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驻古晋总领馆胡巧领事在当地主流媒体《星洲日报》、《诗华日报》和《国际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三次直辖”的中国西部重镇——重庆
》,全文如下: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为“渝”。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除简称为“渝”外,重庆还有巴渝、山城、渝都、桥都等别称。重庆历史悠久,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它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古人类。从距今200万年的三峡人类起源到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从先秦时期的巴国到现代的民国陪都,从巍峨的巫山之巅到幽深的长江河谷,重庆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洗涤。
一、重庆的“三次直辖”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2月重庆正式成为民国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民国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现今重庆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及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则作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这是重庆的第一次直辖。
抗日战争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后方经济中心。当时,重庆的工厂数占大后方的31.7%,居第一位。大后方工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自给工业体系,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举凡国防民生之物,无不具备。这是保障抗战得以坚持的重要条件。随着国民政府制订了“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战时工业发展方针,与军需工业最为直接的钢铁工业在重庆有了迅速发展,最多时竟占了全国90%的产量。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这是重庆名义上的第二次直辖,这次直辖为重庆成为新中国工业基地之一奠定了基础。
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及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此时的重庆是当时全国闻名的“脏、乱、差”城市之一,且面临40万下岗职工、103万移民和300万贫困人口等经济难题。与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相比,重庆有“四最”——年纪最轻、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穷。尽管底子薄,基础弱,但直辖带来的利好让重庆迅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也正是这次直辖给重庆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和新的希望。
二、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成为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世界级的城市群。沿海开放改革城市都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为了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在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在此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对外“窗口”和战略支撑地。
2001年,重庆北部新区挂牌成立。2002年4月,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第三届年会在重庆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39个国家议会的领导人和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举行如此高规格的大型国际会议,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聚焦中国西部。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渝开幕,124个城市市长聚首山城,此次峰会进一步提高了重庆的国际知名度。
三、直辖10年后明确自身城市定位
2007年9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中首次明确了重庆的五大定位: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008年11月,重庆被批准设立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标志内陆的重庆有了自己的”出海口“。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8月,富士康与惠普与重庆签约,联合打造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外销基地,为重庆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IT产业王国。2010年2月,重庆设立西永综合保税区。同年5月又获批设立两江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2011年,两江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至此,重庆的发展和开放达到一个新高度。
2011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13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跃居全国第一,GDP首次跨入万亿俱乐部,国务院把重庆定位为四大国际大都市之一。2012年,重庆在《第十一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荣获第十。同年,重庆被评为十大幸福之城和十大休闲之城,入围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和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四、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升级城市定位
“一带一路”涵盖了亚洲和中东欧等国家地区,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中国11个省区市,二者天然连接,构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相继成为国家战略,重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起到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视察时指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2011年,“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开通,重庆出口货物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出关,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只进行一次海关检查,便可以运往荷兰、德国。重庆出口到欧洲的IT产品,通过这条贸易大通道,比水运节约近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截至2017年,已累计开行突破5000列。具有时间成本优势的中欧班列,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2015年6月,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全面开通,实现“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形成东接太平洋、西联大西洋的国际航运枢纽。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时宣布中国和新加坡将正式启动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不同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没有四至范围的约束,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与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搭建区域联网,立足中国西部地区,对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倡议和构想,在地域范围、规划理念、合作模式上产生更为深远的辐射效应,进而开辟两国重大项目合作的新局面。该项目将促进重庆在金融、航空、交通物流、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为重庆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直辖20年来,在3000多万重庆人的努力拼搏下,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经济上,自2002年以来,重庆市已连续15年维持两位数的GDP增速。2014至2016年的增速连续三年排在全国第一。2017年GDP增长9.3%,达1.95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各大城市中的第五位。金融业迅速发展,江北嘴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集聚了中西部最活跃的金融资本,吸引金融资产近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连续5年突破100亿美元,在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60家。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只有一条高速公路,到“二环八射”2000公里骨架公路网全面建成,密度达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区第一,“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初步实现。重庆“天际线”的高度,已经被刷新了50多次,成为中国大陆第四大摩天城市,200米以上高楼数量达41栋,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
旅游方面,2017年重庆接待游客5.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0亿元。根据国际权威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研究结果,重庆在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中位居榜首。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最热门的50个旅游城市排行榜》中,重庆再次荣膺榜首。此外,重庆还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Frommer's》和《孤独星球》分别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及“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
社会保障方面,重庆率先形成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格局。城乡养老、医疗参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6%以上,参保人数、基金总量创历史新高。
直辖20余年,重庆的高楼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城市越来越漂亮,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着更大的机遇。历经千年洗礼,这片古老的巴蜀之地再次站到了时代的前沿,迎来无限可能的未来。
程广中总领事发表署名文章《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
(2018-07-13)
程广中总领事发表署名文章《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一二三四五十”》
(2018-08-22)
程广中总领事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的“天下之中”陕西省》
(2018-09-12)
驻古晋总领事程广中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七彩之省云南》
(2018-11-05)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志
(2018-11-13)
张阳副总领事发表署名文章《在沙捞越看四川》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