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前,现3大凶兆,却还敢继续东进,您看姜太公怎样解释

周文王姬昌慧眼识才,在渭水河畔三请姜子牙,并将国事相托,金台拜相。

然而面对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和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周文王一生遵守为臣之道,并没有起兵造反。

文王辞世后,他的儿子——周文王姬发继承王位,同时不忘父王遗愿,更加重用姜子牙,并拜姜太公为相父。

《封神演义》原著中谈到,姜子牙是受师父之命,怀揣有封神榜和打神鞭,来帮助明君完成封神大任的。

自从西岐遇到文王、武王父子俩后,姜太公运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管理国家的大才,以及掌握的易学知识,尽心尽责,辅佐西周崛起强盛起来。

姜太公助武王伐纣成功后,封姜子牙为齐侯,并成为齐国的始祖。

公元前1046年1月,姜太公综合天下大势和西周国力,认为东进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此时,武王的心情却是忐忑不安,拿不定主意。

在矛盾的心情下,武王请国内的谋士们运用龟甲和蓍草进行预测,占卜吉凶。

“封神榜”中,就有这样的一段剧情:伐纣前,周武王召集天下诸侯,会盟孟津,欲兴吊民伐罪之师,问罪于纣王。

但能不能成功,周武王心里没底,就有了一次问天占卜。

此次的占卜之事,记载于王充的《论衡-卜筮》一书中。

“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

何为“卜筮”?这是中国古老的两种传统占卜方式。其中,用龟甲或兽骨叫“卜”,用蓍草叫“筮”,合称“卜筮”。

古人认为,龟和蓍都是通灵的神物,在龟甲或兽骨上钻凿,再用火烤,然后根据龟甲的爆裂纹理就可得知吉凶。

而蓍草则也被古人视之为“神草”,有资料显示:蓍草寿命可生长千年以上,生命力十分顽强。

占筮的结果是大凶不吉。除了这一个凶兆之外,还恰巧遇到狂风暴雨,天相不吉,包括武王在内的,军士将领们,都心生畏惧,不敢发兵。

姜太公的做法特别反常,令人吃惊。只见他态度坚决地折断蓍草,摔碎龟壳,说了一番千古名言:龟壳朽骨,蓍草枯叶,怎么会预知吉凶呢?

在太公的力排众议下,周武王信心大增,决定发兵东进。

谁知道,刚到刑丘(今河南的温县东),武王所乘的车折又被大风折断成三截,武王的乘马被雷震死,暴雨又连下3天,行军特别困难。

面对这些异象,武王又一次动了退兵的念头。

关键时刻,姜太公又一次果断地站了出来,解释到:车銮驾折断为三,是上天示意我们应该兵分三路。大雨连降三天,是在寓意我们为天降神兵。而武王的马被震死,是上天示意我们要换乘骏马,加快东进的速度。这些全是吉兆啊!

武王伐纣前后一年时间,便与八百诸侯们到达了孟津会师,同时发动了牧野大战,一战而胜。从此以后商衰周兴。

那么,为何在接连的“凶兆”前,姜太公能力挽狂澜,给武王和三军将士信心呢?“源易缘”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姜子牙对天下形势发展了然于心。他知道纣王的胡作非为、乱杀无辜的残政暴政之下,早已犹如一个纸老虎,不堪一击;

二、得人心者得天下。姜子牙依据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商周两方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实事求是地做出了一种正确判断。

三、殷商时期,由于信息数据不足,人们主要依靠龟蓍占卜来断吉凶,有一定的依据和准确度。比如,武王的父亲、爷爷等人,都精通易经。

所谓:“善易者不卜”。既然明知商朝气数已尽,朝代将自然更迭,又何必再进行多此一举的预测呢?“尽心书则不如无书。”正是此理。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