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葛金良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华文教育的发展也在各国华文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加速,本期交流日学习正是在这种各国华文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中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华教协调机构合作,邀请有着九年丰富海外教学经验的朱丹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使得像我一样的海内外华文教师工作者都受益匪浅。

一、 建构主义理论与以学习者为中心

朱丹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当今五大主流教学理论,即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联通主义理论,重点分析了运用更为广泛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她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关注到“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因为学生的认知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不应该一味地重复和传授知识,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让学生脑中的知识点相互之间联系增多,形成强大结实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同化”和“顺应”中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学习习惯。

二、 灵活运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其他理论虽然与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存在差异,但也都有着可取之处,行为主义理论通过奖惩方式来对好的行为进行强化、坏的行为进行削弱;认知主义理论肯定了学生内部心理结构和认知对于信息能否被接收的影响;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学习应该涉及人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独有的品质;联通主义理论产生于全球信息化时代网络背景下,强调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华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各个理论,这些理论之间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比如华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奖励小礼物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通过小游戏、音乐、视频等方式增加学习趣味性,课下作业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等都是对多重理论的综合运用,从而得到良好地教学效果。

三、 大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文教师的共同进步

华文教育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急速发展,如今的华文教育是凝聚了全球华文教育工作者心血和智慧、不断进步的“大华文教育”。大华文教育不再是局限于语言的教学,而是对中华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海外华语和中华文化人才的培养,大华文教育是将全球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集合,在其共同进步中使得世界华文教育水不断提高,最终使华文教育走向世界!

总之,华文教育可以逐步融入全球华侨华人社会发展主流、融入世界教育发展主流,反映出了每一位华文教育工作者为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潜精研思、皓首穷经。大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华文教育工作者们继续不遗余力的潜心教研,让华文教育教学在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学习方式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二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情景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泰新国际学校 吴冬妹

情境式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将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经历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情境式对外汉语教学中,评价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进度。

评价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价目的。 明确评价的目的,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情景式对外汉语教学中评价的目的通常包括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进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更有动力继续学习。强化语言能力: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强化语言能力。总之,情景式对外汉语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几方面:语言知识:语法、词汇、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表现情况。情景交际能力:在实际情景中的交际能力表现情况。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生动性等。文化理解能力:对汉语文化的理解情况。这些标准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来体现,如口语考试、笔试、作业评分、课堂表现等。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展的反馈,以及为教师提供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和改进的基础。

三、评价方法 。一般教学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口语考试:通过口语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试:通过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等形式的笔试来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作业评分: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分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景交际能力。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景交际能力。模拟情景:通过模拟实际情景来评价学生的情景交际能力。录音和录像:通过录音和录像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以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四、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情景交际能力的全面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以分数、等级或描述性语言等形式呈现。评价结果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参考。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对课程的个性化安排和学习的个性化计划。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依据,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评价结果是情景式对外汉语教学评价的最终结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景交际能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评价机制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提高。


第二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李庆子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 五大主流教学理论

1.1 行为主义理论

认为行为可以利用外部的因素来解释。学生的行为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如果需要学生做出合乎需求的行为反映,教师需要对学生行为有一个强化型的后果,例如,夸奖、激励等,如果你希望学生能按时交作业,就需要在学生完成这个行为后,给予其口头的嘉奖、鼓励等。所以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学习行为的强化,消极的反馈会弱化学习过程中的行为。

1.2 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认知发展是遵循其认知程序的,例如,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先教基础部分,以偏旁部首作为基础,然后再往上搭建,学习字词,然后再教理解、运用。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过程,内在动机的培养。

1.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和意义的建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跟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以及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1.4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主张学习涉及到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教师应该包容、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个人学习的意义,从而触发其自发性的学习,并且维持这份融洽、真诚、开放的课堂氛围。

1.5 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理论是在 2005 年全球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联系的过程,并且认为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联通主义理论适用于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有信心、有能力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并且能够自主的筛选信息的学习者。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不应片面选择某一理论应用,而需要扬长避短、综合运用。从整体来看,由于建构主义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接下来第二部分为建构主语理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

二、 建构主义理论四大要素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进行一些意义的建构从而获得的。所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需要有四大要素: 1. 情境(文化背景); 2. 协作(他人的帮助); 3. 会话(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4. 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尽量创造与实际情况、社会文化等有相关联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在实际情境下学习,让学生利用原来有的知识去同化和顺应现在学到的新知识,从而给新学的知识赋予新的意义。下面将会以四大要素为基础,介绍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三、 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3.1 支架式教学

把复杂的学习内容分解,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3.2 问题式学习

以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首先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其次协作探究、创作作品,最后展示作品、评价与绩效。

3.3 情景式教学

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引入或创设的场景。

3.4 角色扮演

一定要进行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评价和老师对个人的评价。

3.5 实践活动

3.6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将小组作为评价的对象,学习内容为非基础性知识,学习策略(任务处理)不对任务进行分解,需要共同工作解决全部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中心。

合作学习:主要关注学习者个体,学习内容为基础性知识,学习策略(任务处理)通常将学习任务分解,不同个体分别承担不同的子任务,以教师为中心。

四、 实际应用时的建议

1. 要尽量关注到 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四个要素,意义的建构是最终目标。

2. 设计情景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3. 进行各种活动时,一定要明确要求、把控时间和学习质量。

4. 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

5. 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忽略评价、反思的部分。

6. 这些理论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毫无关联的,反而它们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7.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能忽视老师讲解的作用。

最后,很感谢朱丹老师的演讲,内容理论讲得很透彻,逻辑和思路也很清晰。


第二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冯冠雍

在本期的交流日活动中,有幸参加印尼朱丹老师分享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受益匪浅。

朱丹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五大主流教学理论: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理论、 Cognitivism 认知主义理论、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理论、 Humanism 人本主义理论和 Connectivism 联通主义理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随后朱丹老师强调建构主义理论下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并具体阐述了六种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问题式学习、 Situation-based Teaching 情景式教学、 Role Play 角色扮演、 Hands-on Activity 实践活动以及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协作学习。

最后朱丹老师总结了实际应用时的几点建议: 1 、要尽量关注到“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 2 、设计情景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3 、进行各种活动时,一定要明确要求、把控时间和学习质量; 4 、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 5 、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忽略评价、反思的部分; 6 、这些理论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毫无关联的,反而它们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在朱丹老师的课程学习之前,我对 建构主义理论知之甚少,但经过这次的学习认识到,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无疑更符合当今教学的目的,也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与其他各类教学过程相一致,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所包含的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继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稳定的结构,即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利用讲解、板书、多媒体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到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当中无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建构主义理论是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打破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其主动性,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而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实践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在了解“学生怎么学”的基础上,提供“老师怎么教”的教学依据,无疑使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十期“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学习有感

《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李龙庆(北京体育大学)

建构主义理论也被称为结构主义,通常理解是 认知心理学派 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就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 心理活动 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际上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普遍指导思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中:普遍地认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具有以下两点能力:

其一是知识储备广泛。 除了对汉语言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对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地理、风俗……(如剪纸、绘画、音乐、书法、跳舞、饮食、自然、旅游、交通……等)技能有所涉猎,以备学生有需求要时传授教导。 其二是因材施教能力。 因授课学生来自费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因此他们所掌握的母语不同,还有个人文化程度差异,每个人都有其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其学习目的、语言天赋、基础能力方面等存在差异,用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收效不佳。出于一切为学生考虑,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出发,让学生学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实用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小班授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诚然,在执教过程中,每位老师又都会产生“课时量少、内容宽广、任务繁重、难以完成”的紧迫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能听得懂?读得会?能会写?能会用?……这些无疑是每个老师最想要达到的目的。那么,为了让学生学得透彻、明白、扎实、生动、有趣,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我想,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听说为主。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提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听、说、读、想的过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 双方之间有交流。学生开动了脑筋,打开了思维,积极地学 , 这样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学到课外知识。 其次是读写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基础差、口语表达能力较弱,有些学生爱读、爱说却不愿写,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要鼓励他们勤动手,勤动口,鼓励学生之间用汉语互相提问,课外找机会多和来自中国的学生多互动交流。 再次是实物展示。 中国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对学生进行实物展示可以有助于形象理解。譬如学习“木”字时可以让学生看窗外的大树,学习“手”字时可以伸出手掌让学生看,此外,如“月、龟、马、鱼、日、门、木、山、手、羊、草、鸟、虫、川、耳、口、人、田、水、火”。“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通过实物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概念,了解词义,学生看到实物对这些名词有实体产生深刻印象,一目了然,印象深,记得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促进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的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授课老师要充分挖掘和启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得到充分发挥,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所储备的汉语知识,可以通过和任课老师互动交流、与来自中国的学生交朋友的方式途径,用汉语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根据学生具体实际,因地制宜,促使其在学习中、生活中勇于表达和阐述对某件事的认识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周围环境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汉语知识的接受与理解、改造、重组,达到对汉语知识的建构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