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失败身死的蜀国大丞相诸葛亮七宗罪
其实,我个人感觉不是诸葛亮谋略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就不行了,而是他个人能力也就一般中等水平,和同时期的郭嘉、陈群、贾诩、鲁肃都比不了。全盘谋略也一直不行,什么得卧龙凤雏一人可得天下,好像就是没有啥毛用,刘备得了他们两个,他怎么样了,在白帝城没有赵云救主,他早死在乱军之中了。那有些人可能会说,为什么在新野、白河、博望坡孔明不是打了胜杖吗?为什么说他能力不行,而且在东吴打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借荆…
诸葛亮六出祁山:兵家必争之地的祁山,有多重要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其中两次走祁山道。虽然真实历史的诸葛亮两出祁山和《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相差较大,但祁山早已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地理象征”,以及三国时期的魏国和蜀汉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祁山到底有多重要,以至于成为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呢? [图片] 上图_ 三国鼎立 第一,从地图上看,祁山地处蜀陇咽喉,控制攻守要冲,是蜀…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出征前,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提了个绝妙的建议。当时,蜀汉北伐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从汉中进入关中,夺取三辅以及凉州,还于旧都长安。 [图片] 在诸葛亮看来,应当步步为营,走大道攻取凉州。在取得凉州的资源后,再徐图关中。然而魏延却认为,兵贵神速,不如一步到位。他请诸葛亮给他5000精兵,带可供10天食用的干粮,穿越险要的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当时守卫长安的主将是外戚兼膏肓子弟——…
这个问题很难有争议,应该就是洛阳,因为【旧都】一词在蜀汉中出现了多次,并非孤例。 首先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之时,追述往事,把整个汉室衰微的起点就归结到了,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指的应该就是董卓焚烧洛阳,携汉帝西逃。然后又是曹操阶祸,长久让汉帝【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 所以他刘备曾经和董承一起图谋诛杀曹操,安定国家,克宁旧都。这段话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眼中的旧都就是董卓首难,荡覆京畿的洛阳。 董卓…
六出祁山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吗?这么想,就完全小看了诸葛亮
提起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有种论调颇有市场,认为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即,在经历了关羽被杀、荆州易主,以及刘备一意孤行的夷陵大败后,蜀汉已经元气大伤。此时仅剩一州之地,无论人口还是国土,都不能和曹魏相抗衡,北伐完全是以卵击石。诸葛亮明明知道这一点,但他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偏偏要逆天而为,注定难以成功,平添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 但这么想,有两点值得商榷之处。 第一,这是以后来人的上帝…
诸葛亮支持北伐,刘禅支持诸葛亮,这还有谁发话的余地吗?对北伐不满和对诸葛亮不满的人都有啊,耍小聪明的李严下场如何,死后对诸葛亮落井下石的李邈又如何? 而且除了一伐是诸葛亮自己都承认并且反思的失败之外,剩下的每次都不能算失败,不管蜀粉还是蜀黑,你们这种没能杀人全家就叫输了的偏激思想赶紧收收。特别是那群人均魏延,不打下长安就是蜀汉要完蛋了的想法,在诸葛亮本人眼里就是魔怔了——复兴汉室很重要,但也要量…
[图片] 首先、用兵最不需要得就是口才 难道指挥军队还要热情的演说去调动他们? 你下达命令就是了,为什么要口才呢? 其次,人类发明了文字,可以记录信息,著称著作,别人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理论,理论也是经验的一种,只是有些人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学习得理论不到位罢了。 事实上人类社会这种没有经验但是一出场就能干好事情的数不胜数 用兵打仗本身也只是工作,不是说非得通过不断训练练习才能打。 甚至诸葛亮本身是谋略家,这种级别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