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读后感
我想在写小王子读书笔记之前谢谢我对“读名著”的看法。在我四五年级的时候,在爸爸的严逼利诱下我读了第一本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非常引以为傲,每次非命题作文都写“老人与海读后感”,因为读完之后,家长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爱读书是优秀的表现。从此我就自命《老人与海》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名著,让我从此爱上了读书。然而结果却是在读过那两百来页书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在书店翻过《老人与海》这本书,因为在我心里我已经读过。
在我写读后感的同时,我有时候也会去看看网上别人写的读后感,大多都很雷同,和百度百科里的介绍如出一辙,所以我就开始怀疑他们写的是真是的感受么?我觉得每个人的读后感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一样,体会不一样,当前读书的心情不一样,读书之后的感悟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我在国外上过非常有意思的一节一分的diversity的课,种族阶级问题在美国非常严重,这节diversity的课是以迪士尼公主动画片为背景来讨论种族,阶级,性别等一系列问题。我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就自己现有的经历来说一下我的感受,我觉得用我这节课的形式来阐述“读后感”的看法非常合适。如果把睡美人比做一部名著的话,小的时候我看过不下十遍,算是对故事的内容了如指掌,然而我并不知道它背后的制作流程,年代背景,更别提电影背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当我们课上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发现这部电影有很多女权问题,女性被视为弱势,没有自主能力,等待男性来解救自己,这样会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如果让大家来写观后感,我相信有一部分人的观后感应该会讨论女权和男女平等;一部分人讨论应该做一个善良和善的人;一部分人可能会写迪士尼电影的声效和用光之妙。大的主题就把大家区分开来了。教授给我们看了几段视频让我自己再重新留意这些小细节,每个人发现的都不一样,就好比大家看小说的时候,留意到的细节,摘抄的段落都会不一样。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开篇介绍国王和王后的时候是这样的,“史蒂芬国王和王后“。他提出为什么介绍了国王的名字的同时不介绍王后的名字。像这样的读后感怎么可能人人都有呢?
但是我常常也在反思,到底什么年纪才是读名著最好的时段。十五六岁之前读过的书不叫读过,叫听过老人与海的故事。而以中国式的教育来说,高中没有时间读书,连初中小学生的压力都愈来愈大,大学读书必须要很强的自控能力,进入社会之后,更没办法沉下心“看小说”了。我自己也在试着去尝试,不要把诺贝尔奖《老人与海》这样的名著读成了简简单单的故事书。我自己在读一本全新的书的时候,我不介意去看简介和评价,因为只有在对一本书大体结构了解之后,才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书本除去故事之外的精髓。一开始,比较害怕的是,就像电影一样,剧透了就没有意思了。但是书和电影不一样,电影剧透了就没意思了,但是文字可以给人带来太多的想象力,简介里会说《老人与海》是讲,“一位老渔夫一连两三个月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大马林鱼。当他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却引来许多鲨鱼,最后大鱼被吃光,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如果这是电影,估计很多人就不想看了,但是这是书。你在读书时的惊醒动魄是故事简介无法还原的。所以任何时间都是读书的好时机。但是最重要的是如果是小说,要把注意力放在书除了故事情节之外的魅力上,而这个吸引你思考的点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
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是因为他深爱玫瑰,而玫瑰却骄傲不懂得表达,途中遇见了狐狸,深深爱着自己也教会了自己什么是爱。小王子在地球呆了一年之后,选择回自己的星球找玫瑰,选择让蛇结束自己的生命。
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创作背景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文学价值
1. 叙事手法
《小王子》除了结尾,其他部分均采用倒叙的方法来叙述“我”和小王子的故事。倒叙强化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两种叙述视角,即叙述时的回顾性视角与当时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经验性视角。这两种视角的有机融合与交错使用在调节叙事距离和制造悬念方面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叙述自我的视角能够让叙述者获得一种超脱,从一种更高的角度来重新观察已经发生的事。
2. 语言文字
《小王子》作为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语言文字极具想象力,生动可爱。或者说《小王子》是写给童心未泯的大人看的。我有一个梦想,非常想在动画片制作的团队里工作。从小到大,对迪士尼和梦工厂的动画片有谜一般的执着,每一部都看过,而且都沉醉欣赏很久,即使慢慢长大,发现其中的陈言老套,旧调重弹的既定剧情和happy ending,我还是能依旧那么爱动画片。在动画片里能守住那最人性最阳光的一面。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句子,“而这朵花藏在它那绿茵茵的房间中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打扮自己。她精心选择着她将来的颜色,慢慢腾腾地妆饰着,一片片地搭配着她的花瓣,她不愿象虞美人那样一出世就满脸皱纹。她要让自己带着光艳夺目的丽姿来到世间。 是的,她是非常爱俏的。她用好些好些日子天仙般地梳妆打扮。然后,在一天的早晨,恰好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开放了。”读到最后,我的心也被阳光眷顾了,简单又美好,和动画片里的场景是一样的。
读后感
1.成人世界的空虚
整本书虽然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短片小说,但是却是作者一生的感悟,一方面,作者认识到成人世界的空虚和虚伪,意识到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真实的,他们知道幸福的捷径,明白什么东西对自己最重要。《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对大人们讲起你的一个新朋友时,他们从来不向你提出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从来不讲:‘他说话声音如何啊?他喜爱什么样的游戏啊?他是否收集蝴蝶标本呀?’他们却问你:‘他多大年纪呀?弟兄几个呀?体重多少呀?他父亲挣多少钱呀?” 而在小王子,“住在一个和他身体差不多大的星球上,他希望有一个朋友……”对懂得生
活的人来说,这样说就显得真实。和小王子相比,其他附加词都显得是那么的华而不实,而在大人的世界里又是那么自然。每一个成人很容易遗忘自己曾经是个孩子,而且更重要的是,慢慢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书里的话说,就是只对数字感兴趣。人们对世界已经有固定的思维模式,看不懂看似荒谬幼稚的孩童的内心世界,一味得讲究科学,生活在既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里,而孩子看到的是内心的诉求。
2.爱情的理解
另一方面,作者自己在感情关系中成长,他辗转于婚姻,恋情,情人,妻子,接近不惑之年之后,把他的初恋,妻子在书中比做了玫瑰和狐狸。人和人的感情是多么微妙多么美好的联系。因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见证了你的存在。曾今我遇见过一个男生,我很喜欢他,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好,只是因为我喜欢。但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办法选择去喜欢,但也没有办法放弃。但是我很长时间一直在关心他,在留意他。以自己的方式在爱着他。我一直很痛苦,一直在揣测他的心思。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爱情的理解。经常在想,到底什么是爱?为什么是爱?
小狐狸的爱是内外兼柔的情感,渴望的是能够被你温柔的驯服;玫瑰花的爱是外强内柔的情感,渴望的是你看破内在的包容。小狐狸不可怜,她得到了小王子能给的温柔,剩下的由自己完成;玫瑰花也不可恶,她只是不懂得用大众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爱献给小王子。如果说只是我把爱给了你,却并不过分在意你是否也像我一样虔诚的感情才叫是爱,有些人会认为是美满,因为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爱着别人。爱的方式是一样的,爱的原因却不相同,小王子之所以会爱玫瑰花,是因为玫瑰花的美丽。因为玫瑰的矫揉造作,觉得失去自由选择了离开。
而狐狸爱着小王子是因为希望自己平淡的人生有点牵挂,有点冀盼。毅然决然得选择了一种伤害自己的方式开始一段感情。狐狸让不谙世事的小王子成长,教会小王子爱,只是爱的那个人不会是自己。狐狸深知小王子爱的那个人是玫瑰。当看到金黄色的小麦在微风中摇曳时,狐狸会想起,那个同样拥有金黄色头发的小王子曾出现过。狐狸说:我曾爱过他,足够了。但是狐狸教会了小王子什么是爱。
玫瑰花虚荣和骄傲。她想要发光,想要引起小王子的注意,想要得到更多的爱,所以会故意夸大自己,抬高自己。用刺来保护自己。就像很多很傲娇的人,他们也有颗柔软的心,也陷在爱情里。但是因为自己的骄傲和脆弱,害怕受伤,所以就一直保持着骄傲的面孔。
有一句狐狸和小王子说过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小王子的初恋是玫瑰花,为它付出关心,呵护和爱。因此它永远都是他的星球里独一无二的玫瑰花,让他难以忘怀。生活中,你爱她的并不是她的美丽,爱的是你曾今的一往情深。回忆和过往让彼此驯养。非常一喜欢一句话:只恨我当时年纪小,看不懂她小小花招背后的一片柔情。当时不该较真的太过较真,该注视时未曾看她的眸子。只是看到,未曾懂得。
爱其实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爱的是他,也是那个付出感情的自己。
3. 孤独
“当你感觉到悲伤的时候,就会喜欢看落日... ” “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小王子说,“请你们做我的朋友吧,我很孤独。” 小王子又说,“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在一个很小的星球里,走几步路会见证一次黄昏。带着夕阳余晖的些微温度,消失了心底些微存在的美好。看日落的时候,小王子是幸福的。在成人的世界里,小王子是孤独的,他是迷惑的。好在他最后记起了玫瑰,虽然不知能否相见,但是他是带着温存坦然离开。
有一句话说,“一切的期许不过是返璞归真,每个遇见只为兑现前世的承诺。时光轮转,此生有幸,心里放着如此回忆如此人,看遍红树青山后,原来在的还在,原来爱的,从未离开。”愿大家在嘈杂的成人世界里,不忘初心,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