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香港新浪潮导演徐克,江湖人称“徐老怪”,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剑走偏锋的手法而得名。

他的“怪”表现在为人处事、艺术手法、个人风格等诸多方面,处处透出其个人特有的一种邪性。

一、徐克对于作品的掌控有一种偏激的控制欲,这是第一“怪”。

影迷们习惯将一些徐克监制的电影都当成他本人的作品。因为香港电影早已有这个不成文的定论,就是按照徐克的脾气,他会牢牢掌控电影,即使只是监制身份,也会干预电影创作。这种性格的人就是心大,心里装着很多想法,却分身乏术,只能委托别人来完成,却不愿放手,还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完成作品。所以能跟徐克合作的也不是一般人,首先要受得了他这种脾气。

传说“徐老怪”就是香江才子黄霑替他起的外号,1990年,黄霑为《笑傲江湖》谱曲,交了6次稿,都被徐克退回来了。黄霑抓狂之下,从古书《乐志》中“大乐必易”四字得到灵感,将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倒为“羽、徵、角、商、宫”,终成《沧海一声笑》名曲。

黄霑后来回忆此事,坦言如果不是徐克那种逼法,难成此经典,徐克对于艺术的追求可见一斑。而徐克对于作品的“控制欲”,亦处处流露在创作上。

《笑傲江湖》原本是徐克与胡金铨的强强联手,当时徐克担任制片人,力邀已经半退休的胡金铨出山执导。在拍摄的过程中,徐克却以监制的身份对拍摄工作横加干预,原本熟悉徐克脾气的导演如程小东、元彬会见怪不怪,但在胡金铨看来这就是一种不尊重。

其实两人的创作理念本身就存在分歧,胡金铨走的是浪漫古朴的路线;而徐克的风格向来凌厉,这些都是出于市场考虑。后来胡金铨终于忍受不了而拍屁股走人,徐克、程小东和李惠民三人合力才最终完成电影。又由于拍摄延期,女主角叶倩文因档期冲突而中途退出,只好换成张敏,导致胡金铨拍摄的多数镜头都不能再用,仅留下开头的一小段。但电影仍然署名导演胡金铨,他本人却拒不承认。

如今事过境迁,胡金铨导演也早已不在人世,影迷们回忆这部电影,仍然为未能看到胡导演心中的那部《笑傲江湖》而心存遗憾。

二、天生放纵不羁,钟情于邪典电影,这是最“怪”之处。

徐克原本在佳艺电视台,执导过电视剧《金刀情侠》,后来在制片人吴思远的支持下,开始了电影创作。刚刚出道就以Cult片“混乱三部曲”技惊四座,《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一部比一部邪性。

《蝶变》以武侠为壳,讲的却是一个悬疑惊悚的故事,充满对人性从失控到泯灭的反思;《地狱无门》讲一个吃人成癖的村子,满满都是Cult风;《第一类型危险》更因为大胆狂妄一度被香港电检处禁映,经过补拍和重剪之后才得以上映。这三部电影确立了徐克犀利的导演风格,令人“望而生畏”,他也一度几近无片可拍。

1983年的《蜀山:新蜀山剑侠》,是徐克憋了两年,花掉2000万港元拍出来的仙侠片。“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李寿民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早于1949年被改编成电影《蜀山剑侠》,由曹达华主演,然而当时的拍摄技术完全还原不了小说中那天马行空的想象意境。徐克专门礼聘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特技小组来打造片中的特技镜头,虽然制作水平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已经落伍,且还有点粗糙,但胜在想象力丰富,道具和场景都特别用心。

郑少秋饰演的丁引和林青霞饰演的瑶池仙堡堡主,活脱脱就是神仙下凡,他们那真情流露的暧昧和欲说还休的爱情,令人扼腕痛惜。然而徐克的电影一向有短板,就是重意境轻叙事,片中出场的人物众多,也起了个好的开头,后面却收不住。丁引和堡主的悲惨结局,相信很多人接受不了,而且整部电影似乎只是确立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后面还有很多故事要讲,却并没有后续的故事。

也许徐克那时候的确是有续集计划的吧!但电影2000万是花出去了,最后仅收回159万票房,估计当时邹文怀就差让他气死。此后徐克也不敢提续集的事,直到18年后才憋出来,而香港电影市场也没人敢碰这个题材。说来也是,这种需要砸钱票房又没保证的项目谁敢去冒险呢?

在1993年徐克一手将《黄飞鸿》系列带火的同时,他也将当时饰演黄飞鸿的赵文卓带去拍他的Cult片《青蛇》。这部电影独辟蹊径,拿民间传奇故事《白蛇传》来改编,别人讲的都是白娘子救许仙,徐克偏要讲她身边的小青。白娘子已经得道,而小青却是妖气未消,她对人间情爱充满了好奇,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还有六根未尽的法海,徘徊于正邪之间难以自持。这一妖一僧的交锋与斗法撑起了整部电影,不惜工本打造的惊艳特效那时候已经是一流水平,水漫金山的场景令人印象极深。

1995年的《刀》剑走偏锋,翻拍自张彻的《独臂刀》,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都说徐克善于营造背景,《刀》的背景便是一个架空的野蛮江湖,破败的土墙、凛冽的风沙、昏暗的酒馆、红火的铁匠铺、肮脏的街道,每一个出现的路人都一脸麻木;每一个带刀的强盗都凶相毕露。炼锋号铸刀厂的大弟子定安,他的父亲被江湖上最快的刀手所杀,背负着仇恨,却被无情的摧残至穷途末路,仅剩一只不会使刀的左手,和他父亲留下的一把断刀。他却凭借这仅有的一切,悟出自己独特的杀手锏,用那把断刀手刃仇人。

电影从头到尾都憋着一口气,镜头摇晃到摧人欲吐,90年代的香港人哪里接受得了这些?还是因为打得不难看,勉强报收331万港元,对徐克来说,不是输得最惨的一次,对香港的武侠电影来说,却非常可惜。豆瓣上2.5万人打了8.0的高分,足可证明这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独特作品,亦是武侠电影中最犀利的一次。

三、放得开收得住,才是徐克安身立命之本,拍起正剧来,比谁都认真,这也是一“怪”。

徐克刚出道的三部电影都火不起来,这令他一度无片可拍。是好友吴宇森拉了他一把,推荐他进入新艺城,开启新的人生。1981年黑色喜剧片《鬼马智多星》的成功证明了徐克并非一个不懂得向市场妥协的人。电影在香港收获748万票房,排进当年总票房榜第4位,也让徐克一举成名。事实上正是因为那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影,如《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1984年年度票房冠军)、《打工皇帝》、《刀马旦》等,才确立了徐克的江湖地位。

要说徐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还得是《黄飞鸿》系列,这里咱先忽略掉那部纯就为了圈钱的《龙城歼霸》,单说前面李连杰主演的三部曲。这两天看到网上一段评论,说二十多年前黄飞鸿就在学洋文,玩蒸汽机,思考致富民强之道了,2019年的叶问还在打洋人(差不多这个意思)。这话说得搞笑,却一针见血啊!还不就是这个事吗?《黄飞鸿》系列和《叶问》系列两相对比,思想性上就高低立判。

都说十三姨是以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莫桂兰为原型,麻烦大伙去百度一下莫老前辈的照片,有哪一点像十三姨了?关德兴拍的那77部电影里,你也找不到类似的人物,这100%就是徐克的原创。为什么要出现这么个女人,还跟黄飞鸿谈起恋爱了呢?你看她穿的衣服就一目了然,十三姨代表的正是先进的外来科技、开明的思想与崭新的文化。而黄飞鸿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具备超强自我约束力,人品又好,三观又正的中华好男儿,代表的正是咱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这两人的每一次打情骂俏,都是两种文化与思想的激烈碰撞,因此他们之间的贯穿整个系列的感情戏,我们才看得津津有味,且过目难忘。实话实说,琼瑶大妈拍了那么多毁三观爱情电视剧,都不及徐克塑造的这一对!

再说故事的核心——武侠与江湖,徐克刻意营造出清末那时局动荡的背景氛围,让空有一身好武功的主人公置身于如此社会背景中,呈现明显的无力与不安。铁布衫登峰造极的严振东死于洋枪之下,武功再好,也打不过洋枪,这是黄飞鸿领悟的道理,也是千万国人曾经付出的血的教训。外国人的军舰开到广州的港口上耀武扬威,而当权者却还在做着“千头雄狮”能“把羊(洋)吃了”的春秋美梦,这种辛辣的讽刺意味在90年代别的武侠作品里根本就看不到!

四、如今的徐老怪不是退去了锋芒,而是对这个江湖的适应。

90年代末香港电影人纷纷出走,徐克也曾经坐不住,跟着出去走一遭,被尚格·云顿糟蹋了两次(每一位勇闯好莱坞的香港导演都要让尚格·云顿糟蹋),拍出了评分不过7的《双重火力》和《K.O.雷霆一击》。此后像是丢了魂,作品水准一部比一部差,转战内地之后,虽有《狄仁杰》系列三部曲、《七剑》、《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这些值得一看的作品,影响力却大不如前。

有人说如今的徐克已经有点江郎才尽,皮哥却认为他为了适应内地的尺度,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人的年纪一旦上来了,对整个世界会有不同的看法,亦没有以前那种邪性;在这个技术泛滥的时代,一向迷信技术的徐克沉迷于特效层面的打造,反而忽略了故事,这三点是他的作品口碑上不去的真正原因。

其实一个人一辈子有那么多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事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2020-01-21 阅读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