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妓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妓。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她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
艺妓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艺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妓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活动。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两种。“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
太鼓
、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妓及舞妓担任。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还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
线香
代”或“玉代”,
京都
一地特称“花代”。
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
团子
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
经济效益
。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
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酎妇”,
社会地位
低微。妓女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她们之中,妓女级别最高的称“
太夫
”、“花魁”。“太夫”、“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歌、舞和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其他游女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还是游女中的“太夫”、“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工作是作艺待客。
然而因为艺妓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有的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是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有些艺妓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妓,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尽管如此,很多艺妓仍是以艺待客,真正一流的艺妓还是“卖艺不卖身”的。“卖艺不卖身”并非指艺妓没有爱情生活,相反的艺妓和一般女性一样,可能会有一个爱人,称为“旦那(丈夫之意)”,甚至委身于他,而“旦那”也会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妓的生活所需。同时为避免竞争,一个男人也只能做一个女人的“旦那”
。辞去艺妓工作后即与爱人结为连理,共组家庭者亦不乏其人。
谈到二战后的名艺妓就不能不提岩崎峰子。二战后,作为日本文化外交的一种手段,艺妓们经常要接待外国政要。面对这些世界政坛的重量级人物,以
岩崎峰子
为代表的艺妓们也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1970年4月,岩崎峰子参加接待英国查尔斯王子的私人茶道会,在茶道会上表演。1975年5月,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在一次晚宴上,岩崎峰子受邀作陪。
日本历史上的艺妓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艺妓的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培养一名艺妓投入很大,但一旦其出山成名,身价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年轻貌美的有名艺妓身价更高,一般人员不敢问津,但巨商富贾、大企业大公司却不惜千金一掷。经济繁荣时,大公司为揽生意,总要把请艺妓当成公关手段。如果有机会能进入公司作个形象小姐,虽只是个“花瓶”,尚可一展昔日风采。当然也有不少人落俗为佣,甚至沦落青楼,就很不幸了。艺妓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妓又兴盛了一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艺妓还保留有几百人之多。但之后随着
泡沫经济
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艺妓业再度陷入低谷,据估计京都的艺妓只不过200人左右,而且表演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一些艺馆转作他用,服饰、乐器变卖或出租,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艺妓的衰落也曾促使行业进行过一些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但都起色不大。在很多人看来,艺妓已过时了。也有人认为艺妓是
京都
和日本的“脸面”,应该加以保留。有的人更明确地说艺妓是京都的象征,传统的古老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艺妓虽衰犹存,但风光不再,衰落是趋势,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对于艺妓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陆奥亮子:作为旗本金田蔀的妾所生的长女出生于武藏国江户。明治初年,亮子成为东京新桥柏屋的艺妓,以小铃的名字为艺名。她与被板垣退助喜爱的小清并称为“新桥的双美人”。明治5年(1872年)2月,陆奥宗光的第一任妻子莲子去世。同年5月,17岁的亮子成为陆奥宗光的第二位妻子。亮子结婚的第二年,她与陆奥宗光的长女陆奥清子出生。明治19年(1886年),陆奥宗光回国到政府工作。进入社交界的亮子与伯爵户田氏的夫人极子一起被称为“鹿鸣馆之华”。明治21年(1888年),陆奥亮子与成为驻美公使的陆奥宗光一起赴美。亮子因其美貌、个人魅力、说话技巧而被誉为第一等贵妇人,被称为“华盛顿社交界之华”、“驻美日本公使馆之华”
。
川上贞奴:日本明治至昭和年间著名艺妓、第一个女演员。从小被卖到艺妓馆,后来成为首相伊藤博文的小妾,她自作主张要嫁给二流演员川上音二郎,伊藤不得不放手。她帮助丈夫成名于西方世界。丈夫死后又和电力王福泽桃介相爱,帮他修筑木曾川大坝,但终不肯做他的侍妾。川上贞奴曾在全球各地演出,被视为名著《蝴蝶夫人》的原型人物
。
伊藤梅子:是伊藤博文的第二位妻子,木田久兵卫的长女。伊藤梅子曾是艺妓,庆应二年(1866年)结婚。梅子虽然是伊藤博文唯一的正室,但是他却不乏其他的女人,包括姨太太和艺妓。因此,他曾写信给他的长子博邦,意思是说梅子夫人与他的爱情和付出的辛劳非笔墨可以言尽,要他的儿子在他死后从遗产中拿出十万元给梅子。不过,在他死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余款不足五万元,后来幸亏日本天皇赐了十万元,才完成了他的这一心愿
。
中西君尾
:她出身于武士家庭,因父亲被仇人所杀而家道中落,不得不进入艺妓界,她经常在一个叫做“鱼品”的茶屋表演。当时,幕府势力和维新派在
日本京都
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两派人物经常在
京都
召开秘密会议。很多维新派的骨干人物都是“鱼品”的常客,后来在明治政府中历任外务、
大藏大臣
的
井上馨
就是其中之一。井上馨与君尾一见钟情,两人感情迅速发展,难舍难分。不久,在京都负责追捕维新志士的幕府高官岛田左近也看上了君尾。在一般艺妓眼中,岛田有权有势,能够成为岛田的妻妾真是求之不得,但君尾却不为所动,拒绝了岛田的求婚。当井上馨听说了岛田向君尾求婚的消息后,派人找到君尾,要求君尾为维新大局考虑,接受岛田的求婚,借机刺探幕府的机密。君尾含泪答应了爱人的请求,嫁给了岛田,靠着岛田对她的宠爱,她套出了大量幕府情报。在她的帮助下,许多维新派志士得以逃脱幕府的追杀。后来,维新派武士根据她提供的情报,成功刺杀了岛田,除去了维新派的心腹大患,给幕府势力以沉重打击。
木户松子:她是“
维新三杰
”之一的
木户孝允
的妻子。1864年,幕府势力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木户孝允被迫扮成乞丐隐藏在一座桥下。每天艺妓松子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桥上,然后将包有
饭团
的包裹装作无意中失落于桥下,送到木户孝允的手中。后来松子又多次利用艺妓馆掩护丈夫,终于使他逃过了幕府的追杀,并成为后来推翻
幕府统治
的领袖之一。
中村喜春
:1913年出生在日本东京银座一个上流社会家庭,她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家境很富裕。孩童时,中村喜春就对歌剧院台上那些穿着传统和服的艺妓特别着迷。她常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在那个舞台上。15岁那年,她不顾父母反对,投身艺妓行列。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刻苦训练,几年后中村喜春声名鹊起。中村还自学了英文,成为二战前日本唯一会讲英语的艺妓,除了本地的明星和巨富外,当年曾出访日本的著名影星卓别林、棒球巨人巴布·鲁思和法国画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是她的捧场客。其中科克托更深为中村喜春的表演着迷,曾经为她写下一首题名为艺妓的感人诗歌,哄动一时。1940年,中村喜春嫁给了一名日本外交官,她很快就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性格刚烈的她无法容忍丈夫的不忠,两人最终以分手收场。后来,她又有了第二次婚姻,但是不久就因感情不和而分手。她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不已的决定,重返艺妓界。中村喜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当艺妓,并以出色的
三弦琴
技,为当时了无生气的日本舞坛注入了新的姿采。1956年,她移居美国,教授日本传统民谣和舞蹈为生,还受聘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日本文化,也曾经担任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顾问,教美国人如何穿和服以及其他日本礼仪。2003年,中村喜春在纽约去世,享年90岁。
[9-10]
小林春:1900年出生于日本
新泻县
三条市
的贫苦农家,出生后不到100天,就因为患
白内障
而失明。由于家境贫寒,小林春4岁时被送去跟随艺妓学习,学习日本三弦和瞽女歌。她8岁出师,开始走街表演。从9岁开始,她便和师傅们一起行走卖艺,不但跑遍了
新潟
的下越地区,足迹还遍及附近的
福岛
和山形两县。26岁那年,小林春取得带徒弟的资格后独立,一直到73岁进入
养老院
,她一直都在各地唱着她的瞽女歌。小林右手的大拇指只有半个指甲盖,唱瞽女歌也有填不饱肚子的时候,为了不挨饿,就编竹筐子卖钱,她的指甲盖就是在那时候失去的。1996年,新泻县新发田市教委对96岁高龄的小林春进行了采访,发现她竟然还能清晰记得近500首瞽女歌。随着战后
日本经济
的兴起,越后艺妓逐渐走向衰落,很多艺人纷纷转行,只有小林春一直坚持,成为日本最后一名越后艺妓。她在96岁的高龄还
灌制
了一张名为《越后艺伎最后的绝唱》的唱片,在日本广为人知。2005年4月25日凌晨2点在新泻县黑川村的老人院由于
自然衰老
死亡,安然辞世,享年105岁。“越后”是日本的古地名,“瞽(音gǔ)女”意为“盲女人”,指在“越后”地区行走江湖的双目失明的女艺人。“越后瞽女”也称“越后艺妓”,“越后艺妓”是指怀抱
三味线
、靠沿街卖唱为生的盲人艺人。据记载,早在室町幕府时代,也就是14世纪的时候,就有越后瞽女了。她们戴着
斗笠
,脚穿
草鞋
,身后背着大大的包袱,辗转于各个村庄之间。那时候,各村设有专门为瞽女们提供免费住宿的“瞽女旅店”,瞽女们在那里歇脚,到的当晚就在旅店为大家表演。第二天之后,便前往各家演出。小林春的离世也宣告着“越后艺妓”时代的终结。
记者探访的位于
东京都
的
向岛
,仅存的“
花柳界
”之一。共有可以提供艺妓服务的18家料亭。共有156名艺妓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年龄在18岁到80岁不等。按照传统,艺妓必须属于某个“组合”。然后通过“修业”也就是训练才能走向酒宴或者登台表演。“向岛墨堤组合”既是艺妓的管理组织,也是培养训练所。在这里,记者带着新奇又兴奋的心情参观了艺妓的训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艺”字的真正含义。
在入口处,记者看到排列非常整齐的“
木屐
”,大玻璃窗上挂满了写着艺妓名字的小木牌,让人感到这里井然有序。走进内部则闻鼓乐阵阵,笛声悠扬。在一个房间里,7名身穿素朴和服的女性正在翩翩起舞,组合事务局长介绍说,这是她们在接受专业的日本舞训练。另一个房间的艺妓们则在练习演奏,有敲鼓者,有
吹笛者
,各个正襟危坐、十分认真。鼓乐练习的旁边是歌谣教室,两位艺妓在练习三弦,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吟唱日本歌谣。在这个小小的“组合”里,艺妓们只要可能,就要吹拉弹唱样样都学,直到精通。所以,一个简单的“艺”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深远,要想精通并成为出名的艺妓,也许要花上她们一生时间。
在一个带有舞台的大单间,记者观看了艺妓的舞蹈表演,也是她们在“工作”时的真实状态。表演间隙,记者与一个叫“橘子”的年轻艺妓攀谈起来。她才22岁,18岁进入“花柳界”,立志成为艺妓。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休闲的时间。早晨9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这里进行训练,
午饭
后回到家中,洗澡并开始准备化妆,一般下午6点左右就要工作了。深夜2点左右才能下班,回宿舍休息。她说艺妓不仅要歌舞乐全能,还要学会接待客人,训练说话的技巧,让客人开心。记者问她,做艺妓有什么烦恼吗?她笑着说主要是喝酒太多,会损伤身体。所以,要时刻服药以保护自己的肝脏。她的很多姐妹都是这样的。
逐渐消失的风景
由于艺妓训练严格,生活辛苦,再加上是以“取悦男性”为主的服务业,所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种
夕阳产业
,人数越来越少。
京都
是最大的艺妓的聚集地,共有5条“花街”(这里指艺妓云集的地方),真正称得上艺妓的人也就200多人。为了推动艺妓界的发展,京都还推出了艺妓养老金。目的就是使这种古老的职业能有个稳妥的养老保障,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不过这些也并不能阻止艺妓业走向衰落。
疫情下艺妓也受到影响
“再这样下去,传统艺妓文化将会消失”,日本福冈县的一位艺妓发出这样的感慨。据报道,新冠疫情已经影响到了福冈的传统艺妓行业。在宴会上表演日本传统舞蹈的艺妓们正在失去工作,很多吸引外国游客观看的演出活动也都陆续取消,艺妓行业能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不容乐观。报道称,受疫情影响,艺妓派遣公司举办的活动数量只有往年的1/10,很多艺妓几乎没有任何工作。好不容易有七八个预约活动,但又因为日本政府第二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被全部取消。艺妓的主要收入是演出费,由于演出活动几乎全部停止,大多数艺妓基本没有收入。名叫细子的艺妓表示,因为禁止艺妓从事副业,所以大家都是靠着积蓄生活。细子称:“现在很担心艺妓文化的未来。结束‘紧急事态宣言’后能否恢复到从前呢?如果不趁现在教授年轻人艺妓舞蹈的话,传统的艺妓文化将会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