
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即 波速 。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λ=V/f波长入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整个 电磁频谱 ,包含从极低频无线电波到极高频伽马宇宙射线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集合。不同频率段落分别命名为极长波电磁波(3KHz以下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3KHz—300GHz)、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伽马射线)和宇宙射线(超高能伽马射线)。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 电磁波谱 。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 无线电波 (分为 长波 中波 、短波、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 。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 宇宙射线 (x射线、γ射线和波长更短的射线)的波长最短。
首先,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等,微波用于 微波炉 ,红外线用于遥控, 热成像仪 红外制导导弹 等,可见光是大部分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 假钞 , 测量距离 ,工程上的探伤等,X射线用于 CT 照相, 伽玛射线 用于治疗,使原子发生跃迁从而产生新的射线等。
无线电波 1毫米~3000米(微波1毫米~1米)
红外线 0.76微米~1毫米(其中: 近红外 短波为0.76~1.1微米, 近红外 长波为1.1~2.5微米, 中红外 为2.5~6微米, 远红外 为6~15微米,超远红外为15微米~1毫米)
可见光 0.38微米~0.76微米
紫外线 10纳米~0.38微米
X射线 1 皮米 ~10纳米
γ射线 0.1皮米~1皮米
高能射线小于1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
雷达用的波长在3米到几毫米。
电磁辐射分类的英文缩写:
γ = 伽马射线
X射线:
HX = 硬X射线
SX = 软X射线
紫外线:
EUV = 极端紫外线
NUV = 近紫外线
红外线:
NIR = 近红外 线
MIR =中红外线
微波:
无线电波:
HF = 高频
MF = 中频
LF = 低频
电磁波谱频率与波长对应表
电磁波名称
频率范围
波长范围
光子能量范围
周期范围
(可能存在的最低频电磁波)
3.4×10 -19 Hz
8.8×10 26 m
1.4×10 -33 eV
2.9×10 18 s
无线电波
<300MHz
>1m
<1.24μeV
>3.33ns
微波
300MHz~300GHz
1mm~1m
1.24μeV~1.24meV
3.33ps~3.33ns
红外线
300GHz~400THz
750nm~1mm
1.24meV~1.65eV
2.5fs~3.33ps
可见光
红光
400THz~750THz
400THz~480THz
400nm~750nm
620nm~750nm
1.65eV~3.1eV
1.65eV~2eV
1.33fs~2.5fs
2.07fs~2.5fs
橙光
480THz~505THz
595nm~620nm
2eV~2.09eV
1.98fs~2.07fs
黄光
505THz~520THz
575nm~595nm
2.09eV~2.16eV
1.92fs~1.98fs
绿光
520THz~600THz
500nm~575nm
2.16eV~2.48eV
1.67fs~1.92fs
蓝光
600THz~700THz
430nm~500nm
2.48eV~2.89eV
1.43fs~1.67fs
紫光
700THz~750THz
400nm~430nm
2.89eV~3.1eV
1.33fs~1.43fs
紫外线
750THz~30PHz
10nm~400nm
3.1eV~124eV
33.3as~1.33fs
X射线
30PHz~30EHz
10pm~10nm
124~124keV
33.3zs~33.3as
伽马射线
>30EHz
<10pm
>124keV
<33.3zs
(可能存在的最高频电磁波)
1.85×10 43 Hz
1.62×10 -35 m
7.67×10 28 eV
5.39×10 -44 s

电磁波 无线电波谱

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 马可尼 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 无线电通信 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随着技术的发展,3KHz以下的极长波电磁波已经可以产生出来了,300GHz以上的光学波段(红外线)也逐渐可以用 电子振荡 技术产生了,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 量子跃迁 产生(如 激光器 )的层面上了,如今用电子技术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可以超过1000GHz(1THz),最高甚至可以达到几万GHz(几十THz)。
根据不同的传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 无线电频谱 进行划分,共分13段:至低频、 极低频 (ELF)、 超低频 (SLF)、 特低频 (ULF)、 甚低频 (VLF)、低频(LF)、中频( MF ),高频( HF )、 甚高频 (VHF)、 特高频 (UHF)、 超高频 (SHF)、 极高频 (EHF)和至高频,加上吉米波和忽米波,对应的波段从吉米波、至长波(百兆米波)、极长波(十兆米波)、 超长波 (兆米波)、特长波(十万米波)、 甚长波 (万米波)、 长波 (千米波)、 中波 ( 百米波 )、短波(十米波)、甚短波(米波)、特短波( 分米波 )、 超短波 ( 厘米波 )、极短波( 毫米波 )、至短波(丝米波)和忽米波(从 分米波 毫米波 的3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段号
频段名称
频段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波段名称1
波段名称2
波长范围 (含下限不含上限)
备注
-1

0.03~0.3赫

吉米波
10~1Gm
/
0
至低频
0.3~3赫
至长波
百兆米波
1000~100Mm
/
1
极低频
3~30赫
极长波
十兆米波
100~10Mm
/
2
超低频
30~300赫
超长波
兆米波
10~1Mm
/
3
特低频
300~3000赫
特长波
十万米波
1000~100km
/
4
甚低频
3~30千赫
甚长波
万米波
100~10km
/
5
低频
30~300千赫
长波
千米波
10~1km
/
6
中频
300~3000千赫
百米波
1000~100m
/
7
高频
3~30兆赫
短波
十米波
100~10m
/
8
甚高频
30~300兆赫
甚短波
米波
10~1m
/
9
特高频
300~3000兆赫
特短波
10~1dm
微波
10
超高频
3~30 吉赫
超短波
厘米波
10~1cm
11
极高频
30~300吉赫
极短波
毫米波
10~1mm
12
至高频
300~3000吉赫
至短波
丝米波
1~0.1mm
/
13

3000~30000吉赫

忽米波
0.1~0.01mm
/

电磁波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信号( 机械波 信号)转变为 电信号 ,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 接收机 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信号,这就是 无线广播 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信号外,还要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 电视接收机 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电磁波 医疗

TDP
特定电磁波谱 ”(TDP)是由特定的 加热器 对治疗板产生的 波长范围 在2-25μm,强度范围(28-35mw/cm2)内分布的特定电磁波,当人体匹配接收后与体内细胞所含相同物质产生 谐振 ,因而可增强微循环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产生对人体病变的修复,使病患者能迅速康复,非病患者能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
实例
例如国仁TDP,在经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认特定电磁波谱的照射可应用于治疗 颈椎病 腰椎间盘 突出、腰痛,腰饥 劳损 ,风湿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术后 伤口愈合 ,外伤感染, 冻疮 胃炎 横隔膜 痉挛、 神经性皮炎 湿疹 偏头痛 头痛 痛经 痔疮 等。被广泛应用到 外科 、内科、妇科、 儿科 神经科 及其它疾病。同时经过国家 计量 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精确测定,证实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电磁波 其他

此外,电磁波还应用于手机通讯、卫星信号、导航、遥控、定位、家电(微波炉、 电磁炉 )红外波、工业、医疗器械等方面。
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20日, 广西移动 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以“科学认知 基站辐射 畅享移动 5G网络 ”为主题的基站电磁辐射环保宣传活动,传播正确的电磁辐射 科普知识

电磁波 人体伤害

主要机理
热效应
人体是一个导体,像所有导体一样,人体受到无线电流和 微波辐射 后,会产生电流,从而引起 人体发热 。一般来说,我们所处的空间中的无线电波和微波是比较弱的,引起的 发热 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
太阳所发出的红外线和可见光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电磁辐射,也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最强的 电磁辐射源 ,红外线和可见光可以在人体的表层引起发热。
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某些频率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对人体的机能产生影响。
哪些频率的电磁波能产生干扰,这些干扰对人体有多大的影响,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太阳除了向外辐射红外线和可见光外,还会辐射大量的能量较高的紫外线,这些紫外线对人体也是有益的,但过强的紫外线会灼伤皮肤,还有可能诱发 皮肤癌
X射线、伽马射线属于高能电磁辐射,能够直接破坏人体内分子的 分子结构 ,包括蛋白质、 DNA 等的结构,从而引起人体发生病变,并且会引起各种 癌症
高能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 永久性 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高能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较小,频率较低,也有可能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有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 记忆力减退 、提前衰老、 心率失常 、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 癌症 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 月经紊乱 、流产、 畸胎 等症。但是暂时未经实验证明,也无大规模的 数据统计 证实存在必然联系
具有防电磁波辐射危害的食物有: 绿茶 海带 、海藻、裙菜、Va、Vc、Vb1. 卵磷脂 猪血 、牛奶、 甲鱼 、蟹等动物性 优质蛋白 等。

电磁波 表现

1、对 中枢神经系统 的危害
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强度 反复作用 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改变,出现 神经衰弱 症候群 ,主要表现有 头痛 头晕 ,无力,记忆力减退, 睡眠障碍 (失眠, 多梦 嗜睡 ),白天打瞌睡, 易激动 多汗 ,心悸,胸闷,脱发等,尤其是入睡困难,无力,多汗和记忆力减退更为突出、这些均说明大脑是抑制过程占优势、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症候群外,还表现有短时间记忆力减退,视觉 运动反应 时值 明颢延长;手脑协调动作差,表现对数字划记速度减慢,出现错误较多、
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危害
使身体 抵抗力 下降、 动物实验 和对人群受辐射作用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人体的 白血球 吞噬细菌的 百分率 和吞噬的细菌数均下降、此外受电磁辐射长期作用的人,其 抗体形成 受到明显抑制、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常发生 血液动力学 失调, 血管通透性 和张力降低、由于植物 神经调节 功能受到影响,人们多以 心动过缓 症状出现,少数呈现 心动过速 、受害者出现血压波动,开始升高,后又回复至正常,最后出现血压偏低; 心电图 出现R T 波的电压下降,这是 迷走神经 过敏反应 ,也是心肌 营养障碍 的结果;P?Q间的延长, P波 加宽,说明 房室传导 不良、此外,长期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会更早更易促使其发生和发展、
4、对 血液系统 的影响
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周围血像可出现白血球不稳定,主要是下降倾向,白血球减少、 红血球 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现网状红血球减少、对操纵雷达的人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出现白血球降低、此外,当无线电波和 放射线 同时作用人体时,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较单一因素作用可产生更明显的伤害、
5、对 生殖系统 和遗传的影响
长期接触超短波 发生器 的人,可出现男人性机能下降, 阳萎 ,女人出现 月经 周期紊乱。由于睾丸的 血液循环 不良,对电磁辐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响生育;使 卵细胞 出现变性,破坏了 排卵过程 ,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产生 遗传效应 ,使睾丸染色体出现畸变和 有丝分裂 异常、妊娠妇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 透热疗法 ,结果使其子代出现先天性 出生缺陷 (畸形婴儿)、
6、对 视觉系统 的影响
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份,易吸收电磁辐射功率,而且眼的 血流量 少,故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眼球的温度易升高、温度升高是造成产生 白内障 的主要条件,温度上升导玫眼 晶状体 蛋白质凝固,可见光和紫外线对人眼睛的伤害不言而喻,此外,多数学者认为,较低强度的微波长期作用,可以加速晶状体的衰老和混浊,导致视线变黄,并有可能使有色 视野缩小 暗适应 时间延长,造成某些 视觉障碍 、此外,长期低强度电磁辐射的作用,可促使 视觉疲劳 眼感 到不舒适和眼感干燥等现象
7、电磁辐射的 致癌作用
大部份 实验动物 经微波作用后,可以使癌的 发生率 上升、一些微波生物学家的实验表明,电磁辐射会促使人体内的( 遗传基因 ),微粒细胞染色体发生突变和有丝分裂异常,而使某些组织出现 病理性增生 过程,使 正常细胞 变为 癌细胞 、美国驻国外一 大使馆 人员长期受到微波窃听所发射的高度电磁辐射的作用,造成大使馆人员白血球数上升,癌发生率较正常人为高、又如受高功率远程 微波雷达 影响下的地区,经调查,当地癌患者急增、微波对人体组织的致热效应,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理疗,还可以用来治疗癌症,使癌组织中心温度上升,而破坏了癌细胞的增生、
除上述的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外,它还对 内分泌系统 ,视觉,听觉, 物质代谢 组织器官 的形态改变,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电磁波 认识危害

在处于安全级的 电磁环境 下,如果长期幻想电磁波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损害,必然会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恐惧、烦闷等 心理问题 ,进而影响内分泌,直至影响到自身健康。所以正确认识电磁波的产生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掌握如何降低或避免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不是处于绝对零度( 摄氏温标 零下273.15 摄氏度 )的物体均会向外界辐射电磁波,绝对零度在自然界里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电磁波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在普通环境下电磁波(电磁波能级未超过相应频率的 限值 )并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危害,但是长期暴露于高能级电磁波(电磁波能级超过相应频率的限值)的环境下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
电磁辐射超标 报警器 (具有一定 频率响应范围 ),可以测出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强度,只要超过该频率规定的 电磁辐射强度 标准就会发出警讯,使用者就应远离被测物直至警讯消失为止(警讯消失的位置与电磁波 发射设施 设备的的距离可以视为 安全距离 )。
电磁波防护的 三大原则 距离防护 (与电磁波发射设施设备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 时间防护 (不在电磁波发射设施设备开启时进入安全的距离内)、屏蔽防护(依靠屏蔽设施电磁波的影响)。依靠三大原则可以有效的降低或避免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的影响。
家中常用的电器也有不同的防范办法。目前主流的电视、 电脑显示器 已经全部采用 液晶显示 本身产生的除可见光之外的电磁波能级很低,在使用时与人体已经保持有一定距离无需另行采取防护措施;而老式的 显像管 电视和显示器应当设置至少1至2米的安全距离。手机是目前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设备,拨打和接听手机时,而应该用手持或放置于距离人体五十公分处,尽量采用免提方式接听。电磁炉和微波炉在开始使用时应尽量远离(至少大于1米)。电热毯在完成加热后应当关闭后方可上床睡觉,切忌不可长期在通电开启的电热毯上逗留。目前常用的 WIFI 设备开启时距离人体1米以上即可。 收音机 由于工作原理,只接收有用的电磁波,并不向外发射有用的电磁波,而且自身原件和电路产生的电磁波能级很小,故无需特别设定安全距离。 吹风机 等依靠 电机驱动 的小家电,因使用时间较短,也无需特别设定安全距离。对于在寒冷天气下使用的 电加热 的家电(如 取暖器 )应当设置0.5米以上的安全使用距离,避免 烫伤 和电磁辐射。
购买住宅则在远离室外高压变电站进出线侧( 电压等级 在35kV及以下的变电站除外;室内型变电站和 地下变电站 除外),高压 架空线路 (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下的的架空线路除外;地下电缆除外), 天线极化方式 垂直极化 且主要靠 地波传播 的塔台(例如 中波台 ),或与建筑物高差相对较小的 广播电视塔 台(与建筑物高差大的广播电视塔台下方为信号盲区)。
降低电磁波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养成自我防范的习惯。一般电器行都有贩售「电磁波测试笔」,可以轻易测出电磁波的强度,只要超过标准就会发出警讯,使用者就应远离被测物直至警讯消失为止。
要测知电气产品是否有辐射或电磁波,也可以采取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利用家用、小型可接收AM( 调幅 )频道的收音机,打开后将频道调在没有广播的地方,并且靠近所要测量的电视、冰箱、微波炉或电脑等家电用品,如果发现收音机所传出的音量突然变大,说明该电器周围有较强的电磁辐射。走出一段距离后,音量就会恢复原来较小的状态;如此即可测出「安全」距离来。
不同的电器也有不同的防范办法,像电脑用过最好只关荧幕不关机,电脑荧幕改换成液晶荧幕;接听手机时,手机最好不要放在腰间或裤子口袋中,而应该用手持或放置于距离人体五十公分处;购买住宅则在远离 变电设备 及基地台设置地点。
1993年 瑞典 北欧 三国研究调查公布,受到2mG以上电磁辐射影响,罹患 白血病 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1倍,罹患脑 肿疡 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5倍,以上资料摘自 日本 1996年3月出版SAPIO杂志。
使用 电脑辐射 消除器
电脑辐射消除器通过电源处以电子屏蔽波形整形、振荡干涉、导出及吸收的方法;使电脑及 附属设备 交流电 ,达到接近理想的状态,它能够动态发现并跟踪电脑主板、 CPU 、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与电脑相连接设备所产生的辐射,通过产品内部的 智能芯片 模块吸收、转换、消除,有效的从根源上消除了影响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电脑辐射!
防止电磁波的10大对策
原因说明
1.尽量远离电化制品
距离愈远,电磁波的强度愈小,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小。
2.无法远离时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再强的电磁波,时间愈短,影响愈小。
3.选用电磁辐射小的制品
电灯泡比日光灯小、节能灯较大LED灯较小,固定电话比无线电话小。
4.与其选用大型,尽量选用小型
同种的家电制品,大型的不但耗 电量 高,电磁波也强。
5.年轻人要特别注意
细胞分裂正值旺盛的年轻人容易受影响,孕妇特别要注意。
6.要明确测定出的安全距离
厂家的数据不会太准确,要明确测出的才好。
7.注意后方及两侧
液晶电视机与个人电脑的后方及两侧所释出的电磁波较强。
8.插头不用的时候要拔掉
插头插着的时候,大多数的电磁波即会释出。
9.睡觉时要特别注意
睡觉时间通常很长,不要长期在曝露在较高能级电磁波下。
10.改变非依赖电不可的心态
电化制品环绕着的生活,曝露于电磁波的机会乃大增。
其实并不是任何电磁辐射对人体都有影响,只要强度不大,对人体就没有多少危害。至于市场上卖的防电磁辐射的产品,大多没有任何作用,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切记,屏蔽电磁波的方法可以采用接地的 金属网 或金属板,要么就用厚的混凝土或泥土来吸收。如果无法屏蔽强度较强的电磁波,让你不受影响唯一方式就是远离 辐射源 ,因为电磁波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离为原来两倍,强度就降低为原来四分之一。

电磁波 传播方式

1 广播电视 发射设备,主要系无线电广播通讯,为各地广播电视的 发射台 中转台 等部门。
2 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通信,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 通信站 、地面 卫星通信站 、移动通信站。
3 工业、科研、医疗 高频设备 。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 电磁辐射 产生并泄漏出去,引起 工作场所 环境污染。
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例如 高频淬火 高频焊接 高频炉 、高频熔炼设备等,以及高频介质 加热设备 ,例如塑料 热合机 、高频干燥处理机、 高频介质加热 联动机 等。
医疗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短波、 超短波 理疗 设备,例如高频 理疗机 、超短波理疗机、 紫外线 理疗机等。
科学研究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 电子加速器 及各种辐射装置、 电磁灶 等。
4 交通系统 电磁辐射干扰,包括: 电气化铁路 、轻轨及 电气化铁道 、有轨道电车、无轨道电车等。
5 电力系统 电磁辐射,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 地下电缆 ,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和变压器电站。
6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有 微波加热 与发射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 微波炉 无线电话 等。
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生活中的电磁波污染,是指各种电子生活产品,包括空调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 卡拉OK机 、VCD机、显示器、 电热毯 、移动电话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的干扰、影响与危害。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电磁波无色、无味、无形、无踪,加之污染既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故被科学家称之为“ 电子垃圾 ”或“电子 辐射污染 ”,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影响 电子设备 正常工作
现代科技愈来愈倾向于运用大规模和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路元件 密度极高,加之所用电流为微电流,以致信号功率与 噪声功率 相差无几,寄生辐射可能造成 电子系统 或电子设备的 误动作 或障碍。另一方面,现代无线通讯业的迅猛发展,各种 发射塔 使得空中电波拥挤不堪,严重影响了各方面的正常业务。从1996年9月份开始, 北京 首都机场 1.30兆赫以上的航空 通讯频率 遭到无线 寻呼台 干扰的事件频频发生。1996年2月20日上午8时15分,航空对空频道受到严重干扰,10架飞机不得不在空中盘旋等待,致使出港的飞机不得不拉开5min~15min的 飞行时间 。同样的事件在全国其它地方也频频发生。在人们习惯上认为天高任鸟飞的地方,电磁波的干扰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 科学研究 和事实表明,电磁波对人体也有极大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是由电磁波的能量造成的。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使用的移动电话的 发射频率 均在800~1000 兆赫 之间,其 辐射剂量 可达600微瓦,超出 国家标准 10多倍,而超量的 电磁辐射 会造成人体 神经衰弱 、食欲下降、 心悸 胸闷 头晕 目眩等“ 电磁波过敏症 ”,甚至引发 脑部肿瘤 。电磁波污染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发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受到的 辐射强度 及积累的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着磁场 振动频率 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万赫兹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过久,人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使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导致机体 生态平衡 紊乱。一些受到较强或较久 电磁波辐射 的人,已有了病态表现,主要反映在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方面。如乏力、记忆衰退、失眠、 容易激动 月经 紊乱、胸闷、心悸、 白细胞 与血小板减少或偏低、 免疫功能 降低等。
3.可能引发 炸药 爆炸性混合物 发生爆炸的危险。一些高大金属结构在特定条件下由于 高频感应 会产生火花放电。这种放电不但给人以不同程度的电击,还可能引爆 危险物品 ,造成灾难性后果。这对火炸药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4.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电磁辐射是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电磁辐射会对 人体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和 免疫系统 造成直接伤害。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 畸胎 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 造血功能 下降,严重者可导致 视网膜脱落 。电磁辐射可使 男性性功能 下降、女性 内分泌紊乱

电磁波 污染途径

电磁波的干扰 传播途径 有两种:
一种是传导干扰,它是电流沿着 电源线 传播而引起的干扰;
另一种是 辐射干扰 ,是电磁波发射源向周围空间发射导致。
为了防止和抑制电磁波干扰,主要采用合理设计电路、滤波、屏蔽等 技术方法 。合理设计电路就是在狭小的空间内,合理地排列元件和布置线路,可削弱寄生的 电磁耦合 ,抑制电磁干扰。 滤波器 是电阻、电感与电容组成的线路,这种网络能允许某些频率的信号通过,而阻止其它频率的信号通过,正确设计和安装滤波器能将电磁干扰降到 最低限度 屏蔽技术 作为抑制电磁波辐射的基本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屏蔽的目的是将 辐射能量 限制在特定区域内,或者是防止辐射能量进入另一特定区域。 屏蔽材料 屏蔽效率 高低的关键,新近开发的 吸波材料 已问世,它将为人类开辟洁净的空间做贡献。对电磁波辐射污染除采用上述技术方法进行抑制外,还可采用其它方法降低其危害,如在飞机场周围禁止设立大功率无线寻呼台,对经常接触射频设备的工作人员采取良好的屏蔽 防护措施 等。
总之,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 电磁辐射污染 的危害有恶化的趋势,研究电磁波污染的危害与防护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电磁波 相关案例

还在20多年前,家用 微波炉 在美国普及后,一些装有心脏 起搏器 的病人,常常会感到不适,有的起搏器甚至失灵骤停。后来,科学家的研究使其真相大白于天下,原因就是“电磁波污染”所致。
前几年, 俄罗斯 著名 国际象棋大师 尼古拉·克德可夫与一台电脑对弈,连胜3局后,不料突然被电脑释放出的强大电流击倒。经调查证实,这并不是 电脑硬件 漏电,也不是软件设计了杀人程序,致死原因又是无形的电磁波。
有报道称,每天在计算机前操作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人员,易患上一种名为“VOT”的病症。该病症是指长期观看 视频终端 而使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的总称。它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功能障碍;颈、肩、腕功能障碍;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等;此外还能引起 月经 不调、流产等妇女病症和其他 皮肤病 。究其原因,也是电磁波辐射造成的。
移动电话和 对讲机 ,也是一个高频电磁波污染的发射源,每通话一次就发射了一次电磁波。科学家认为,移动电话的电磁波辐射强度一般超过规定标准的4~6倍,个别类型甚至超过近百倍。我国电磁辐射测试中心和 厦门 长青源 放射防护 研究所经过两年的 跟踪检测 证实,目前我国使用的移动电话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

电磁波 污染防范

减轻电磁波污染的危害,有许多易于操作的措施。
总的原则有二:
其一,由于工作需要不能远离电磁波发射源的,必须采取 屏蔽防护 的办法;
其二,尽量增大人体与发射源的距离。
因为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与发射功率大小及与发射源的距离紧密相关,它的危害程度与发射功率成正比,而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仅以移动电话为例,虽然其发射功率只有几瓦,但由于其 发射天线 距人的头部很近,其实际受到的辐射强度,却相当于距离几十米处的一座几百千瓦的广播电台发射天线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好在人们使用的时间很短,一时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危害症状;但使用时间一长,辐射引起的症状将会逐渐暴露,辐射过度会使细胞的活动和分裂出现异常,并有致癌的可能。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采取措施,减少电磁波污染的危害。如在机房等电磁波强度较大的场所工作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工作期间的休息,可适当到远离电磁场的室外进行活动;在使用移动电话时要尽可能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并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家用电器不宜集中放置,观看电视的距离应保持在4~5米,并注意开窗通风;微波炉、电冰箱不宜靠近使用;青少年尽量少玩 电子游戏机 ;电热毯预热后,入睡应切断电源,儿童与孕妇不要使用电热毯;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以增强肌体抵御电磁波污染的能力。
一、保持距离。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视屏尺寸乘以6,与 微波炉 的距离应为2.5~3米,离高压输电线0.5万伏/米以外一般视为安全区。
二、减少接触。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每工作一小时应休息一刻钟,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过32小时。
三、改善环境。注意空气流通,温度、湿度应适中,家用电器最好不要摆放在卧室里。
四、 个体防护 。孕妇、儿童、体弱多病者、对电磁波辐射过敏者、长期处于电磁波污染超标环境者,应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 防护用品
五、少用手机。要尽量减少使用手机、对讲机和 无绳电话 ,必须使用时应长话短说;不要经常把手机挂在身上。
六、少用电热毯。 电热毯 的电磁波污染较严重,长时间通电使用对人体有害,天气寒冷必须使用时,建议通电烘 暖被窝 后立即切断电源,以减少电磁波污染。
七、采用屏蔽物减少电磁波污染。 对产生 电磁污染的设施,可采用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屏蔽物,如铜、铝、钢板、 高分子膜 等。
八、根据电磁波随 距离衰减 的特性,为减少电磁波对居民的危害,应使发射 电磁功率 较大、可能产生强电磁波的工作场所和设施,如电视台、广播电台、雷达 通信台站 、微波传送站等,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远郊区县或地势高的地区。必须设置在城市内、邻近居住区域和居民经常活动场所范围内的设施,如变电站等,应与居住区间保持一定 安全防护距离 ,保证其边界符合环境电磁波 卫生标准 的要求。同时,对电磁波 辐射源 需选用能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铜、铝、钢等 金属丝 或高分子膜等材料制成的物品进行电磁屏蔽,将电磁辐射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之内。
九、高压特别是 超高压 输电线路 应远离住宅、学校、运动场等人群密集区。使用电脑时,应选用低辐射显示器,并保持人体与显示屏正面不少于75cm的距离,侧面和背面不少于90cm,最好加装屏蔽装置。
十 、应严格控制 移动通信 基站 的密度,确保设置在市区内的各种移动通信发射 基站天线 高于周围建筑,在幼儿园、学校校舍、医院等建筑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建立发射天线。
十一、 为减轻家庭居室内电磁污染及其 有害作用 ,应经常对居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畅通。科学使用家用电器:例如,观看电视或 家庭影院 时,应保持较远距离,并避免各种电器同时开启;使用电脑或电子游戏机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等。
十二 、使用手机电话时,尽量减少 通话时间 手机天线 顶端要尽可能偏离头部,尽量把天线拉长;在手机电话上加装 隔离层 等。
十三、另外,可每天服用一定量的 维生素C 或者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如 辣椒 柿子椒 香椿 、菜花、 菠菜 等;多食用新鲜水果如 柑橘 、枣等。饮食中也注意多吃一些富含 维生素A 、C和 蛋白质 的食物,如 西红柿 瘦肉 、动物肝脏、 豆芽 等;经常喝绿茶。这些饮食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预防和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作用。
十四、电磁波辐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现在人们对电磁辐射仍处于认识和研究阶段。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察觉,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疑虑。另外,有些关于电磁辐射的报道不太客观、缺乏科学性,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一般地说,判定电磁辐射是否对 居住环境 造成污染,应从电磁波辐射强度、主辐射方向、与辐射源的距离、持续时间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所以,在加强电磁防护同时,对电磁波污染问题也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客观分析、严肃对待,切不可人云亦云,不负责的盲目夸大,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当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的认识会逐渐深人,许多谜底终将被揭开。

电磁波 相关规定

电磁 环境标准 及相关规定。为控制现代生活中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身体健康,1989年12月22日我国 卫生部 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规定居住区环境电磁波强度限制值:长、中、短波应小于lOV/m, 超短波 应小于5V/m,微波应小于10μW/cm 2 。我国有关部门还制订了《电视塔辐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针对移动通信发展状况,北京市环保局于2000年2月17日颁布了全国首例对电磁污染进行规范管理的《北京市移动通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以规范移动通信台(站)的建设和运行,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电磁污染。该规定中明确了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移动通信台(站)在建设前均要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并要办理 环保验收 审批,经环保部门的监测,当地 功率密度 符合国家《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中的频率在20 MHz~3000 MHz范围内、照射 导出限值 的功率密度在40μW/cm 2 这一标准,才可正式投人使用,大于这一标准的必须停用或整改;建设蜂窝移动通讯基站前要预测用户 密度分布 ,采用最佳 频率复用方式 ,尽量减少基站个数;在居民楼上建设移动通信台(站),事前建筑物产权单位或 物业管理单位 必须征得所住居民意见; 无线寻呼 通信、 集群通信 天线最低允许高度不得低于40m,而 蜂窝移动通信 基站室外天线一般不得低于25m,发射天线主射方向50m范围内、非主射方向30m范围内,一般不得建高于天线的医院、幼儿园、学校、住宅等建筑; 建设单位 应在上述各类天线安装地点设置电磁辐射 警示牌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3rd ed.). Prentice Hall. 1998: pp. 364–374, 416–471. 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教学网页: 法拉第效应 中国移动电磁波科普宣传车走进广西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