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胡晓峰踏上了那片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土地,在西藏那曲中心医院那栋四层白色小楼里,你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不顾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带来的高原病反应在病房里来回穿梭着。一年时间里,他瘦掉体重50多斤,救治患者上百人,义诊服务千余人,培养当地心血管医生十几名;他不仅积极协调为那曲调来了20余种药品,缓解了这里人们缺少药品的现状,还帮助医院完善了多项核心制度,提高了当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救治能力,给那曲人民带来了福音。
胡晓峰主任从事心血管工作20多年,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是辽宁省青年介入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辽宁工作委员会委员。自2007年来到营口以来,通过自己的冠脉照影检查及经皮冠脉介入技术在营口率先开展了急性心梗介入手术的绿色通道,改变了本地多年急性心梗需要外请教授手术和溶栓加药物的治疗方法。他独立完成冠脉介入手术过万例,急诊介入手术量逐年增加,成为营口地区首屈一指的心脏介入专家。心内2科在他的带领下,每年介入诊治超千例,介入治疗600余例,急诊手术300多例,手术成功率99%,死亡率小于3%,处于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先进水平。从辽宁援藏到那曲工作后,他不仅每天坚持亲自坐诊,休息日坚持查房,24小时随时接诊危重症患者,还坚持对当地医生手把手带教,与那曲的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带教关系。
医德高尚 直面困境 发扬“硬汉”精神
胡晓峰作为援藏第一医疗小组组长来到那曲,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心悸、记忆力下降等严重的高原反应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但这些并没有让这个来自平原的硬汉退缩,这里的医疗水平与较发达的城市相差很大,比他来之前猜想的还要“艰难”。缺医少药,很多基础的抢救药品都十分缺乏,所有检查检验项目都是最初级的。这里的藏民基本都是藏传佛教的信徒,因为多数比较贫苦,很少在得病的早期来就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胡晓峰在医院工作的第三天,一名住院的女患者突发心衰,病情危重。他克服语言不通、缺少药品等诸多困难,立即组织医疗队进行抢救,凭借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缺医少药是那曲地区的一大难题,胡晓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积极协调和沟通下,克服重重困难为那曲调来了20余种药品,缓解了这里人们缺少药品的现状。
医术精湛 随时出诊 积极抢救生命
心血管疾病通常起病急,病情危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是胡晓峰的行医准则。一天深夜,刚刚吸氧入睡的胡晓峰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只听那头说了一句“胡主任,您快来啊!来了一个咯血的患者要不行了!”他二话没说披上衣服就往医院赶。经检查,确定患者为急性左心衰,不停地咯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生命危在旦夕。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的他沉着冷静,马上组织抢救小组,运用身边能利用的一切资源进行抢救。随着一条条医嘱的下达,一支支抢救药物的应用,患者的呼吸血压渐渐平稳下来,患者的意识逐渐开始清醒,一条鲜活的生命得救了。门外的藏民家属像拜菩萨一样的感谢他。而这时胡晓峰却因为缺氧症状加重而晕倒……
倾囊相授 耐心讲解 建带不走的医疗队
那曲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处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很多医疗技术和制度都不够完善。作为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专家,胡晓峰在医疗查房中认真讲解,手把手带教,病例讨论中善于引入新的学术观念,毫无保留的交流传授,为当地培养优秀的心血管专业医生。在临床工作之余,他还帮助当地医院建立和完善了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填补了那曲医院的多项空白。
舍己为人 强忍悲痛 为那曲人民送福音
在给那曲人民带来医疗福音的同时,与胡晓峰感情深厚的姥爷去世了。可身在5000公里以外高原的他只能默默承受亲人去世的伤痛。刚上高一的儿子、70岁的母亲,都留给了妻子一人照顾,作为父亲、作为儿子、作为丈夫的他心里很愧疚。可是看到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看到当地医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目光,看到先进医疗技术给当地藏民带来的健康,看到援藏前辈辛勤付出的场景,他的内心澎湃了,他说:“一年以后我就要离开这里,我要努力为当地人民服务,要给当地人民留下带不走的医疗财富。”
一个东北硬汉在援藏的一年时间里瘦了50多斤,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而胡晓峰却笑着说:“援藏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历练,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在西藏,失去的是体重,净化的是心灵,升华的是灵魂。
【附件下载】
网站标识码:2100000068 公安机关备案号: 21010202000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