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飞翔的小乌龟,(https://xueqiu.com/6410129477/160364415)
《红楼梦.好了歌》禅意赏析
原创:在这里读懂财报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作者佛缘:
曹雪芹
(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其创作的名著《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之珠峰!
勿用多言,略读《红楼梦》,便知作者佛学造诣之深厚,毫不夸张的说,《红楼梦》就是一本《大般若经》的注疏。
禅意赏析:
“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何谓好?自在;何谓了?放下,放下便自在,若要自在,须要放下,若不放下,便不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如何了、如何放下?用大智慧照破无明,彻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度一切苦厄,即是“好了”。
若悟立命之说,而不落凡夫之窠臼,则谓之“了”,如袁了凡,从悠悠放任到战競惕励,在暗室屋漏中,亦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毁,自然能恬然容受,此即“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所谓神仙,人趣所摄,表面逍遥自在、无牵无挂、无拘无束、超脱尘世,实则依旧是执着功名利禄,依旧是血肉之身,依旧是妄心,未出三界外,还在五行中,“尚然有数”,还被“阴阳所缚”。
《楞严经》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於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是等皆於人中练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於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超脱如神仙,亦为功名所缚,何况普通凡夫?
莲池大师说:“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十载寒窗,一举成名,腾达飞黄,兼朱重紫,拜相封侯,然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亦是虚名,无非黄粱一梦而已!寂天菩萨说:“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现。”
人生在世是虚浮,光阴迅速度春秋;日月如梭容易过,三岁孩童易白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争名夺利成何用,世事奔波一笔勾。
高官厚爵是虚浮,金带垂腰五凤楼;臣伴君王羊伴虎,王法不犯是公侯。古今多少文和武,无非图个好名头;看破朝纲如春梦,文武功名一笔勾。
放下对虚幻功名的执着,便是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中,财居首位,最难舍之,故佛陀在《金刚经》中多次开示布施波罗蜜,以破众生之悭吝。
《无量寿经》“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莲池大师说:“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荣华富贵、金玉满堂,可比王侯,甚可敌国,世间人常引拥有财富为豪,尽享欢愉,“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身山有远亲,请君自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然而这种物欲满足之乐受,终归是苦,如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憨山大师说:“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似多命早亡。”
对于钱财,《无量寿经》开示尤真切:“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所聚财宝虽多,一旦无常到,万般带不走,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终日忧愁,用尽机关不肯休。贫贱天生就,富贵天缘凑,休!算计五更头,明朝依旧;略放宽心,乐得安闲受。因此把妄想贪求一笔勾。
田园产业是虚浮,前人田地后人收;世间多少愚迷汉,争名争利走九州。争得田地人不在,一具白骨埋荒丘;世上万般均是假,争田争地一笔勾。
万两黄金是虚浮,千思万想用计谋;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银钱不肯修。有朝一日无常到,万贯家产一时丢;堆金积玉难买命,白玉黄金一笔勾。
金银岂能免轮回?知足少欲,方是休,方是“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世间情爱看似美妙,但实质是苦,是轮回之因,贪著美色,难脱轮回,如同贪求水草而掉入沼泽,“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苦不堪言!
莲池大师说:“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任你再如胶似漆,缘散之时,也不得不分道扬镳,各自随业流转,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无量寿经》云:“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
爱是生死轮回之根本,《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或汝爱我心,我爱汝心;或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或汝怜我色,我爱汝心;或汝怜我色,我怜汝色......彼此恩爱牵缠,生生世世不得出离。
娇妻美妾是虚浮,胭脂花粉共香头;每日打扮时新样,年少青春爱风流。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同伴鸳鸯今拆散;恩爱夫妻一笔勾。
不是冤家不聚头,莲池大师要我们“觑破冤家“,夫妻是缘,有恶缘,善缘,若是恶缘,随缘消旧业,若是善缘,学会感恩!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世间之人都在在为儿孙操心,学区房、补课班......穷有穷的愁,富有富的忧,“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莲池大师说:“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在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此类即是来索债之债权人。若是来讨债,多还一些,若是来还债,尽量少要一点,要多了,来世会“反征其剩”。所谓天伦之乐,亦是缠缚。寂天菩萨说:“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痛苦,唯吾一人受,魔使来执时,儿孙有何益?”
怀孕当忧,分娩如同地府游。乳哺三年久,疾病常相守。嗏!婚嫁未曾休,母先衰朽。孝顺多端,替死谁能够?因此把育女生男一笔勾。
生男育女是虚浮,每日忙忙为儿愁;男大终身定婚配,女大应当对门楼。为男为女把家计,一生辛苦白了头;男是冤家女是债,男女冤家一笔勾。
天下事了,了尤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如何了?其一、了之因果,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功名利禄是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其二、智慧关照,恶缘要债皆是业,随顺之则业消,即如债务得以偿还,无债方能一身轻,身轻即“了”。其三、空性见地,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了知“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究竟而言,“我要了”之念亦无,无“了”相可得,无“了”法可执,”腾腾不修善,兀兀不造恶“,方是彻底“了”。
《好了歌》解
陋室空堂
①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①
。
乱烘烘你方唱罢
②
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③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④
!
①
陋室空堂......今嫌紫蟒长:
诸行无常,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无常生灭,勿谓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江山千古。
②
唱罢:
唱戏,“修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唯切勿入戏太深,假戏真做!
江味农老先生说,世间即是戏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场中的各种角色。当其锣鼓喧天,非常热闹之候,有智慧者,便当自警,转眼即下台矣。此刻在此做这个角色,不过为业力所牵,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既做了戏曲中一个戏子,必有夙因,方现此果。固然不能不用心唱做,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断没有执著戏中所扮演之人物,当作自己者。戏子之目的为何?名誉金钱是也。做人亦然。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暂充这出戏中一个脚色耳。戏子尚能不执所扮演者,当作自己。吾辈岂可误认所暂充之角色为自己乎。
③
他乡故乡: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凡夫飘零生死,旅泊三界,“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此娑婆世界即是他乡,若是故乡,即是主人,“若实主人,自无攸往”,何为故乡,自性三宝是也。
当知因果难逃,因果可畏,既暂充了这个戏中角色,自然不能不用心唱做,以免误了目的。但切不可只认名利为目的,彼是
他乡
,须认准自己本有之家宝,以为目的,此是
故乡
。
又如做戏然,粉墨登场时,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神情活现,能令人为之颜开,为之泪下。汝亦以为真乎?可因其悲喜无端,恍同身受,遂执以为实事乎?当知人生在世,亦复如是。一切遭逢,莫非妄识业缘之所变现耳。
必应了了觉悟,做此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牵累自性;更不可误认假戏为真,昧失自性。所以正当笙歌嘹亮,大众注目之时,便应自觉自悟,此一出幻戏,非我本来面目,本非故乡。庶几锣鼓收声,风流云散时,不致懊恼悲伤,手足无所措而“反认他乡是故乡”。
又,他乡故乡即两种根本,无始生死根本为他乡,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即故乡。真心即是众生之“故乡”,用诸妄想,枉入诸趣,故而从无始来,生死相续,此即他乡。世间功名利禄、姣妻美妾、儿子儿孙,执此即是他乡,能勇于担负责任,更能发度众生之心,敢于拿起,善于放下,即是故乡。
④
到头来:
梦醒之际,临命终时,锣鼓收声,风流云散时。“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可怜凡夫,梦时固是妄心。即其所谓醒时,亦全是妄心也。故其所谓醒,依然是梦。何以故?从来迷而未觉故。若其已觉,决不致但知梦中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为假。而又认所谓醒时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为真也。须知醒时之心,与梦时之心,既皆是妄非真,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亦复毫无二致。岂非醒时即是梦时乎。众生从来不觉,如痴人说梦,醒来仍是梦中,仍陷轮回。终日所行,不是念贪就是念嗔,不是念嗔就是念痴,都是轮回之因,所谓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若能念觉念正念净,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大梦速觉,则是为自己做嫁衣裳。
作品出处
《好了歌》及《好了歌解》见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因遭遇火灾,家业破败,夫妻俩不得已回到乡下田庄,又赶上“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只好将田地变卖,携家人投奔岳父。岂知事与愿违,暮年之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一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这“几句言词”,便是这首《好了歌》。甄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便注解出这首《好了歌解》。
来源:雪球App,作者: 飞翔的小乌龟,(https://xueqiu.com/6410129477/160364415)
《红楼梦.好了歌》禅意赏析
原创:在这里读懂财报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作者佛缘:
曹雪芹 (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其创作的名著《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之珠峰!
勿用多言,略读《红楼梦》,便知作者佛学造诣之深厚,毫不夸张的说,《红楼梦》就是一本《大般若经》的注疏。
禅意赏析:
“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何谓好?自在;何谓了?放下,放下便自在,若要自在,须要放下,若不放下,便不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如何了、如何放下?用大智慧照破无明,彻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度一切苦厄,即是“好了”。
若悟立命之说,而不落凡夫之窠臼,则谓之“了”,如袁了凡,从悠悠放任到战競惕励,在暗室屋漏中,亦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毁,自然能恬然容受,此即“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所谓神仙,人趣所摄,表面逍遥自在、无牵无挂、无拘无束、超脱尘世,实则依旧是执着功名利禄,依旧是血肉之身,依旧是妄心,未出三界外,还在五行中,“尚然有数”,还被“阴阳所缚”。
《楞严经》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於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是等皆於人中练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於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超脱如神仙,亦为功名所缚,何况普通凡夫?
莲池大师说:“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十载寒窗,一举成名,腾达飞黄,兼朱重紫,拜相封侯,然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亦是虚名,无非黄粱一梦而已!寂天菩萨说:“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现。”
人生在世是虚浮,光阴迅速度春秋;日月如梭容易过,三岁孩童易白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争名夺利成何用,世事奔波一笔勾。
高官厚爵是虚浮,金带垂腰五凤楼;臣伴君王羊伴虎,王法不犯是公侯。古今多少文和武,无非图个好名头;看破朝纲如春梦,文武功名一笔勾。
放下对虚幻功名的执着,便是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中,财居首位,最难舍之,故佛陀在《金刚经》中多次开示布施波罗蜜,以破众生之悭吝。
《无量寿经》“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莲池大师说:“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荣华富贵、金玉满堂,可比王侯,甚可敌国,世间人常引拥有财富为豪,尽享欢愉,“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身山有远亲,请君自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然而这种物欲满足之乐受,终归是苦,如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憨山大师说:“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似多命早亡。”
对于钱财,《无量寿经》开示尤真切:“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所聚财宝虽多,一旦无常到,万般带不走,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终日忧愁,用尽机关不肯休。贫贱天生就,富贵天缘凑,休!算计五更头,明朝依旧;略放宽心,乐得安闲受。因此把妄想贪求一笔勾。
田园产业是虚浮,前人田地后人收;世间多少愚迷汉,争名争利走九州。争得田地人不在,一具白骨埋荒丘;世上万般均是假,争田争地一笔勾。
万两黄金是虚浮,千思万想用计谋;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银钱不肯修。有朝一日无常到,万贯家产一时丢;堆金积玉难买命,白玉黄金一笔勾。
金银岂能免轮回?知足少欲,方是休,方是“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世间情爱看似美妙,但实质是苦,是轮回之因,贪著美色,难脱轮回,如同贪求水草而掉入沼泽,“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苦不堪言!
莲池大师说:“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任你再如胶似漆,缘散之时,也不得不分道扬镳,各自随业流转,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无量寿经》云:“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
爱是生死轮回之根本,《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或汝爱我心,我爱汝心;或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或汝怜我色,我爱汝心;或汝怜我色,我怜汝色......彼此恩爱牵缠,生生世世不得出离。
娇妻美妾是虚浮,胭脂花粉共香头;每日打扮时新样,年少青春爱风流。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同伴鸳鸯今拆散;恩爱夫妻一笔勾。
不是冤家不聚头,莲池大师要我们“觑破冤家“,夫妻是缘,有恶缘,善缘,若是恶缘,随缘消旧业,若是善缘,学会感恩!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世间之人都在在为儿孙操心,学区房、补课班......穷有穷的愁,富有富的忧,“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莲池大师说:“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在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此类即是来索债之债权人。若是来讨债,多还一些,若是来还债,尽量少要一点,要多了,来世会“反征其剩”。所谓天伦之乐,亦是缠缚。寂天菩萨说:“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痛苦,唯吾一人受,魔使来执时,儿孙有何益?”
怀孕当忧,分娩如同地府游。乳哺三年久,疾病常相守。嗏!婚嫁未曾休,母先衰朽。孝顺多端,替死谁能够?因此把育女生男一笔勾。
生男育女是虚浮,每日忙忙为儿愁;男大终身定婚配,女大应当对门楼。为男为女把家计,一生辛苦白了头;男是冤家女是债,男女冤家一笔勾。
天下事了,了尤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如何了?其一、了之因果,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功名利禄是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其二、智慧关照,恶缘要债皆是业,随顺之则业消,即如债务得以偿还,无债方能一身轻,身轻即“了”。其三、空性见地,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了知“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究竟而言,“我要了”之念亦无,无“了”相可得,无“了”法可执,”腾腾不修善,兀兀不造恶“,方是彻底“了”。
《好了歌》解
陋室空堂 ①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① 。
乱烘烘你方唱罢 ② 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③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④ !
① 陋室空堂......今嫌紫蟒长:
诸行无常,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无常生灭,勿谓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江山千古。
② 唱罢:
唱戏,“修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唯切勿入戏太深,假戏真做!
江味农老先生说,世间即是戏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场中的各种角色。当其锣鼓喧天,非常热闹之候,有智慧者,便当自警,转眼即下台矣。此刻在此做这个角色,不过为业力所牵,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既做了戏曲中一个戏子,必有夙因,方现此果。固然不能不用心唱做,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断没有执著戏中所扮演之人物,当作自己者。戏子之目的为何?名誉金钱是也。做人亦然。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暂充这出戏中一个脚色耳。戏子尚能不执所扮演者,当作自己。吾辈岂可误认所暂充之角色为自己乎。
③ 他乡故乡: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凡夫飘零生死,旅泊三界,“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此娑婆世界即是他乡,若是故乡,即是主人,“若实主人,自无攸往”,何为故乡,自性三宝是也。
当知因果难逃,因果可畏,既暂充了这个戏中角色,自然不能不用心唱做,以免误了目的。但切不可只认名利为目的,彼是 他乡 ,须认准自己本有之家宝,以为目的,此是 故乡 。
又如做戏然,粉墨登场时,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神情活现,能令人为之颜开,为之泪下。汝亦以为真乎?可因其悲喜无端,恍同身受,遂执以为实事乎?当知人生在世,亦复如是。一切遭逢,莫非妄识业缘之所变现耳。
必应了了觉悟,做此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牵累自性;更不可误认假戏为真,昧失自性。所以正当笙歌嘹亮,大众注目之时,便应自觉自悟,此一出幻戏,非我本来面目,本非故乡。庶几锣鼓收声,风流云散时,不致懊恼悲伤,手足无所措而“反认他乡是故乡”。
又,他乡故乡即两种根本,无始生死根本为他乡,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即故乡。真心即是众生之“故乡”,用诸妄想,枉入诸趣,故而从无始来,生死相续,此即他乡。世间功名利禄、姣妻美妾、儿子儿孙,执此即是他乡,能勇于担负责任,更能发度众生之心,敢于拿起,善于放下,即是故乡。
④ 到头来:
梦醒之际,临命终时,锣鼓收声,风流云散时。“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可怜凡夫,梦时固是妄心。即其所谓醒时,亦全是妄心也。故其所谓醒,依然是梦。何以故?从来迷而未觉故。若其已觉,决不致但知梦中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为假。而又认所谓醒时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为真也。须知醒时之心,与梦时之心,既皆是妄非真,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亦复毫无二致。岂非醒时即是梦时乎。众生从来不觉,如痴人说梦,醒来仍是梦中,仍陷轮回。终日所行,不是念贪就是念嗔,不是念嗔就是念痴,都是轮回之因,所谓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若能念觉念正念净,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大梦速觉,则是为自己做嫁衣裳。
作品出处
《好了歌》及《好了歌解》见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因遭遇火灾,家业破败,夫妻俩不得已回到乡下田庄,又赶上“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只好将田地变卖,携家人投奔岳父。岂知事与愿违,暮年之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一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这“几句言词”,便是这首《好了歌》。甄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便注解出这首《好了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