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幼时赴美国接受教育,在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
1917年8月,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
古典文学
,于是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这对她后来写一些文字稿和公开的演讲稿都起了很大作用。由于社交能力强,宋美龄很快成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标。
1922年12月的一天,宋美龄的哥哥
宋子文
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
蒋介石
也应邀参加。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宋美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但遭到
宋庆龄
的坚决反对。
宋美龄于1917年8月回到上海,渴望到社会上供职但父
宋嘉树
坚决反对。直到1918年宋嘉树病逝,宋美龄才在二姐宋庆龄的帮助下,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到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
当英语教师。每周两天到基督教女青年会讲英语课,同时还参加一些由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的其他社交活动。
宋美龄在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
讲课很优秀。当年宋美龄在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读书时,就经常当众朗读英文课文,所以宋美龄当教员并不怯场。当时前来青年会听课的都是上海妇女界有名的
大家闺秀
,还有一些高官的女儿或夫人。
一位在青年会听过宋美龄讲课的高官夫人,向上海市社会局推荐。于是,社会局派官员考察,官员告诉宋美龄:中国电影在上海成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将来会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1919年3月,宋美龄进入这个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
就在宋美龄供职电影审查委员会半年后,上海市参议会内的一批
中国同盟会
友人,开始注意和了解宋美龄的情况,极力主张聘请宋美龄来上海市参议会任职。他们认为宋来会供职至少有两个益处:一是宋美龄的到来可以密切与已经前往广州的孙中山的联系;二是当时上海像宋美龄这样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确为罕见。
消息传到宋美龄耳朵里,宋美龄极为反感。可是,宋家人却不赞成宋美龄的主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她的大姐宋霭龄。
宋霭龄
是力主宋美龄进入政界的主要力量。宋霭龄认为三妹进入上海参议会可能改变将来的命运。宋美龄对此盛情难却。最后,宋美龄同意辞去电影审查委员会专职译员的工作,进了上海
参议会
。1919年秋天,宋美龄正式出任由该会主办的上海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的执行秘书。
可是1920年的夏天,不知何原因,宋美龄忽然又辞去了包括上海参议会儿童劳工秘书在内的所有职业,一个人只身悄然前行广州。在那里,宋美龄见到了后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蒋介石。
1927年3月蒋介石率北伐军杀进上海后对宋美龄穷追不舍,惟一持赞成意见的大姐宋霭龄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在姐姐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决心,于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结婚,先循
基督教
仪式,在宋宅由
余日章
博士主持成婚,次日在上海大华饭店,由
蔡元培
证婚。
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军,她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
1936年,宋美龄加紧扩充空军;
西安事变
爆发,营救蒋介石。
1937年春,蒋介石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邀请
美国
克莱尔·李·陈纳德
将军到中国当空军顾问,并组建了“
飞虎队
”。在
克莱尔·李·陈纳德
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并且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由此,也被名为“中国空军之母”。与蒋介石同时膺选《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
1938年,宋美龄的《战争与和平通讯》出版;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全国妇运最高指导机关,在抗战中发挥了极大的劝募慰劳工作;担任中国对外宣传的总传播员。
1943年,在
美国国会
的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3月,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总统会晤,并一起举行记者招待会;4月,前往
加拿大
演讲,呼吁美国把对欧洲的考虑转向亚洲;5月,回国陪蒋介石参加四巨头会议,并为蒋介石担任
翻译
。
1944年,离开中国前往巴西作客,转移资金,在
圣保罗
购买了一些财产;9月,前往纽约,治疗严重
神经衰弱
症。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和
克莱尔·李·陈纳德
组建民用运输航空公司;9月,卷入黄金投机生意。
1948年,
哈里·S·杜鲁门
当选
美国总统
,大量压缩援华款项;11月她再次飞往华盛顿谋求美援,受到大陆情势逆转;杜鲁门挖苦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
1949年,蒋介石辞去总统职务,夫妇俩前往溪口;四月会见江防总司令
汤恩伯
,并透过
青帮
暗中转移黄金、白银和文物;五月乘炮艇前往
台湾
。
1950年4月,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以她为核心的“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简称“妇联会”
。以此为开头,和她关系密切的部门又增加了好几个。这些机关围绕在她身边,使宋美龄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念念不忘搞“外交”。1950年8月,她和一些美国朋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1952年8月,她又飞往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一直呆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她在美国组建了“中国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其宗旨就是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返
联合国
。1954年,宋美龄再次飞到
美国
,并逗留了6个月,极力煽动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宋美龄对“外交”的热情依然不减。1965年,她和蒋经国访美,希望美国支持“
反攻大陆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外交部”的完全赞同,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宋美龄坚决反对,夫人派群起附和,坐在主席台上的蒋介石则一直保持沉默,表情很是苍凉。台湾人将这件事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宋美龄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1972年宋美龄投资五百万元开发
新墨西哥州
的天然气,为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的合伙人。1973年投资创办休斯敦石油公司及天然气公司。1974年担任“援助反共中国保卫美国委员会”董事。组建夏延石油公司、西部石油开发公司。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离台赴美,长期居住在纽约
。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
宋美龄生前曾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三姐妹合影,左起:宋美龄、宋蔼龄、宋庆龄
宋美龄的父母总共养育六个子女,分别是
宋霭龄
、
宋庆龄
、
宋子文
、宋美龄、
宋子良
、
宋子安
。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著名的“
宋氏三姐妹
”。宋美龄是兄弟姊妹六人中第四个出生的,两个姐姐
宋霭龄
、
宋庆龄
分别比她年长八岁和四岁,哥哥
宋子文
比她年长三岁,两个弟弟
宋子良
、
宋子安
则分别比她年幼两岁和九岁。她的两位姐夫分别是
孔祥熙
和
孙中山
。当时的孔家、宋家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而孙中山的政治声望是甚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