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方美术史,印象派永远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每个稍微对艺术感点兴趣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 但是,你真的确定你没有搞错吗? 今天就一起和大家重新走近印象派。

承上启下的巴比松画派

米勒的巴比松风格作品

在讲“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位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处。19 世纪一群不满七月王朝统治的画家在此聚居,他们以到户外进行风景写生的创作行为,来区别当时的学院派画家。他们认为学院派画家的宗教、神话、历史题材的画作属于闭门造车,太多虚假。

卢梭的巴比松风格作品

巴比松画派主要受到17 世纪荷兰画派和英国画家康斯塔伯的启发,开创了西方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先河。这群画家中,既有朴素平实的米勒,也有精神气质的卢梭,还有唯美诗意的柯罗。从三位代表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作品兼具新古典主义影响和学院派训练的痕迹。在西方美术史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也为印象派的崛起点亮明灯。

柯罗的巴比松风格作品

逆袭的印象派

印象派名词的由来,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这是因为当时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9 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官方展览,叫做“沙龙”。能参展的人大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马奈的印象主义作品

---------------------------------------------------------------------------------------------------------------------------------------------------------------------------------------------------------------------------------------------------------------------------------------------------------------------------------------------------------------------------

---------------------------------------------------------------------------------------------------------------------------------------------------------------------------------------------------------------------------------------------------------------------------------------------------------------------------------------------------------------------------

印象主义的作品以粗放的笔法绘成,虽然作品缺乏修饰,但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却是达到了极致。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

雷诺阿的印象主义作品

反叛的后印象派

塞尚的印象主义作品

虽然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甚至每一个后印象派画家都曾经有过印象主义作品,但后印象派绝对不是对印象派的传承和广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对立面。后印象派尊重印象派的光色成就,但更多遵循于内心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

塞尚的后印象派作品

塞尚既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有意识地采取变形等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都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梵高的印象主义作品

梵高在巴黎被印象派画中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这也就是今天梵高为什么会被后世如此推崇的原因。

梵高的后印象派作品

高更因为毕沙罗的引导,而投身于印象派的绘画中。但是当他在找到了天堂一般的自然环境后,作品里出现了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积感、强烈的对比色彩,从此高更与印象派决裂。回到法国后的他更开始谴责莫奈和毕沙罗特有的自然主义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

高更的印象主义作品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后印象主义的出现,也使西方绘画的格局被彻底地改变了,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因此,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在西方绘画艺术史上完成了一次壮烈的革命。后印象派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他们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二十世纪产生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诸多艺术思想,例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高更的后印象派作品

点彩的新印象派

修拉的印象主义作品

和后印象派一样,新印象派也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西涅克,在其著作《从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中为新印象主义下定:“他们是自 1886 年以来发展了分割主义技术的人,分割主义用色彩和色彩进行光的混合,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意图。”

修拉的点彩作品

分割主义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光学原理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高明的亮度。所以新印象派又叫作点彩派。只要提到点彩派,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确,修拉是点彩派的开山鼻祖,我们可以看到在点彩派奠基之前,修拉的印象主义作品已经初现点彩风格的端倪。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死后,西涅克替代修拉,成为了点彩派的核心人物。但西涅克对点彩派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他编写出版的《从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为点彩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西涅克的点彩作品

毕沙罗是印象派重要的精神领袖,包括塞尚、高更等很多当时年轻的画家,都在他的引导下走上了印象派的道路。而且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 8 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但也是这位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晚年却积极投身于新印象主义的实验尝试,成为点彩派的重要成员。

毕沙罗的点彩作品

新印象派在近代美术史上,只是试验性的存在了一个短时期。在十九世纪末期它兴起的当时,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它对现代绘画却带来了不少影响。例如,“欧普艺术”(Optical Art)在色彩的表现上,就是受新印象派的启示。欧普艺术探究了视觉感知的许多方面,例如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不会存在的“不可能图形”,以及关于光亮、颜色和形状感知的幻觉。在这些欺骗眼睛的诡计中,静止的图案让观看者在主观上产生了强烈的错觉,误认为它们是在动的。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欧普艺术运动诞生后,视觉错觉才被认可为一种艺术形式。

欧普艺术作品

野兽派马蒂斯炽热的色彩

很多人对视觉艺术的印象,都停留在毕加索那里。也正是因为毕加索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致同期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成了沧海遗珠。马蒂斯或许是艺术史上最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他也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画作中,缤纷鲜艳的用色、夸张的人体、以及华丽的背景铺陈,启发了无数现代艺术的创作。就连毕加索早期的作品,也属于野兽派的风格。甚至毕加索后期对非洲艺术的兴趣,也是因马蒂斯而起。

亨利·马蒂斯

说起马蒂斯,其实他的外表和野兽毫不沾边。他举止文雅,谈吐斯文,俨然就是一个法国的徐志摩。可他为什么会被称为野兽派呢?原来野兽派的名字也和印象派一样,源自于一些充满恶意的艺评人。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艺术家们举办了一场画展。他们的作品色彩奔放、直接,手法简练、单纯,挑战了观众陈腐的审美观。

传统艺评家因为看不惯如此激进大胆的用色,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当时展厅的中央放了一座接近文艺复兴时期多那太罗风格(Donatello)的传统雕塑作品,其中一位艺评家不禁说出:“ 多那太罗被一群野兽包围!” 的讽刺评语。之后,这些画家就被称之为野兽派画家了。马蒂斯在画展上一共展出两幅画作——《戴帽的女人》以及《开窗》,前者是妻子的画像;后者将室内、室外的景色巧妙地合而为一。虽然马蒂斯并没有因此得到当时传统学院派画家的认可,但依旧赢得了不少收藏家的注意。

《戴帽的女人》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着色随意的画风和观众欣赏的观感。这种色彩用法显得比传统调色法与混色法更为强烈,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也一直试验着这种称之为色彩解放的实验。事实上,梵高、修拉、那比派和后印象主义都曾对类似方法进行过探索。可与他们不同的是,野兽派画家彷彿直接使用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色彩,以直率粗犷的笔法创造对比鲜明、颜色抢眼的画面效果,显示出他们以情感表达为上的倾向,而不是想刻划自然中的客观物件。在野兽派画家看来,绘画应该是纯粹美感经验的表现,其目的不在思想性和喻义,而在于线条、色彩、形态的愉悦和舒适。欣赏马蒂斯的作品,我们并不觉得狂躁不安,反而感到安静、恬适,这才是野兽派绘画的真谛。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 我希望我的绘画像一把舒适的扶手椅”,我想他做到了。

《红色中的和谐》

---------------------------------------------------------------------------------------------------------------------------------------------------------------------------------------------------------------------------------------------------------------------------------------------------------------------------------------------------------------------------

---------------------------------------------------------------------------------------------------------------------------------------------------------------------------------------------------------------------------------------------------------------------------------------------------------------------------------------------------------------------------

用画笔“说话”的毕加索

毕加索是一位用绘画“说话”的艺术家,他登记在册的作品超过七万件。从 9 岁开始作画,一直到 92 岁去世。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要创作两三幅作品。

《亚维农少女》

卢浮宫是艺术家的神殿。很多艺术家花大量时间在卢浮宫临摹古代名作,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挂进卢浮宫。而毕加索,活着的时候自己的作品就被卢浮宫收藏。达到这一成就的,他是第一个。

《窗前的桌子》

在艺术上,毕加索是“立体主义”大师。什么意思呢?传统的绘画,都是从人眼视角出发,事物在我们眼中是平面的。毕加索切换了观察视角,把一个事物的不同视角画到了一个平面当中。这就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格尔尼卡》

毕加索一生都在追求艺术表达形式的新突破,这也是他的作品看上去越来越“不像”,越来越怪诞的原因。他曾说过:“我十四岁就画得跟拉斐尔一样好,但是我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一个孩童一般去绘画。”爱情与情欲一直是驱使毕加索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古典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每一个新的艺术阶段,都伴随着一位新的女性走进他的生活。

毕加索可能是作品升值比例最快的艺术家。毕加索年轻的时候在巴黎谋生,每个月只给得150法郎(约合今天750美金)的生活费。但到了晚年,他的画作已经动辄上亿美元。约 22% 的身价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投资机构。

阿尔及尔的女人(第0版)

毕加索是创造艺术品拍卖价格纪录最多的人。他最贵作品是《阿尔及尔的女人(第0版)》,这幅画拍卖成交价高达1.8亿美元。

毕加索的画作不仅买起来很贵,修起来也不便宜。美国富豪及收藏家斯蒂芬·永利,是毕加索名作《梦》的拥有者。据说他在向来宾展示该画的时候,右手不小心将画面扯坏了,不得不花重金修补。修补完毕之后,这幅画折损 4500 万美金。这个事件,被纽约媒体戏称为“四千万美金的肘子”。

毕加索是个“社交达人”。我们习惯上称他为毕加索,但这只是他母亲的姓氏。他的全名非常长,有 23 个姓——把圣人和他重要亲戚朋友的姓都串了一遍。这么多亲戚朋友的姓都在自己名字里,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

《骑马斗牛士之死》

毕加索还是一个优秀的营销专家,尤其善长讲故事。他总是在卖画之前搞画展,给观众讲画作背后神乎其神的故事,大家对画作的的注意力和兴趣上去了,价格也就节节攀升。

《拿着烟斗的男孩》

从今天的眼光看,毕加索当然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但在儿童时期,由于绘画内容太过超前,加上不受老师管束,毕加索经常被禁闭在一间四面都是白墙的屋子里。渐渐的,这里成了孩童时期毕加索最喜欢的地方,因为他可以在墙上不受拘束地作画。

《科学与慈善》

1911年,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失窃的时候,毕加索因为太过频繁地出入卢浮宫学习和参观,而遭到警察的怀疑并被逮捕审问。向警察表示毕加索有嫌疑的,正是他的好友——诗人阿波利奈尔。当然,这件事并不是毕加索干的,他很快洗脱了嫌疑。

《街上的情侣》

虽然毕加索一生自视甚高,但他也有十分崇拜的前辈——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保罗·塞尚。塞尚是毕加索心目中唯一的艺术大师,甚至称“塞尚是所有现代艺术家的爸爸”。提到达利,我们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恐怕就是他那招牌式的翘胡子。然而,除了那极具个性的翘胡子以外,值得我们去了解的还有更多。达利从小就自认是个天才,他也被毕加索称为 “动个不停的马达” 。他终日沉浸在不断冒出的奇异念头中。更神奇的是,他还将这些离奇的念头,转化为他的作品。

萨尔瓦多·达利

他与毕加索和马蒂斯,一同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他的一生不甘寂寞,行为疯狂大胆,标新立异。如果达利活在今天,精神病医师一定会把关进疯人院。然而,他却说:“我跟疯子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不是疯子。”

达利是个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者,他有非常多的幻想。当他在纽约举行一个性主题派对时,他用龙虾来装饰。活的龙虾爬得满地都是,同时有四五百只。在罗马,他用拉丁语举办了一场两小时的新闻发布会。虽然他对拉丁语一窍不通,但当场的会议却完美结束。

在威尼斯,他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 9 米高的踩高跷的巨人。他要求梵蒂冈把他粘在西斯廷教堂的地板上,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除了这些行为艺术作品,达利的画作更是如怪异梦境一般。他的绘画极具个性,但同时又能得到广泛认可。个中分寸拿捏的掌握,非同一般。

他的这种风格振奋人心,同时又让其它创新相形见绌。他对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而引起他人的关注,有着狂热的爱好。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公众形象,也让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们异常的苦恼。来看看他的这幅代表作《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画中描绘的是达利妻子加拉的一个梦境,这是一个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荒诞离奇的梦。

《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画面上,裸体的加拉悬浮在一块礁石上休憩,而礁石则漂浮在海面上。在加拉身旁,一只红色石榴飘浮在礁石边,一只小蜜蜂正专心致至地围绕着石榴“工作”。加拉的左上方,大石榴裂开了口。裂口中窜出一条大鱼,鱼夸张的大嘴中又跃出两条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地扑向加拉柔软的躯体。猛虎前面,一把枪直指加拉,尖尖的刺刀头点在加拉的臂膀上,引起蜂蛰般的疼痛。远处,一只大象驮着尖顶方塔,迈着被极度拉长的竹杆般的四条腿,走在海面上。这样的大象,我们在他 1946 年的《圣安东尼奥的诱惑》中又一次看到。

一场由绕石榴飞舞的蜜蜂而引起的梦,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的颜色清澈明亮,形象逼真写实,但却毫无逻辑性可言。再来看看他的另一幅代表作《记忆的永恒》,这幅画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

《记忆的永恒》

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曾说,在这幅画中,他主要想表达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的梦境与幻觉。达利通过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或许,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就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吧。

资料来源:美在高处

声明: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文章默认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原创转载规则著名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