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计算——换元法
对于很多人来说,计算定积分的想法是:先忽略积分范围,把定积分当作不定积分来求,然后最后再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公式进行求解。
首先,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代表一个函数一个是代表一个数值(可能这样说你们会觉得没什么),还有解释一下为什么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有时得出的答案会是错误的,因为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是有应用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在积分范围内被积函数是必须是
连续的
,这一点在考试中基本满足,但是这里有一个更关键的一点是当导数存在时原函数必须是
连续的,
总结上面来说就是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前提就在积分范围内原函数必须是连续的,否则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就会导致出错,所以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开头的想法在下面情况下是正确的:就是当以不定积分计算出来的原函数在积分范围内是连续的,那么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这个讨论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不定积分是一个函数,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其定义域,特别要注重间断点,因为这对我们计算定积分的值影响很大。或者说在每次计算完不定积分之后要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之前是要先计算一下积分结果函数的定义域。
在这里我们说下我们应该怎么计算不满足上面计算想法的定积分
思路1:就是对积分范围进行划分使得每个区间内原函数都是连续
思路2:就是对被积分函数利用奇偶性和周期性对积分范围进行调整
总结上面的思路:就是对积分范围进行调整,使其可以应用上面的计算想法
接下来说下调整的根据,以换元法展开说
先说下换元法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中的应用前提
为了方便描述这里假设换元的函数为
x=g(u)
,
x
为被积函数函数的自变量,积分范围为
\left[ a,b \right]
不定积分
中要求换元的函数必须使
单调可导
的函数,因为这是为了在计算完之后方便回代
定积分
中要求换元的函数其值域必须包含原函数的积分范围,即要存在
g(\alpha)=a,g(\beta)=b
,而且要求
x=g(u)
在区间
\left[ min(\alpha,\beta), max(\alpha,\beta) \right]
内具有连续的导数,这个要求相对不定积分的要求而言
不要求
积分
x=g(u)
必须是单调的,即使不单调也是可以用的,但是两者都要求换元的这个函数在其对应的范围内是
连续的
。
这里的连续要求就是我们进行调整积分范围的根据,也就是我们在计算时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两个条件成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换元函数是形如
t=\varphi(x)
的函数,这时我们要最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计算
t_0=\varphi(a),t_1=\varphi(b)
,然后考虑下面两种情况:
情况1:
若
t_0,t_1
都存在,且
t_0\ne t_1
那么我们只需要判断
t=\varphi(x)
的反函数
x=g(t)
的导函数在区间
\left[ min(t_0,t_1), max(t_0,t_1) \right]
内是否是连续的即可,连续的话那就直接换,否则就要考虑调整积分区间。
情况2:
不满足情况1中关于
t_1,t_0
假设的情况都属于情况2,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直接计算
t=\varphi(x)
的反函数
x=g(u)
的值域,之后按照这个值域对原积分的积分范围进行调整,调整至积分范围被包含于
x=g(u)
的值域之中为止,到这一步还要判断在调整后的积分范围内
x=g(u)
的导数在对应区间内是否连续,连续则直接代入,否则还要在间断点处再划分一次积分范围。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就是在换元时要保证形如的 x=g(u) 的换元函数的 值域包含积分范围 ,并且在对应积分端点的对应的定义域范围内 x=g(u) 有 连续的导函数 。
在实际做题时,可以直接将要换元的部分的图像画出来,x做为纵轴,u做横轴
在解题中划分区间后一般的处理思路是下面这样的
\int_{a}^{b}dx=\int_{a}^{c}dx+\int_{c}^{b}dx\Rightarrow\int_{a}^{c}dx+\int_{2c-b}^{c}d(t-c+b) 就是尽可能挤到同一个区间范围内讨论,这样可以换元基本一样,不会有过多的计算。
看到这里你或许或觉得这个也太麻烦了,但是其实就我们当前考试的范围来看,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换元函数 x=g(u) 是否有断点 , 值域是多少是否包含积分范围 即可。还有一点就是在计算定积分时要 习惯缩小积分范围, 还有就是在进行 凑微分 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如果可以缩的话)
下面举一个例题(来自张宇高数18讲P144例7.29)
计算定积分 \[ \int_{0}^{2 \pi} \frac{1}{1+\cos ^{2} x} \mathrm{d} x \]
解:令
\[ f(x)= \frac{1}{1+\cos ^{2} x} \]
, 由
\[ f(x+\pi)=\frac{1}{1+\cos ^{2}( x+\pi)} =\frac{1}{1+\cos ^{2}x}=f(x) \]
可以得到函数
f(x)
是周期为
\pi
的周期函数,所以
\[ \begin{aligned} \int_{0}^{2 \pi} \frac{1}{1+\cos ^{2} x} \mathrm{d} x &=2 \int_{0}^{\pi} \frac{1}{1+\cos ^{2} x} \mathrm{d} x \\ &=2\left(\int_{0}^{\frac{\pi}{2}} \frac{1}{1+\cos ^{2} x} \mathrm{d} x+\int_{\frac{\pi}{2}}^{\pi} \frac{1}{1+\cos ^{2} x} \mathrm{d} x\right) \end{aligned} \]
令
x=\pi-t
,则
\int_{\frac{\pi}{2}}^{\pi} \frac{1}{1+\cos ^{2} x} \mathrm{d} x=\int_{0}^{\frac{\pi}{2}} \frac{1}{1+\cos ^{2} t} \mathrm{d} t
,所以
\[ \int_{0}^{2 \pi} \frac{1}{1+\cos ^{2} x} \mathrm{d} x=4\int_{0}^{\frac{\pi}{2}} \frac{1}{1+\cos ^{2} x} \mathrm{d} x \]
令
tanx=t
得
\[ x=\arctan t, \cos ^{2} x=\frac{1}{1+t^{2}}, \mathrm{d} x=\frac{1}{1+t^{2}} \mathrm{d}t \]
.
当
x=0
时,
t=0
;当
x=\frac{\pi}{2}
时,
t=+\infty
故
\[ 原式=4 \int_{0}^{+\infty} \frac{1}{2+t^{2}} \mathrm{d} t=\frac{4}{\sqrt{2}} \arctan \left.\frac{t}{\sqrt{2}}\right|_{0} ^{+\infty}=\sqrt{2} \pi \]
至于其他错误的做法你们可以结合上面的讨论试试,这里我就不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