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展览
  • 专馆
  • 原状陈列
  • 赴外展览
  •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新00152889

    黑陶 双系 壶,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高11.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8.2厘米。
    壶口微外撇,口沿两边置双系。长颈,下部渐广,至肩凸起,扁腹,圈足。足上镂有八个小孔。底外凸。造型规整,胎薄体轻,表面经过打磨,光泽可鉴。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前2000年。
    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黑灰陶数量最多,陶器的制法虽然还在使用手制,但快轮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体较为规整,胎体明显变薄。
    黑陶与灰陶的烧造方法一样,均采用强还原气氛烧成。之所以会呈现黑色,是因为在烧成后期将窑停火封门,在窑顶孔上浇水,燃料中的碳素与蒸气结合渗入胎体即成黑色。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最为精致,其中有一种 素面 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体薄而均匀,色泽黑亮,有的薄如蛋壳,故有“蛋壳黑陶”之美称。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TAG标签耗时:0.0079128742218018 秒
    撰稿人:冯小琦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