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眠科普
【基本信息】
冻眠,是一种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速冷冻技术。该技术能使细胞内冰晶直径保持在5微米以下。冻眠技术具有冷冻速度快,冷冻过程不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解冻后即可恢复细胞原有的状态,安全无毒、成本低、环保、无耗损等特点。冻眠技术冷冻速度是一般空气冷冻技术的20倍。由于细胞冰晶小,解冻时间短,解冻后基本无血水渗出,无养分流失,无环境污染。
词目:冻眠
拼音:dòng mían
英文:TOMIN (Liquid Freezing)
【冻眠原理】
一般常态的气压下,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体积会逐渐发生膨胀,冰晶一般膨胀超过20微米甚至达100微米,冰晶体积的变大就会把细胞壁撑破。
而冻眠,由于采用了液体快速冷冻,冻眠降温的速度远远快于冰晶生成的速度,能快速越过最大冰晶生成的温度带(-5~—1℃),不会让水分子凝结,具有维持细小冰晶之功能。被冻眠的有机体细胞内冰晶直径能保持在5微米以下,不会产生撑破细胞膜、壁的现象。冻眠突破了冷冻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点,因而是一项革命性的冷冻技术。
【应用范围】
(1)冻眠食物
以往的冷冻技术只具备冷冻功能,并未顾及色、香、味等食物的原味,冷冻降温速度慢,产生大冰晶会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使食物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新鲜度。
相比之下,采用冻眠技术冻结的食物,由于细胞组织没有被破坏,色泽、风味不会发生变化,解冻后即可恢复原有的新鲜度。冻眠状态下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美味成分能被锁住在细胞内。所以烹调后的色、香、味、口感与生鲜食物并无差异。生食宛如现採、现捞;熟食则可原味封存,无须人工添色或添加任何抗氧化剂,而且冷藏状态下的保质期比传统冷冻的延长10倍以上。
(2)冻眠医药制品和生物有机体
更深入的冻眠技术还可用于医疗领域,其冻结速度比用于食品领域的还要快25%,能将有机体内冰晶直径有效控制在2微米内,达到医药生物制品保鲜的要求。冻眠技术被逐步推广到医疗领域的多个方面:血液冷冻保存、病理检查、生物样本库、外科手术和同种移植、脑部疾病的应用,等等。
【技术对比】
技术参数对比 | 普通风冷式冷冻 | 液氮冷冻 | 冻眠冷冻 |
介质 | 空气 | 空气 | 冻眠液(可食用的液体) |
冷冻速度 | 时速20Km的自行车 | 时速110公里的跑车 | 时速800公里的飞机 |
细胞结构 | 急冻后细胞结构破损 | 急冻不破坏细胞结构 | 急冻不破坏细胞结构 |
需要的空间 | 大 | 大 | 小,前两者的1/6以下 |
冻结成本 | 0.2~0.3元/Kg | 2~3元/Kg | 0.3~0.5元/Kg |
冰晶的大小μm(微米) | 冰晶直径达100-200μm | 冰晶直径5μm以下 | 冰晶直径5μm以下 |
解冻 | 解冻时间长解冻后出血水 | 需专用的解冻设备解冻后无血水 | 冻眠品的解冻速度是普通风冷式冷冻品的解冻速度的4~5倍,而且无需解冻设备。解冻后无血水 |
耗损率 | 解冻后损关5%的血水 | 无耗损 | 无耗损 |
其他 | 需除霜、效率低 | 冻结不了厚度12cm以上的肉品 | 无需在寒冷的冷库内作业 |
【发展历程】
1、冰块冷冻时代
冰块冷冻技术是一种古老的食品保存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距今约2500年前,中国人已懂得利用冰冷冻储藏食品。皇室贵族用一种叫“冰鉴”的盛酒器来储藏酒,民间用冰窖。
战国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青铜酒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战国铜冰鉴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是一件双层方形的青铜盛酒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冰鉴是一种里外相套的二个容器,里层的小壶用于盛放酒水,大小二容器之间的夹层放冰块和食物。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则会在地窖中放入压碎的雪块用以食品的冷冻。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在冻土下挖一个地窖储存食物,过两三年后仍可食用。人们为了冷藏食物,开始了冰的买卖。 冰被 用在旅馆、酒馆、医院以及被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 现代冷冻技术的发明开始于18世纪中期,美国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运输车上,于是有了最早的食物冷藏货车,同时冰块的使用也进入了民用。
2、冷冻装置的发明
20世纪初,美国人克拉伦斯·伯德耶(Clarence Birdseye)受爱斯基摩人捕鱼后储存起来的启发,发明了快速冷冻装置。于1928年创立了他的第一家冷冻食物公司。20世纪30年代,家用冰箱开始在美国普及,冷冻技术为上世纪的大众带来了福音,它的发明人克拉伦斯·伯德耶,被称为“冷冻食品之父”。
3、大型冷库与速冻食品
速冻食品起源于美国,但由于当时人们对速冻食品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冻食品才迅速发展起来。1953年美国系统地研究了速冻食品,提出了著名的T.T.T概念,并制定了《冷冻食品制造法规》。T.T.T 理论是指时间-温度-品质耐性(Time-Temperature-Tolerance),根据这个理论,食品在普通冷冻流通中由时间、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积的、不可逆的。潜在地提供了监测食品的质量及预测食品货架期的方法。从此以后,速冻食品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进入超级市场,大型冷库技术风靡了全世界,速冻食品也广泛被人们接受了。
现在世界上使用的快速冷冻装置、大型冷库大多是根据美国人伯德耶的思路制造的,一百年来快速冷冻技术并没有得到新的发展。
4、冻眠技术时代
冻眠技术(TOMIN)在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的山田·义夫社长发明。冻眠技术能使食物保质时间比普通冷冻下延长数倍以上,大大改写了T.T.T 理论中关于时间对冷冻食品品质影响的常规数据。在同样的冷冻效果下,冻眠技术比液氮冷冻的成本降低了数倍。
2018年5月31日,山田·义夫先生代表日本TECHNICAN株式会社,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选出的就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贡献的企业之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进行了题为《冻眠技术能改变什么》的演讲。冻眠可以解决食品浪费问题,季节性强的食材可保证整年稳定供应,产业的活性化会增加新的雇用机会等等。该演讲标志着冻眠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良多。
山田·义夫先生在联合国总部会场做演讲
山田·义夫先生和联合国官员进行会谈
2018年,泰克尼康科技有限公司将冻眠技术引进中国,开启了冻眠技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速冻器械的优劣就在于能以多快的速度通过产生冰晶粒的温度带。引进技术后,泰克尼康公司实现了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取得了多项专利发明。国产冻眠机在2021年量产。冻眠技术在高端食品加工领域迅速得到应用推广。2021年推出带“冻眠市场”标志的冻眠生鲜食材和冻眠熟食品。
冻眠技术颠覆传统冷冻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更节约、更环保、更健康、更便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