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数理方向,PhD in HEP @ UCSD.

P.S. 以下内容仅代表本人从了解的有限信息(2019Fall及2020Fall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高能实验/唯象申请结果)中总结的经验,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 主观性、区域性,时效性 ,仅供参考。望阅读此情况简介的同学在申请时尽量客观思考,独立收集信息,如积极与近年的申请者联系,积极与相关方向教授联系,关注知乎等网站上的相关话题,等等。

1.1 高能物理简介

高能物理(High Energy Physics, HEP /(Elementary) Particle Physics)可以粗浅地分为实验(Experiment)、唯象(Phenomenology)和形式理论(Formal Theory)三个类别。

实验: 可以主要分为对撞机实验(collider)和非对撞机实验(non-collider)。

对撞机实验主要就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四个实验,其中人最多的是ATLAS和CMS,美国的话大部分教授是在CMS。LHC上实验的规模较大,基本上美国物理专排top50的学校,里面的教授都有做LHC的,但侧重的方向各有不同,而且因为人太多了,即使都是CMS的人也不一定有直接合作。比如,做硬件的、做模拟的、做分析的往往都有独立的组;做不同的物理话题的也各自有独立的组(这类实验能够探究的话题是非常广泛的)。

非对撞机实验以中微子实验和暗物质探测实验为主,如做中微子振荡的DUNE,MicroBooNE,做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的EXO200,做暗物质的XENONnT,LUX-ZEPLIN等等。这一类实验一般小而精,探测器结构相对简单,能研究的物理话题也相对较少,所涉及的学校一般在几个或十几个的量级。因此做同一个实验的工作人员联系会比较紧密,大家都认识,而且每个学校的研究小组基本上都会涉猎硬件、模拟、分析等诸多内容,不会只做一个方面。

唯象: 唯象和形式理论的分界线其实不是那么明显。广义上的唯象既包含了一部分理论工作(比如有效场理论),也包含了一部分 将现有理论与实验对接的工作 (比如利用已知理论,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理论计算,并提出一些优化实验的方案)。 本文中所提到的“唯象”均是指后者 ,因为前者事实上常常是由一些在从事形式理论的研究者进行的,申请情况也会更加贴近形式理论。

形式理论: 太难了,我不懂。这方面的申请和上面两个也有很大的区别,也许反而会跟纯数学更相似,我没有了解过,所以以下就不提了。

1.2 暑研之前低年级的准备

个人认为对于想要从事高能物理行业的同学来说,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是 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做高能 。高能这个领域无论是在申请上,还是未来找教职或者转行等诸多事情上,相对于其他许多领域都是完全不占优势的。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并确定自己比较喜爱,而是出于“高能物理看起来很厉害”之类的原因去选择这个方向,日后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 第一是要好好学好四大力学、粒子物理、量子场论(QFT)等课,打好理论基础 (QFT能学多少是多少,不求学会,但求有所了解。无论做唯象还是做实验,打好理论基础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早点找从事相关方向的老师进行了解,知道这个领域都在做些什么工作 (不一定要很早就进组做科研,跟老师聊聊、听听组会都是很好的了解的机会,但当然,能早点 从事具体的工作 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是多看看知乎,多跟学长学姐了解了解,高能申请、找教职究竟有多难,以及如果在科研道路上走不下去,plan B是什么等等。

这些建议并不是劝退,而是希望大家在了解具体科研内容和风险的基础上,再去做出一个让自己不后悔的选择,不要单纯靠一腔热血一时冲动去选择未来的方向。但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了解了这些 客观信息 后,不要被一些 主观情绪 所裹挟,看到很多人说“高能没有前途,所以别去搞”之类的话就放弃。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承担风险,就已经足够做出决定了,不用管太多别人说什么。

1.3 申请时各项因素的重要性

根据我观察到的情况, GRE、托福、GPA这些标化成绩主要起到的是门槛作用 ,它们不能成为录取你的理由,但可以成为淘汰你的理由。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只要达到 GRE 320+3.5,托福100(口语23),GPA 4.4、4.5及以上,区分度就不是很大了 (但要注意,有一些老师也许特别偏爱GPA高的,或是托福口语高的。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只是个别情况。我们作为学生很难去了解到这样的信息,所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只能去考虑大部分学校的标准)。

套磁的作用很不确定,在我了解到的样本里高能通过套磁申请到的情况非常有限,而且只有套到保底校这种情况,match的学校和彩票校的老师,基本上都不怎么认真回复套磁信,除非是你的本科老板/暑研老板直接把你推荐过去这样子。从老师的角度这也可以理解,如果你的水平没有超过他们录取的标准,他们并没有必要因为套磁就提前录取你,所以一般除了保底校,是很难套到的。 套磁这种事情,也不能说完全没用,还是要碰碰运气的,但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

在过了标化门槛之后,最重要的无疑是文章和推荐信。但这两个因素孰轻孰重,难以量化。高能实验方面,一般来说本科生比较难以发表文章(不同的实验组有不同的规则,比如在有些实验组中,加入组里满一年才能够署名等等),因为高能实验往往都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很多人共同合作完成的一个较大的工程,因此在较长时间的积累后才能去领导一个工作,这对于本科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唯象的文章方面,本科生主要还是在老板的指导下去完成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进行数值计算之类),insight和idea一般是老板提供的。而唯象的文章技术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讲并不是特别困难,也不是文章价值的主要部分,所以发文章与否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出一个申请者的水平。 因此,推荐信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达到门槛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暑研的老板或是校内的老板能够给一个强推,而他们又恰好和你所申请的学校相应方向的老师有过合作(我们一般称为有connection),你申请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在我认识的十几个高能实验/唯象方向大陆申请者中(美本的跟大陆学生不是一个pool,无法比较),拿到的最好的offer无一例外都与connection有直接关系。因此,如果在国内的老板跟国外的学术圈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找暑研是非常必要的。

二、暑研流程

虽然一些学校提供了官方的暑研项目,但一般来说主要针对的群体都不是高能物理领域的学生,而是生物实验、化学实验、材料等等需要动手操作,上手相对较快的方向(高能实验虽然号称是实验,但其实更多的是分析数据,并不需要实际动手操作)。因此可以试着申请一下比如UCLA的CSST项目,但不要抱太大希望,暑研还是以自己找为主。

我个人建议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暑研寻找:

  • 如果对研究领域不熟,先看一些综述性的文章,了解目前大概有哪些研究方向,确定自己大概想做什么,以及现有的基础可以做什么。
  • 询问国内老板是否有什么推荐。
  • 询问同方向学长学姐是否有什么推荐。
  • 在google scholar或是inspire上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搜索,看看最近活跃的教授有哪些。
  • 浏览各学校网站,看看每个老师大概做什么领域,发了什么文章(看看网站简介,和几个典型文章的abstract就可以了,不需要每篇都读)。在这一步中,如果是年纪太大(65+),或者三四年都没发过文章的老师,可以排除。注意,这不是一个solid cut,并不是说满足这样的条件就一定不值得套,而是为了节省时间才这样做(年纪太大的大牛一般不喜欢轻易收暑研学生,或者其实已经退休了只是名义上还挂在网站上,但也有例外)。
  • 结合4&5,整理出一个约有15-30个教授的名单。
  • 排出一个时间表,安排每天套1-3个教授(同个学校的至少隔一星期再发)。
  • 开始发邮件,讲清楚自己会什么(学过什么课,会什么编程语言,做过什么project,对什么package熟练),暑研大概想做多久(教授一般喜欢招做得长的,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越久越好,呆在美国完成后续的申请流程也可以),对什么方向感兴趣。如果时间充足,最好能够阅读今天要套的教授近期的几篇文章,针对他近期的文章,叙述你暑研期间可能可以进行什么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你自己提一些proposal,不一定要很具体,让老师看出来你对他的工作还是有所了解的即可)。
  • 如果名单快套完了,但是还没套到,那就回到4&5,多看些学校网站和文章,筛选更多教授出来,再重复8和9。
  • 如果套到了,与老师商定具体访问时间,并立刻开始积极阅读文献、学习相关知识,为暑研做准备。
  • * 暑研的选择:

    如果很幸运套到了不止一个老师,那么要及时做出选择,不要拖着老师。选择的标准是多维度的,比如组里人多/人少,年轻ap/正教授,都各有利弊。建议大家考虑问题要全面,平衡好 “暑研对申请的作用” “通过暑研提高能力” 这两个目的。它们大多数时候是正相关的,但有一些时候并不。原因就是之前所说的,在高能实验和唯象的申请中connection非常重要,有时你的确暑研做得很好,老师也给你写了个强推,但如果给你写推荐信的老师没有几个人认识,那么申请的时候committee事实上是难以“观测”到你的能力的。

    Committee/Prof?: 高能物理肯定是属于physics department的。绝大多数physics department都是采取committee制度,教授个人难以决定招谁,所以套磁的作用也有限。但如果有一个教授非常想要你,还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你被录的机会的。

    选校定位方法:

  • 最有用的方法:问暑研老板
  • 其次:问往届学长学姐(但每年的情况也许会相差很远,比如有些学校今年招多了明年就不招了)
  • 其他一些有用的网站:
  • 知乎上的相关问题
  • https://physicsgre.com/
  • https://www.thegradcafe.com/
  • US News 物理专排(可以作为参考,但实际上需要去了解 各个学校具体有哪些教授 ,他们从事什么方向。毕竟phd是导师制度,导师才是决定你能学到多少东西的人)
  • 面试: physics的phd项目一般不面试,我和我认识的人无论是offer还是reject,都没有收到任何面试,所以不太了解。但据说U Penn(我没申)之类的学校非常喜欢面试,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