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7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是 明朝 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 朱元璋 的第四子。在位22年(1402年-1424年), 庙号 明成祖 , 年号 永乐 。被后世称为“ 永乐大帝 ”。 [1]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 建文 元年(1399年)发动 靖难之役 ,起兵攻打侄儿 建文帝 。 威县 、 南宫 百姓认为朱棣起兵谋逆篡位,天下大不敬,自发组织支持建文帝的皇家军队,抗击燕王叛军。《 南宫县志 》记载,“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 邢台县志 》记载,“靖难兵起,传檄征响,秀抗不应”。1402年夺位登基。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今越南北部),东北设立 奴儿干都司 ,西北设立 哈密卫 ,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派 郑和 六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 永乐大典 》,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因劳民过重而引发江西 李法良 及山东 唐赛儿 起义。1424年不顾群臣反对,带病率师亲征 阿鲁台 ,回师途中死于 榆木川 (在今内蒙古 多伦 西北)。 [1] [2] [3]
朱棣迁都 北京 ,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 靖难 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 永乐盛世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