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
妙玉
与
贾宝玉
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扑朔迷离,两人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也一直被人所猜测。
有人说二人之间无情,不过是相互欣赏,互为知己而已。
也有人说两人有情,但因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因此这份情愫只能若有若无,是为
“看似无情实有情”
。
《87版红楼梦》妙玉剧照
事实上这个看似儿女情长的问题在红学研究中也极受重视,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在第六,她为何有这么高的排名也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
妙玉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
为何与贾府毫无关联的她排名还在迎春、惜春乃至王熙凤之上
?
她和贾宝玉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
光靠猜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找到宝妙之间的真正答案,
终究还是要结合原文文本,用事实来说话
。
第一、栊翠庵里的暧昧
在书中,
妙玉直到第18回才首次登场
,这一回主要是对她的来历进行了一番交待。妙玉的来历自然也是个谜,过往我曾撰文详细考证,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接下来直到第41回,妙玉才第二次登场
,而这次她的现身,就是红楼中极著名的
“栊翠庵品茶”
一节。
在这一节里,妙玉用奇珍“
(分瓜)瓟斝
”和“
杏犀䀉
”分别给宝钗和黛玉斟了一盅茶,递与二人。但对贾宝玉,她却是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
原文中这个
“仍”
字用得极妙,这说明贾宝玉并非第一次来妙玉这里吃茶,之前怕是已来过无数回了,而且每一次他喝茶用的恐怕都是妙玉自用的那只
“绿玉斗”
。
就算放在今天,若非男女之间存在某种特殊关系,女子也不会用自己喝过的杯子给另一个男人喝,
只因这种方式太过暧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
而在书中那个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女子一举一动皆受严格约束,
但妙玉却偏偏这么做了,而且是当着宝钗黛玉二人之面大大方方做的,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
个中意思,不言而喻!
红楼梦中有太多
“不写而写”
的情节,很多地方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而此处,显然就是一次典型的
“不写而写”
。
妙玉敬茶贾宝玉
当然,这一处品茶终究不能说明什么,
因为此处章节中并未明言妙玉与贾宝玉之间是何关系,只是描述了这么一个动作而已
,就算读者有所猜测,也只能算是个孤证。
孤证毕竟是不能证明什么的。
接下来便到了第50回,这一次是贾宝玉
“冒雪乞梅”
。
第二、贾宝玉“冒雪乞梅”一节中的玄机
这一回讲众女雪地诗会,其乐无穷,贾宝玉也算是个精灵鬼,知道女士们玩得开心没他什么事,只管在一旁打下手伺候着。
不过李纨却不愿放过他,
要他去妙玉庵中取一枝梅花来
。
……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
宝玉听到这
“惩罚”
,反应也颇为有趣,书中形容为
“乐为”
,冒着大雪去取梅花,这贾宝玉还忒是乐意,而且抬步就要走,可见其急迫。
之后宝玉取梅期间,几人又商量待宝玉回来后让他作诗,题目湘云都给他拟好了——
访妙玉乞红梅
。
注意这里有个谐音,
乞红梅者,乞红媒也
,
重点是这梅(媒),贾宝玉还真给高高兴兴地给扛回来了
!原文中说:
宝玉笑嘻嘻的掮了一枝红梅进来。
对于宝玉与妙玉之间的关系,此处又是一次暗示。
之后贾宝玉便在众人要求下作了一首诗,注意这首诗,在后文是有另一首诗对应的,此诗摘录如下: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寓意很深,需要解读一下。
诗中第一联将妙玉住处比喻为
“蓬莱仙境”
,第二联则更直接,
将妙玉喻为观音和嫦娥
,就差直说妙玉为神女了。
第三联重点在
“离尘香割紫云来”
这一句。
各位都应去过寺庙,但凡寺观中,每日都会点香,寺观本为远离尘世之地,
所以寺里的香也被唤作“离尘香”
。
武当龙头香,极其“离尘”
“紫云
”一词的意思则更为明了,乃是紫色云朵,
古代寓意为祥瑞之兆
。
所以这句诗的真正意思是:
如果妙玉能放弃离尘香
(还俗),
那么她将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
至此,贾宝玉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已是再明显不过——
期待妙玉还俗
。
至于他为什么期待妙玉还俗,这一回没有讲,
不过在后面的76回,却是真正给了答案
。
额外说一句,此处描写依然是
“不写而写”
,贾宝玉
“冒雪乞梅”
这一大段,通篇妙玉都未出场,
而是通过众女的调侃、贾宝玉去“乞梅”这个行为以及他的一首诗,就将贾宝玉和妙玉之间的情愫给描绘了出来
。
但仅仅如此,对于说明宝妙之间的关系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看,76回里究竟讲了些什么。
第三、第76回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
在揭开76回的秘密之前,贾宝玉和妙玉之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第63回时,贾府给贾宝玉祝寿,自称槛外人的妙玉用一张
“粉笺纸”
给宝玉拜寿,上面写着: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粉红”
这个颜色很有意思,
一个清修不问世事生活犹如尼姑般的女子,却用粉纸给男子祝寿,而贾宝玉知道妙玉传书后,回信时的一番动作也颇令人讶异
。
此人居然沐浴熏香,又找邢岫烟请教该怎么写,最后还
“亲自拿到了栊翠庵”
,以示郑重。
一般女子,他可曾有这么上心么?晴雯快死时,也不见得他有这般激动。
此处为宝妙之间第三次
“不写之写”
。
接下来便到了最为重要的76回,中秋夜宴后黛玉和湘云和诗那一段
。
过往不少人更加重视的是两人诗中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这一句的解读,殊不知此诗前面那些诗句中,也同样暗藏玄机,其中就包括宝妙二人之事。
原诗摘录: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槛,(湘云)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烟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
此诗从
“宝婺情孤洁”
一句开始,便明显是在写妙玉了。
76回黛玉湘云联诗
“婺”
是指
“婺女”
,即织女。
这是用织女指代妙玉,讲她
“情孤洁”
。
下一句
“银蟾气吐吞”
中
“银蟾”
指月亮,
将妙玉比喻为月里嫦娥,而前面贾宝玉诗中也曾将妙玉喻为嫦娥,这是前后对应的关系
。
接下来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就不是写妙玉了,
而是写的贾宝玉
。
这两句是个并列关系,翻译过来就是讲
贾宝玉跑广寒宫里去找嫦娥,跑到星斗天上找织女
(牛女是织女的另一种称呼),
意为贾宝玉在暗里追求妙玉
。
而妙玉的反应也很热烈,是
“乘槎待帝孙”
,翻译过来便是
神女妙玉乘坐着星槎等待着贾宝玉
。
这几句借黛玉和湘云之口吟出的诗句,才是真正表露了贾宝玉和妙玉的真实关系
。
一个在暗里追求,另一个在暗中相候,一边是萧郎有意,一边是神姬含情,宝妙二人之间,根本就是一出“不写而写”的地下情
。
这事黛玉和湘云都看得明白,所以才吟出此诗予以明示。
看到此处估计有人会问了,你咋知道二人说的就是妙玉呢,万一说的是别人呢?
没有万一。
因为在黛玉湘云念完这首诗后,
“一语未了,只见栏杆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
,
这个人,正是妙玉
!
第四、妙玉的自白
妙玉此人,在书中出场次数屈指可数,而这一次她出现,
是前八十回最后一次现身,同时也是一次意义非同一般的出场
。
首先看她这次出现的时机,是夜半三更之时,这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意味。
妙玉是出家清净修行之人,而且是女身,这样的身份半夜三更出门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她到此地到底干嘛来了呢?
与这次中秋宴会有关。
中秋夜宴全家团聚,
但宴会偏偏没请她,表示贾府仍视她为外人
,这让她有些沉不住气了。
所以她必须要过来,剖明心迹
。
关于妙玉这番小心思,原文中是这么写的:
二人不妨,倒唬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
二人皆诧异,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
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
妙玉此言中,不乏一股幽怨之情,大家中秋节阖家团圆,却不叫我……至于她的这番解释,
自然是要向黛湘二人说明她碰上二位,纯属“偶遇”
。
大观园这么大,她偏偏跑到这
“只有两个老婆子上夜”
的荒僻之处来,还正好碰上黛湘二人,确实是
“巧”
极了。
妙玉此行,其实就是来找黛玉湘云的
,干嘛呢?对诗!
妙玉姑娘谈情,就是这么高档。
接下来妙玉盛情相邀,在这半夜把黛湘二人请到了她那栊翠庵中,然后她
“一挥而就”
写下一诗,递给黛湘二人时,她特意强调:
休要见笑。
红楼梦里的诗很少有标题,但妙玉的这首却有个名字,叫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
全诗摘录如下: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首诗大概可看作妙玉的内心独白
,诗的前半部分是景色描写,描述了栊翠庵的萧瑟孤寂,总结起来其实就四个字——
我很寂寞
。
紧接着在诗末尾的最后四句,她袒露了她的心思
。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这联的意思很明确:我空有满腹幽情,却只能自我消遣,我心中的志趣,又能向谁诉说?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最后一联的词眼是
“烹茶”
二字。
古代女子除可给闺中密友煮茶外,唯一能烹茶的对象只能是丈夫,这烹茶一词,与妻子为丈夫
“素手调羹”
的含义几无差别。
很显然,这联诗妙玉巧借
“烹茶”
一事暗示了她的期待:
即使通宵达旦我都不觉得疲累,只希望为意中人素手烹茶,慢慢倾诉
。
妙玉即使袒露心思也是很含蓄的,这与她本人的性子有关,孤高爱洁,她能在诗中这般表露心中感情,大概就已是她的极限。
当然,也不是没有更直白的表达方式,比如来一句“夜夜思帝孙”之类,看官们自然会看得更加明白,但这样一来这书就不是红楼梦,而是金瓶梅了。
清红楼梦彩绘连环画
第五、最后小结
在读完76回后,
我们再回看全书中妙玉几次出场,可以发现这是她对贾宝玉感情逐步升华的一个过程
。
先是栊翠庵品茶,她不顾礼仪用自己的
“绿玉斗”
给宝玉斟茶,
已是暗露心中情意
。
接下来贾宝玉去
“乞梅”
,虽然妙玉一直未现身,
但她最终还是给了宝玉索要的“梅
(媒)
”
,
神女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
到了宝玉祝寿,妙玉这位出家人竟用了粉纸,
示意她心中情意已是按耐不住,身在离尘之寺,心却在红尘之中
。
然后便是76回黛玉湘云联诗,
作者借她们之口讲述了宝妙之间隐蔽的“地下恋情”,这已经是向读者明示
。
就在这番明示后,
妙玉及时出场,以当事人姿态作诗一首袒露心迹。
这整个过程层层递进,答案一点点揭开,足见红楼作者之沛然功力。
解读分析至此,
我们已基本可以确定贾宝玉和妙玉之间不但相互有情,而且很可能是一种“地下恋人”关系
,如此妙玉以
“槛外人”
之身排在金陵十二钗第六,仅次于湘云一位,便也有了合理解释。
关于妙玉,红楼梦中有一首她的专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此曲中最后一句
“王孙公子叹无缘”
,其实已是道尽了二人间的一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