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展览为刘宏伟于季丰轩自2000年来第五次个人展览,共展出三十幅由2012年至2015年的油画作品。一幕一幕富戏剧性的场景,在古旧的油灯、日常的餐桌、似曾相识的图画或建筑物上,处处都有迷你小孩在攀爬、追逐及玩耍,有些小孩戴着面具,有些神情恍惚,愉悦的颜色及气氛中隐约有淡淡的孤寂。画如戏剧,又如梦境,这是刘宏伟油画作品中独有的氛围。


1965年生于北京,刘宏伟198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専业,同年开始任教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至今。他一直专心绘画,外间的纷扰似乎从无沾到刘宏伟的创作里,他在这二十多年间努力把一个又一个异想世界呈现在画布上,静静地道出一篇篇童梦。

戏梦主义的理念

刘宏伟的画都像梦境。刘宏伟描绘的孩子经常被放在一种似曾相识的场景中,现实世界的人和物重新配置,不按常理。然而工精笔细,画布上幕幕栩栩如生。所以他笔下的世界与我们既远且近,熟悉的脸孔在荒诞的舞台上演着颠倒的故事。心灵解放,视角迁移,自由无限。画家带领观众逃离框架,放下盲点,打开一片逍遥天地,把观者带到如梦的幻境里,亦提示我们自省。

他的画里没有大锣大鼓的中国符号。当中的中国文化脉络都含蓄内敛。稍稍留神,其纯朴率性,以及中国文人固执谨守的温厚雅致。他亦没有忽略当代中国人在环境急剧变迁下内心的起伏,又或对未来的疑问、冀盼,作品中不乏微妙但深刻的表述和探究。

他的画里也没有力竭声嘶的时代资讯。但他精准地掌握着当代生态里的焦虑不安、失落孤寂,举重若轻。貌似嬉戏的场景恰恰为混乱疲惫的现实世界暗示出路、给予安慰。他扎根于所生所长的环境,而以出众的洞悉力和概括力,从一片有限的时空构建出一个具恒久意义的艺术境界。

自我建构的世界

刘宏伟的作品中,现实与超现实的元素往往是共存在的,揉在一起而分不清是真是假,带领观者在昨天和今天现实里冥想那份转变。而所有作品中,比例细小、如同精灵般的小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刘宏伟说:「以孩子为题是一种情意结。」个性沉默的刘宏伟有冷静而敏锐的观察力,爱以旁观者身分凝视孩童嬉戏。天真烂漫的童真一直埋藏在他的心中。

他成长于1970年代简朴的中国社会,相比现在小孩玩的平板电脑及无穷尽的物质享受,当时孩子的玩意只是简单的追逐、跳绳、荡秋千、甚或坐着幻想发白日梦,但当中的单纯和天真往往是吸引刘宏伟的重要元素。深刻的记忆与感情成为作品骨干,刘宏伟把小孩的游乐场地移到他的画布上,并为他们创造一个一个既熟悉又怪诞的场景。如《大红鼓》作品中,十几个小孩把大红鼓当成大弹簧床,玩后空翻、空中飞人。刘宏伟说这是脑海里的红色记忆。或许这是他小时候最初接触的红色物件,或者红鼓是他某些儿时记忆的载体。又如《马灯的回忆》作品中,小孩把马灯当成一个像灯塔的建筑,玩着各式各样的玩意。刘宏伟把自己的回忆中有着特别位置的事物作场景,那些小孩就好像是演绎了当时他的想像,重新构造一幕幕刘宏伟独有的异想世界。

刘宏伟九十年代初期看到了二十世纪法国画家巴尔蒂斯(Balthus)的作品,说﹕「他画中对儿童的描绘对我有触动和启发……我也赞叹中世纪晚期画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神秘古典的气氛,和荒诞恐怖的奇思妙想,也欣赏十六世纪的画家布勒哲尔(Pieter Bruegel) 的质朴、刻板、滑稽和欢乐。从他们身上掘取很多我想要的东西来建构我的世界。」

穿越时空的童梦

「我极有兴趣编排小孩子在画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让他们走进前辈大师的作品中,让我们共同完成再一次的创作,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刘宏伟

刘宏伟一直喜欢研究历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核心、派别、技巧及意念。他尝试以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马格列特(Rene Magritte)、达利(Salvador Dalí)、米罗(Joan Miró)、埃舍尔(M. C. Escher)等大师作品为创作点引。刘宏伟把他们的作品视为梦的场景,从凝视到想象,从解拆到重构,以游玩的小孩穿插其中,演绎他的想像及艺术语言。

在《蒙德里安的世界》作品中,刘宏伟参考了蒙特里安著名色块构图,只有直线横线及最原始的黑白、三原色,呈现艺术家主张抽象艺术的首要和基本规律是艺术的平衡之理念,无论是自然和精神,个体和集体,物质和意识,都必须平衡。而在刘宏伟的作品中,平面的色块变成一个个立体空间,小孩在红黄蓝白的房间里跳绳,走纲线,下棋。从平面到立体,顿时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在《奇异的建筑No.1》、《奇异的建筑No.2》及《米字格》中,可以看到荷兰木刻版画大师埃舍尔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他以人的视觉错误及数学概念创作一些看似是正常建筑物,但其实结构矛盾而扭曲的三维空间绘画。刘宏伟在这些奇异建筑里加上各位在探险的小孩,他们各据一方,或嬉戏,或闲坐,或四处张望,自由自在探索这个新奇有趣的异次元空间。

除此之外,刘宏伟亦参考多位超现实大师的作品意象,如马格列特画中苹果,手指,蓝天,眼睛的符号,及对现实物件的错置所产生的矛盾和怪诞的荒谬感。如《墙上的米罗No.1》、《墙上的米罗No.2》,米罗的画风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解放心中无意识和非逻辑的世界,自由、轻快、无拘无束。刘宏伟画中的小孩在米罗如儿童画涂鸦的作品上涂色,幽默地呼应大师的作品。

《 戏梦主义 — 刘宏伟个人作品展》

2015年9月10日 至 10月2日

季丰轩画廊 香港中环雪厂街二十号地下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