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巩在相声圈的地位很高?

关注者
948
被浏览
20,432,145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我高一那年,和我初中同桌打电话聊,她告诉我说冯巩是冯国璋孙子,我那时以为这是江湖谣言,我就调侃她说“你查查你家谱,看看你是不是杨家将后人。”逗得她笑如银铃。

后来我知道了小巩子确实是冯国璋后人,但不是孙子而是重孙子,这个身份在他当年初入行学相声的时候还生了不少麻烦。

除开名门之后,冯巩还是民革副主席,做演员的,兼职曲协、文工团艺术团领导这都是常事,但冯巩的身份,等于直接可以参与国家大事了,这种身份与待遇,是姜昆李金斗那些曲协艺术家协会领导投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

相声圈甚至文艺圈,你不能说这些文艺从业者全都是慕强的趋炎附势的,只能说圈里很多人就是如此,见到名家之后要尊敬,见到为官做宦者更要尊敬,况且冯巩不争不抢,不占便宜,屈己待人,恰如评论区所说,有人就是坏,请冯巩和其他演员演出又不给他们足够的钱,最后冯巩自己出钱给其他演员,把说好的演出费给足了,又如每年春晚,他要做压轴的,把节目放后面,谁敢驳他的面子,但他不这样,就在前面演,演完了就回家与老母团聚,所以圈里他的地位高那是必然的,他也对得起别人对他的“捧”,要捧就得捧这种艺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圈里地位高不代表观众也说他好,但冯巩的观众缘也是不错的,包括我的母亲,她直到现在都对很多喜剧明星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放肆,“贱了巴嗦的”,包括赵本山、郭德纲、周星驰,只要一出场我母亲就开损,但唯独对冯巩,她能接受,这里的原因我试着分析一下。

冯巩身份高,按理说他每天躺着就能赚钱,5、60岁了也不用总折腾自己,躺在功劳簿里带带货就能过活了,你看李金斗,李增瑞王谦祥,奇志大兵之类现在还有节目么,但冯巩居然每年都在春晚露脸,认认真真的做嬉皮笑脸状,逗大众开心,他还与时俱进,参与录制了一些抖音视频,用小段子逗大家开心一笑,据说有人在街上或超市遇上冯巩,要和他合影之类,他一般都乐呵呵的同意了,我们喜欢张召忠,因为他那么高的身份,参与那么多机密,但人家就能够并且也愿意和年轻人交流,这种交流是平视的,像朋友之间的聊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你指点你,一副俾睨一切的傲气。冯巩也是一样,他从来没把副主席的身份挂在嘴边,也没公开提过他祖上是谁,对比郭麒麟一张嘴拿他父亲抓哏,这在冯巩从来没有过。

我这种最后一任80后,在90年代就听他的相声,可以说我是听他相声长起来的,如今主流相声整体式微,以草根著称的德云社也开始群魔乱舞不好好搞创作了,可以说尽管相声观众仍然在期盼好的相声作品,但相声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它已经死了,但我们如今仍能看到冯巩在春晚上卖力的表演,尽管他表演的是小品,他自己还不承认说是相声剧,但他还能制造一些梗,虽然过目即忘,也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我看遍了冯巩这些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多都跟着如今烂俗的春晚小品一样,笑完了让你哭,歌颂亲情,歌颂基层工作者辛苦,但我们发现,冯巩说的相声小品里,很少有姜昆那种“好好好”的歌颂,可以说,冯巩已经不需要用“歌德”来抬高自己了。

《没事偷着乐》剧照

冯巩还是多才多艺的,在和郭冬临合作的《旧曲新词》里,他弹了单弦、吉他,打了快板,演唱了流行歌曲,同时,他还参演了大量的电影,诸如《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没事偷着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谁说我不在乎》《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和朱军合作的《笑谈人生》说得好,“在相声界我影视最好,演员里我导演导得最好,导演中我编剧编最棒,反正我就想玩个综合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冯巩在所有的文艺作品里,包括相声小品和电影,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小人物小市民形象,无论是相声《瞧这俩爹》里的家长,《坐享其成》里的演员,还是电影《站直了别趴下》里的小知识分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的拉三轮的刘好,《那五》里的落魄八旗子弟,《没事偷着乐》里的贫嘴张大民,或者《你好,李焕英》里客串的老师傅,这些角色无一不是底层人民,可以说身在高位的冯巩在艺术创作上依然保持了底层的本色,书写了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我们很难相信冯巩去演皇帝将军之类的角色,但他还真演过大人物,11年他演过他曾祖,和他配戏的是赵本山,周润发演袁大头,冯巩就恭恭敬敬的低眉顺眼的站着,大圆脸大脑袋,赵本山是耷拉眉,苦瓜脸的站着,冯巩演这个角色是任务,这个角色的塑造本身就是失败的,他们这些喜剧演员一身戎装站在一起,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看着就想笑,但这些历史人物本身,拳手五只令,伸手就要命,在他们面前只觉得畏惧、不安和沆瀣一气的沾沾自喜,哪能看着他们就想笑呢,所以这些人演这些角色本身就是噱头,这些角色的塑造也是失败的。

我们看赵本山的小品,听郭德纲的相声,从他们早期作品到后来的节目,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成长脉络,赵本山早期作品里的形象,譬如《相亲》《儿子大了》《红高粱模特队》《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里,赵本山是朴素的农民赵老蔫儿、刘老根儿和黑土,在城里人的范老师和村长三胖子面前表现得很怯,《小九老乐》《演员的烦恼》里是怂坏的底层小市民老乐和体育老师,但在后来的《卖拐》三部曲,《不差钱》里,赵本山在舞台上的形象就变得财大气粗,中气十足了,一副大佬的气质,就算《就差钱》这种,赵本山扮演农村人,舞台背景也是农村的大炕和床桌,但明显能看到与他搭配的演员,包括老毕,都被他压的死死的,他力图展现农民形象,帽子还是那个帽子,衣服还是那件衣服,但赵本山已经不是那个畏畏缩缩蹲地上的赵老蔫了。

赵本山杨蕾《小九老乐》剧照

郭德纲也是一样,早期的作品里,譬如《梦中婚》,郭德纲成功塑造了饥肠辘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小人物形象,《西征梦》里的“我”也是学了一身没用的能耐,幻想着帮布什打仗,《醋点灯》更是一家子穷光蛋,可10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他节目里这种小人物形象没了,代之以天下我最大,呼来喝去,一走一过周边人都围上来捧他的宗师形象,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调侃糟蹋人,以损人为乐,从台上到台下的损人,相声里可以理解为角色需要剧情需要,但他在主持或当嘉宾的时候,还能盛气凌人嘴没个把门的,拿别的主持人开涮,拿别人家孩子打趣,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不管谁做,都是不合适的。

高中课文有一篇写马克.吐温,说他坐火车,有买不起车票的求他帮忙,他让人家躺座位底下,说帮他遮掩过去,等检票员发现他了,问“你怎么躺地上”,马克.吐温调侃说“他就喜欢躺地上”,然后也帮他买票了。

老师讲这个课文,说这件事体现了马克.吐温的幽默和热心,但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这种是真正的幽默么,你要是那个躺地下的你能笑得出来么,你笑得出来是因为你把自己带入马克.吐温和他有钱买票的同伴那种地位,但实际上,你要在当时可能就是那个逃票的,遇到有缺点的人可以对他的缺点略加嘲笑,但对有困难的人却不能嘲笑他的无能,他但凡有能耐他还会遭遇这种困难么。

马克.吐温这种“我明明有能力帮你,但我就要调侃你笑话你一番再帮你”,这不就是霸凌么,这不就是高高在上的欺负人么,被欺负的不敢发怒仿佛任人欺负,还不是因为他与马克.吐温身份地位不对等又有求于人么,马克.吐温真热心,他咋不立刻拿出钱帮人买票呢,所以一些专业的文学研究人员人批评马克.吐温是伪善,是拿踩别人拔高自己,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样的,我看郭德纲赵本山调侃周边的徒弟、其他演员或者主持人,我时常如鱼梗在喉,我觉得恶心,难受,因为郭德纲并不全是想要帮他们进步,就是单纯的看热闹,把别人当小丑。

但你看冯巩的小品,冯巩永远是一副笑脸,主动拍观众,“我想死你们啦”,他的作品从来没有以贫嘴薄舌的阴损他人为乐,像某些演员用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冯巩要损人也主要是调侃相声小品中与他对戏的角色,譬如他和周涛搭戏,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调侃,但你能看出来他说的是周涛扮演的新娘和其他角色,他不是拿周涛本人和在场的观众开涮,他和牛群也一样,互损是搞笑手段,是出于节目需要,在一个和牛莉合作的小品里,也说过李咏脸长,在和郭冬临、郭月的小品《得寸进尺》调侃过冯小刚,这是角色说的话,是节目需要,被调侃的人事先了解这些话,也同意这些话在作品里说出来,与之相比,郭德纲就有点“小人乍富”,几十年被人笑话欺负,终于逮着机会笑话别人了,所以只要有机会,一定拼了命的调侃别人,欺负别人,拿别人对他的尊重开玩笑。

而且,冯巩不掺和圈里的矛盾,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江湖恩怨负面新闻,相声这一门,真高尚的少,斤斤计较的多,捧哏逗哏拿的钱不一样都能咧穴,二十年前老一辈艺人还在的时候,有一个纪录片《一百年的笑声》,记录了旧社会老艺人是怎么一边被人看不起一遍还要互相欺凌的,如今其实也一样,你看德云社那些小混混,你能相信什么德云一家亲么。

但我们发现,这些年我们了解的相声界的一些互相攻讦互相骂的事,冯巩从来不掺和不表态不站队,他置身事外,你们斗你们的,本副主席看都懒得看。好人不一定非要发言支持草台班子,不是说郭德纲好的艺人才是相声演员里的好人,是非之地远离三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这都是智慧。

同时,冯巩还很孝顺,春晚的节目都放前面,《笑谈人生》里说得好,“别人总说你高风亮节,其实你是要回家探望老母亲”,这样的人,至少是个好人,这也是想我母亲这样的很多老人喜欢他的重要原因。

冯巩的老搭档牛群曾经出版过一套摄影集《牛眼看家》,里面收录了他拍摄的文艺名人,其中赵丽蓉老师照片下面有一句点评,也同意适合冯巩。

“一个人被人喜欢不难,难的是没人不喜欢”

其实冯巩也不是“没人不喜欢”,他只是没人讨厌不招人烦而已。

编辑于 2023-06-05 17:54 ・IP 属地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