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大约生于626年,从初唐四杰之一,他大约也是我们接触得最早的唐朝诗人了。我们刚刚上学不久的时候就学习了他7岁时写的一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由一个7岁小孩写出,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比起“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这样的诗句成熟多了。

不过《咏鹅》其实只是骆宾王文学天赋的小试牛刀,他的真正文学才华要体现在他后面的“反叛事业”当中。骆宾王一篇雄文,揭开武则天当年的丑闻,武后看后却称赞:写得好!这篇千古雄文就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文章全文把武则天的腐败生活和妖艳姿容都写得栩栩如生,结果却讨来了武则天的称赞。

徐敬业就是咱们《隋唐演义》里面徐懋功的孙子,他生于636年,由于从小就想像他爷爷那样干一番大事,所以他在684年帅兵造反,想要推翻“篡位”的武则天。虽然其实武则天当皇帝就是李唐家族的家事,但是义愤填膺的徐敬业却决定要帮李唐家族断一断这个家务事了。关键在于他的谋士骆宾王写的檄文: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武则天看了檄文之后,气得笑了起来,她对大臣们说:“骆宾王这样的人才没能够被任用,是宰相的过错啊。武则天这个赞赞得有些有心无力,因为骆宾王文中写的基本都是她的丑闻和野心,关键是:骆宾王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她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她已经是这样的一个人了,她还能咋办呢?

武则天生于624年一个小贵族家庭,但是不久就丧父。传言她曾经受到了自己的堂兄的玷污,而她侍奉李世民、李治两代君主,也是不争的事实,她不可能去怪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这样的命运,只能怪宰相没有把骆宾王这样的“毒舌“拉到自己的阵营里面来。不论是武则天还是天下人都知道,武则天不是一个干净的女人。

看了骆宾王有这样的文采,却不能为自己所用,这位野心勃勃的女皇只能气极而笑的称赞他:写得好。当然,其实骆宾王是以一个书生和文人的身份去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的,这其实并不是评判一个政治家的办法。诚然,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武则天确实算不上啥好人,她爱慕虚荣,贪恋权势,不甘寂寞,没有几个人会对这样的人有好感。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武则天却并非徐敬业说得那么不堪。而且客观的说,武则天变成这样一个角色,并不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她被自己堂兄玷污的时候,她没办法选择;她被李世民选为才人时,她也没办法选择。如果非要说她有的选择的时候,那就是她和李治的再遇了。但是那个时候她20多岁,如果她不抓住这个机会,就要终老一生了,谁甘心呢?

所以她不要脸,也不要名声,她只要皇帝的信任,她只想爬上那个至高的位置,然后施展自己的野心和才华。所以她当权之后,鼓励农桑、任用酷吏、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待遇,使得唐朝的国力大规模的提升。所以后人也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是一个开明的女皇帝。

但是反观骆宾王和徐敬业两个人,他们倒是当时引得了许多王公贵族的一片称赞,但是他们为天下百姓带来了什么呢?战乱而已,死了一群有一群的人,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最终造反还失败了,徐敬业兵败被杀,而骆宾王也下落不明,大概率也是在战乱当中死掉了,或者被武则天派去的人秘密处死了。

所以武则天才是真正的实干家,骆宾王只是一个美文学家,徐敬业这样的人与美学家为伍,也不是啥能干大事的人。武则天表面上称赞骆宾王文章写得好,其实何尝不是嘲笑徐敬业的事情一定不能成功呢?历史上还真的少有美文学家能够为别人谋划成功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