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000年前后环
钱塘江
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
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
[24]
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为
钱塘江流域
和
太湖流域
,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
文化遗址
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
冠形器
、
玉镯
、柱形玉器和
玉钺
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了,据《
韩非子·显学
》,虞代延续了一千余年,推测良渚文化便是
虞朝
的
考古学文化
。陈剩勇、吕琪昌等强调良渚文化是
夏文化
的源头。
[18]
良渚文化遗址
中心位于
浙江省
杭州市
余杭区
西北部
瓶窑
镇,核心部位于
良渚古城
,“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
瓶窑
境内。
1936年发现的
良渚遗址
,实际上是浙江
余杭县
的
良渚
、
瓶窑
、
安溪
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
长江
下游良渚文化的
代表性
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
发现地点
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
平方公里
。
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
文化史
,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史得到
国际社会
认可。
[1]
[2]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3]
。
[4]
1936年,
施昕更
在良渚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施昕更成为良渚遗址的第一个
发现者
,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驱。
1959年,
夏鼐
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1973年,江苏吴县
草鞋山遗址
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
玉琮
、
玉璧
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
古玉
”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了。
在前一阶段考古诸多发现的启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
瓶窑
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目前已发现各类遗址135处,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学者们称之为“
良渚遗址
”,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1]
浙江省委省政府电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浙江新闻
[引用日期2019-07-08]
[2]
杭州:良渚古城现正积极筹备争取2018年申遗
.中国园林网.2015-10-27
[引用日期2016-08-03]
[3]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引用日期2019-07-07]
[4]
刚刚!良渚申遗成功!发现者竟是一位25岁的青年
.环球
[引用日期2019-07-06]
[5]
良渚文化
.杭州余杭政府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17-10-10]
[6]
新石器时代的南京历史文化
.通南京网.2012-12-01
[引用日期2013-03-27]
[7]
黔博物馆展良渚文物
.大公网.2012年6月9日
[引用日期2012-10-30]
[8] 陆星原著,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 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09,第355页
[9] 姜军主编,文明的实证 良渚文化概述,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08,第193页
[10] 姜军主编,文明的实证 良渚文化概述,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08,第205页
[11]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译,中国艺术史=CHINESE ART HISTORY 中英文对照 卷1,黄山书社,2011.07,第33页
[12]
良渚文化“古城”献疑
.
[13]
良渚,中国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新浪
[引用日期2019-07-08]
[14]
良渚文化“六瑞”中南方宗教文化特点浅析
.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引用日期2012-10-30]
[15]
专家为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建言献策
.新华网浙江频道.2012-10-27
[引用日期2012-10-30]
[16]
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引用日期2021-11-30]
[17]
上海原住民的Y染色体遗传分析
.知网
[引用日期2021-11-30]
[18]
为什么说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澎湃新闻
[引用日期2021-11-30]
[19]
良渚文化神徽为“大禹骑龟”说
.知网
[引用日期2021-11-30]
[20]
良渚文化:虞代的考古学文化——兼论良渚文化的去向
.知网
[引用日期2021-11-30]
[21]
夏朝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21-11-30]
[22]
遗址概述
.良渚遗址
[引用日期2022-04-24]
[23] 戴正安著,高古神玉,上海三联书店,2012.10,第67页
[24]
聚焦:探秘良渚文化的“前世今生”
.央广网新媒体
[引用日期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