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学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计金融工程学在中国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金融学人应该学会“走过数学”(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却亟需法和金融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和金融学在我国将会有相当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大多都同时涉及法律和金融两方面问题:如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丛书的核心任务。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本丛书同时覆盖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已开始倡导经济和法的融合研究,不过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做起。
凯恩斯选美论
选美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创立的关于金融市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用 “选美论”来解释股价波动的机理,指出金融投资如同选美,投资人买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股票并非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地预测其他投资者的可能动向,才能在投机市场中稳操胜券,并以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形容股市投资中的风险。
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Theory)
1827年,苏格兰生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地作不规则的曲线运动,继而把这种不可预测的自由运动,用自己的名字称之为“布朗运动”。1959年,奥斯本(M.F.M Osborne) 以布朗运动原理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交易中买方与卖方同样聪明机智,现今的股价已基本反映了供求关系;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
“
布朗运动
”
,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其变动路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因此,股价波动是不可预测的,根据技术图表来预知未来股价走势的说法,实际上是一派胡言。
基于布朗运动的对数正态随机漫步理论,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经典框架,也为之后量化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
马科维茨
(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中,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从数学上明确地定义了投资者偏好,并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
MPT
)的开端。该理论认为,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它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马可维茨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做了很多在现实市场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化假设,所以该理论无法得到普遍应用。
有效市场假说(EMH)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
尤金·法玛
(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
EMH
)。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归纳起来,EMH对于投资者的意义是:若市场弱式有效,则技术分析是无用的;若市场半强式有效,则基本分析也是无用的;当市场完全有效时,市场组合(Market portfolio)是最优投资组合,意味组合的被动管理是有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行为金融学(BF)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
BF
)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
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金融学
课程设置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工程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中央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统计分析、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市场营销、金融法、资产评估、项目评估、期货与期权等。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
0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0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0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04
|
0418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
5
|
|
05
|
04184
|
线性代数(经管类)
|
4
|
|
06
|
00051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3
|
|
07
|
00053
|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
5
|
|
08
|
00054
|
管理学原理
|
6
|
|
09
|
00058
|
市场营销学
|
5
|
|
10
|
00067
|
财务管理学
|
6
|
|
11
|
00076
|
国际金融
|
6
|
|
12
|
00077
|
金融市场学
|
5
|
|
13
|
00078
|
银行会计学
|
5
|
|
14
|
00079
|
保险学原理
|
5
|
|
S1
|
00052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
1
|
|
S2
|
10198
|
|
|
不计学分
|
合计
|
76
|
|
15
|
00009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
6
|
非直接报考加考课程
|
16
|
00041
|
基础会计学
|
5
|
17
|
00066
|
货币银行学
|
6
|
18
|
00072
|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
5
|
19
|
00073
|
银行信贷管理学
|
6
|
拥有金融学学科的高校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河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湘潭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三峡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仰恩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
铜陵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集美大学、大连财经学院、西安财经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工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华北理工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海口经济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江苏理工学院、黑龙江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工商学院、苏州城市学院、五邑大学、防灾科技学院、石河子大学、中原工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