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 (1897年3月-2003年10月24日) ,女,海南 文昌 人,出生于上海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宋美龄逝世后,时任全国政协主席 贾庆林 给宋美龄亲属发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宋美龄幼时赴美国接受教育,在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17年8月,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 古典文学 ,于是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这对她后来写一些文字稿和公开的演讲稿都起了很大作用。由于社交能力强,宋美龄很快成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标。
1922年12月的一天,宋美龄的哥哥 宋子文 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 蒋介石 也应邀参加。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宋美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但遭到 宋庆龄 的坚决反对。
宋美龄于1917年8月回到上海,渴望到社会上供职但父 宋嘉树 坚决反对。直到1918年宋嘉树病逝,宋美龄才在二姐宋庆龄的帮助下,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到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 当英语教师。每周两天到基督教女青年会讲英语课,同时还参加一些由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的其他社交活动。
宋美龄在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 讲课很优秀。当年宋美龄在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读书时,就经常当众朗读英文课文,所以宋美龄当教员并不怯场。当时前来青年会听课的都是上海妇女界有名的 大家闺秀 ,还有一些高官的女儿或夫人。
一位在青年会听过宋美龄讲课的高官夫人,向上海市社会局推荐。于是,社会局派官员考察,官员告诉宋美龄:中国电影在上海成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将来会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1919年3月,宋美龄进入这个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
就在宋美龄供职电影审查委员会半年后,上海市参议会内的一批 中国同盟会 友人,开始注意和了解宋美龄的情况,极力主张聘请宋美龄来上海市参议会任职。他们认为宋来会供职至少有两个益处:一是宋美龄的到来可以密切与已经前往广州的孙中山的联系;二是当时上海像宋美龄这样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确为罕见。
消息传到宋美龄耳朵里,宋美龄极为反感。可是,宋家人却不赞成宋美龄的主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她的大姐宋霭龄。 宋霭龄 是力主宋美龄进入政界的主要力量。宋霭龄认为三妹进入上海参议会可能改变将来的命运。宋美龄对此盛情难却。最后,宋美龄同意辞去电影审查委员会专职译员的工作,进了上海 参议会 。1919年秋天,宋美龄正式出任由该会主办的上海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的执行秘书。
可是1920年的夏天,不知何原因,宋美龄忽然又辞去了包括上海参议会儿童劳工秘书在内的所有职业,一个人只身悄然前行广州。在那里,宋美龄见到了后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蒋介石。
1927年3月蒋介石率北伐军杀进上海后对宋美龄穷追不舍,惟一持赞成意见的大姐宋霭龄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在姐姐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决心,于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结婚,先循 基督教 仪式,在宋宅由 余日章 博士主持成婚,次日在上海大华饭店,由 蔡元培 证婚。
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军,她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
1936年,宋美龄加紧扩充空军; 西安事变 爆发,营救蒋介石。
1937年春,蒋介石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邀请 美国 克莱尔·李·陈纳德 将军到中国当空军顾问,并组建了“ 飞虎队 ”。在 克莱尔·李·陈纳德 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并且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由此,也被名为“中国空军之母”。与蒋介石同时膺选《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
1938年,宋美龄的《战争与和平通讯》出版;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全国妇运最高指导机关,在抗战中发挥了极大的劝募慰劳工作;担任中国对外宣传的总传播员。
1942年,秘密离开 重庆 ,飞往 纽约 治病,访问母校 韦尔斯利学院 ;暗中谋求美国援助。
1943年,在 美国国会 的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3月,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总统会晤,并一起举行记者招待会;4月,前往 加拿大 演讲,呼吁美国把对欧洲的考虑转向亚洲;5月,回国陪蒋介石参加四巨头会议,并为蒋介石担任 翻译
1944年,离开中国前往巴西作客,转移资金,在 圣保罗 购买了一些财产;9月,前往纽约,治疗严重 神经衰弱 症。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和 克莱尔·李·陈纳德 组建民用运输航空公司;9月,卷入黄金投机生意。
1948年, 哈里·S·杜鲁门 当选 美国总统 ,大量压缩援华款项;11月她再次飞往华盛顿谋求美援,受到大陆情势逆转;杜鲁门挖苦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
1949年,蒋介石辞去总统职务,夫妇俩前往溪口;四月会见江防总司令 汤恩伯 ,并透过 青帮 暗中转移黄金、白银和文物;五月乘炮艇前往 台湾
1950年4月,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以她为核心的“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简称“妇联会” 。以此为开头,和她关系密切的部门又增加了好几个。这些机关围绕在她身边,使宋美龄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念念不忘搞“外交”。1950年8月,她和一些美国朋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1952年8月,她又飞往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一直呆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她在美国组建了“中国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其宗旨就是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返 联合国 。1954年,宋美龄再次飞到 美国 ,并逗留了6个月,极力煽动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宋美龄对“外交”的热情依然不减。1965年,她和蒋经国访美,希望美国支持“ 反攻大陆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外交部”的完全赞同,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宋美龄坚决反对,夫人派群起附和,坐在主席台上的蒋介石则一直保持沉默,表情很是苍凉。台湾人将这件事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宋美龄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1972年宋美龄投资五百万元开发 新墨西哥州 的天然气,为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的合伙人。1973年投资创办休斯敦石油公司及天然气公司。1974年担任“援助反共中国保卫美国委员会”董事。组建夏延石油公司、西部石油开发公司。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离台赴美,长期居住在纽约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宋美龄生前曾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三姐妹合影,左起:宋美龄、宋蔼龄、宋庆龄
宋美龄的父母总共养育六个子女,分别是 宋霭龄 宋庆龄 宋子文 、宋美龄、 宋子良 宋子安 。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著名的“ 宋氏三姐妹 ”。宋美龄是兄弟姊妹六人中第四个出生的,两个姐姐 宋霭龄 宋庆龄 分别比她年长八岁和四岁,哥哥 宋子文 比她年长三岁,两个弟弟 宋子良 宋子安 则分别比她年幼两岁和九岁。她的两位姐夫分别是 孔祥熙 孙中山 。当时的孔家、宋家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而孙中山的政治声望是甚高的。
变故
蒋家遭遇三次大的变故,第一次是儿子 蒋经国 的去世,第二次1989年是长孙 蒋孝文 辞世,第三次是1991年7月孙子 蒋孝武 在就任新职的前一夜猝死。白发人送黑发人引起的心中苍凉,使宋美龄的心理留下了阴影。尤其是 蒋孝武 的去世,意味着“掌控台湾政局长达40年的蒋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台了”。
1992年夏,宋美龄的外甥 孔令侃 辞世,1994年 孔令伟 去世。1996年底,她的孙子 蒋孝勇 因食道癌病逝。1997年9月22日,宋美龄刚刚度过百岁华诞,她的儿子 蒋纬国 由肺炎感染败血症病逝。她非常悲痛,也深感蒋家后继无人了。
虽然亲人离去,古旧日稀,宋美龄依然享受到了亲情的关爱和温暖。自1991年宋美龄赴美后,每逢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她的亲人大都会聚集到纽约同她一起欢度,如长住纽约的蒋纬国的太太 邱爱伦 、孙女 蒋孝章 一家以及在美国工作的孙子 蒋孝刚 等。

宋美龄 兴趣爱好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宋美龄业余消遣最喜欢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是学画画,主要以 国画 为主。士林官邸特地聘请了当时台湾最知名的 黄君璧 郑曼青 两位名家,作为她的国画教师。
据宋美龄手下人说,宋美龄确有些 绘画 天赋,学的时间不算太长,就已卓然有成了。但一度,外界多认为是郑曼青代笔,为了改变这一看法,宋美龄出面请台湾有名的画家一起到 士林官邸 吃饭,而后郑曼青提议大家一起作画。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美龄从容作画。从此,再没有人怀疑宋美龄画的真伪了。
自1991年10月到2003年3月去世,宋美龄一直住在美国,过着平淡和凄凉的暮年生活。宋美龄在美国已不过问政治,没有官场应酬,按她的助理的话来说,过的是“一般人的家庭生活”。阅读书报、 画画 、写 毛笔字 是宋美龄主要消遣。
受家庭和西方教育的影响,宋美龄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读《 圣经 》和祈祷成了她的必修课。在纽约,在她身边呆久了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宋美龄最喜爱的生活就是灵修。她从小对宗教的信仰,每天读经,每周做礼拜。宗教生活是她生活的重心和她永恒的精神寄托。
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以宋美龄单独作为封面人物,封面上说:“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
美国《时代》周刊以《钢铁塑成的花朵》(A Flower Made of Steel)形容宋美龄女士。 洛阳龙门石窟香山寺蒋宋别墅
1936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战争前夕。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 洛阳 ,亦成为当时重要的军政基地。为督视“攘外必先安内”的绥靖政策,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避寿”为名,亲抵洛阳部署军务。 为赢得 蒋介石 和夫人宋美龄的欢心, 时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校洛阳分校主任、洛阳地区警备司令的 祝绍周 联合河南省府,在风景旖旎的 龙门石窟 香山寺修建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史称“蒋宋别墅”。蒋宋别墅占地650余平方米,计有房间20余间,建筑面积达816.0平方米。它的外表是典型的半歇顶、清水骑楼阁楼式建筑风格。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此居住36天后,这座别墅便处于沉寂状态,75年里从未面向世人开放。“蒋宋别墅”是香山寺里的一处特殊时期的遗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为重新恢复这座别墅的历史风貌,使其“原汁原味”地呈现于大家面前,于2011年10月6日正式启动了蒋宋别墅修缮工程。 同年12月2日,洛阳市龙门石窟风景管理区香山寺内,重新修缮一新的“蒋宋别墅”开馆迎宾。
2003年10月24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给宋美龄亲属发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贾庆林并发表谈话说,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2003年10月25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给宋美龄亲属发去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深表哀悼。电文称:“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晚年萦怀两岸关系,期望国家统一、民族昌盛。鹤驾已西,鸾音不再,令人憾惋。谨向亲属表达诚挚慰问。” [11-12]
张学良 :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 西安事变 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
冰心 《我所见到的蒋夫人》 一九二四年‚我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们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即一九一七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的聪明、漂亮。
汪日章 :宋美龄有较高的文化教养。她头后梳一个小发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轻步走过,我每次碰到,她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每每不觉得有骄矜盛气,和她谈话不觉得拘谨。她言谈委婉适度,声音从不放重,6年中,我从未见闻过她和蒋有过口角。她和别人谈话,总是只让对方可以听清楚就是,从不大声,颐指气使。
传记名称
作者
《宋氏三姐妹》
百龄笺
平路
杨树标 、杨菁
秦风、宛萱
史特林·西格雷夫
佟静
章文灿、玉英
林博文
王丰
袁伟、王丽平
杨树标 、杨菁
寿韶峰
阳武
阳雨、张小舟
王东方、 聂茂 、彭利芝
海纳·帕库拉(Hannah Pakula)
李台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