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欲太强“好友有了新朋友,我吃醋了”:友情中的吃醋该怎么办?

“友情”吃醋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而且吃醋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这段关系受到了威胁,从而启动了一个“保护系统”。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视作唯一的“死党”有了其他朋友,便感觉自己不再是她的唯一,有种被人抢了东西一样的难过。

我们不需要质疑自己,“友情”吃醋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01 朋友和恋人,都有依恋关系

大多时候,我们把爱情里的“吃醋”当作理所当然,而友情中的“吃醋”却认为是不恰当的。

其实,心理学中最初对“吃醋”的定义,也认为它只是在恋爱中产生的情绪:

吃醋 (romantic jealousy) 是嫉妒心理的一种,是当我们感受到浪漫关系的质量受到威胁时,产生出的一系列想法、情绪、行为。

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不光在浪漫关系中,在友情里闺蜜和第三方产生“吸引力”,我们也一样会吃醋。


像娱乐圈有名的恩爱闺蜜,乔欣和杨紫。

乔欣在节目中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杨紫。并且会看杨紫的每一个访谈,确保她说最好的朋友是自己,不是别人。

这是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只有在恋人中才有的依恋关系,在和朋友的相处中也会出现。
情绪依恋是指我们和他人产生出的亲密和喜爱感,可以帮助维持一段长久且有意义的关系。

而情绪依恋的产生,不需要有性或者浪漫吸引力的存在。简单的亲密感就可以让我们产生联结。

比如你在失落时被认真倾听、在困难时被毫无保留地帮助、这种理解和支持感,都可以让我们产生情绪依恋。

也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和好朋友,才不会因为一次小拌嘴或矛盾而分道扬镳。
心理学家调查了吃醋情绪的唤起、发生场景、以及意义,结果发现,吃醋情绪的发生,是因为关系中出现了三个因素:

1)两个人之间存在依恋关系;

2)在依恋关系中,包含了有价值的资源共享;

3)第三方进入这段关系,被原本关系中的一方看作有欲望成为资源的接收者或给予者。

在友情中,我们能够得到相互的注意力和倾听,而第三个人的进入,常常会被看作是分散对方注意力资源的行为。

因此,我们感到受伤、生气、对被排挤产生害怕,甚至有一种失去了宝贵东西的情感。

产生吃醋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这段关系受到了威胁,从而启动了一个“保护系统”。

吃醋是我们对关系在意的表现,如果完全冷漠,或者不吃醋,我们会怀疑自己是否在意这段关系。

但是,有些时候如果过度地“保护”,却会适得其反,损害这段关系。

02 吃醋至深,会伤害关系的双方

我读书时有个特别好的闺蜜,毕业以后各奔东西,但我还认为她很重要,有什么乐趣都会第一时间跟她分享。

然而,每当我兴高采烈跟她谈论近期跟新朋友的趣事时,她都会带有嘲讽地回应我:“你不爱我了,走吧。”

我能感受到她这么说,是对我们关系的重视。于是我耐心地跟她解释,自己依旧把她当成最好的朋友。

然而时间一长,每次我在分享乐趣的时候,她都给我“泼冷水”,会是觉得她有些无理取闹了。

有些时候过度吃醋,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会变成伤害关系的武器。

但为什么有的人会过度吃醋呢?

研究发现,过度吃醋的人,会偏向与于在亲密关系中有焦虑型依恋和不安全感。

他们会长期地认为伴侣的行为是不能预测且不可靠的,并认为自己是不自信、不被欣赏的,因此更担心伴侣会因为第三方而离开自己。

不仅如此,焦虑型的人在引起吃醋的场景中,会产生更多的恐惧、伤心、以及愤怒的情绪。

然而负面情绪其实会让他们对这段关系更不信任,他们会努力寻找不忠诚的信号,产生一些监视对方、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

就像电视剧《了不起的女孩》里,沈思怡和关玥是最好的闺蜜。但因为关玥参加一个“闺蜜活动”没有带自己,沈思怡吃醋了。

于是,她在活动期间,给关玥打电话说自己有急事。而当关玥半夜从大雨里跑过来后,发现这不过是沈思怡的一场闹剧而已。

实际上,沈思怡这么做,是想让关玥留在身边,继续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然而,这种控制行为,其实会在关系里把对方推得更远,因为没有人希望在关系里“被控制”。

关玥说:“你也太幼稚了吧!”

因此,对关系过度地“保护”,不光会引起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会伤害到我们的好朋友。

其实,明明是一个在意对方的表现,可以通过更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维持长久的关系。

03 适当“吃醋”,可以加深情感

正确地运用“吃醋”这种情绪,是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友情的。

之前提到的杨紫和乔欣,这对“恩爱”闺蜜,近期就在微博中上演了一场“吃醋大战”。

因为乔欣生日当天,先秀出了胡一天的祝福红包,杨紫就在下面评论“我只是瞌睡了下而已,为何你就跟别人玩儿了?”

这场吃醋引发的闹剧,引来许多网友的围观。

但大家都觉得,她们这种玩笑式的吃醋互动,更能让人感受到两人感情是真的好。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像杨紫一样,不引起反感、“秀恩爱”式的吃醋呢?

(1)正面表达情绪,不要抱怨或指责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表达情绪的目的是什么。

吃醋是因为我们对这段关系重视,而表达情绪的目的,是让对方知道我们对这段关系的在意。

而苛责和抱怨,不但没有办法达成我们的目的,还有可能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

一方面,在表达情绪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多从“我”的角度陈述,“我认为……”、“我觉得……”、“我希望……”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好朋友知道,我们的焦点并不是在责怪ta,而是她这么做时,我们内心产生了不安。

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动表达我们对ta的关心,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对这段关系的重视。

比如,每年乔欣的生日,杨紫都会在微博上对她表达爱意:

“你在我心里是最棒的!”

“我想我会一直陪着你。”

“我永远是你最大的后盾。”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杨紫对这段友情的珍惜和重视。

(2)把吃醋当成一种动力

吃醋的根源,是我们内心跟闺蜜的新朋友形成了一种敌对关系,并觉得自己比不上对方。

这种敌对关系的负面发展,会让我们尝试贬低别人,而自己也淹没在负面情绪中。

相反地,敌对关系也能正向发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场良性竞争,把“情敌”当作目标,变成自我完善、进步的动力。

比如,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对方的那么精致,就需要拿出更多时间来照顾自己,努力把自己的生活也过得更加充实。

这样一来,吃醋就变成了帮助我们进步的“指南针”,它帮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朝着想要的方向努力。

(3)用感激来代替吃醋的心情

在和重要朋友的关系中,我们通常都会感激对方的陪伴、理解、和倾听。

然而,当我们产生不满情绪,就会很难再对关系的感激。但是,当我们认为关系受到挑战时,其实是最需要我们对关系有感激之心的。

研究表明,对另一方的感激可以提升我们对关系的满意度,并维持更长久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更注意那些朋友对自己关爱的小细节。

比如,当在朋友照顾我们情绪的时候,承认ta的付出,并表达对ta的感激。

这些瞬间是我们在发生冲突时会忽略的,但却是在吃醋时,能让我们感到支持和与对方的联结。

不管是在友情还是爱情中,因为有了和对方的依恋关系,我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吃醋情绪。

我们不需要贬低这种情绪,给它贴上“控制欲强”、“小心眼”等标签。

虽然过度地放纵自己的“吃醋”情绪,也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但在友情中适当“吃醋”,不但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关系的在意,还能挖掘一个隐藏“秀恩爱”的新方式.

发布于 2022-09-20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