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详解
此回题目是:《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主题是贾宝玉纪念金钏,王熙凤过生日只是起一个对照反衬的作用,并不是主题。从三十七回开始,一直到四十二回,光顾着夸富了,把爱情差点给忘了,偏离爱情主线时间有点长,早就应该回归了。这回没有什么不好懂的地方,所谓详解也就是复习一下。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四十四回轻描淡写的提过一句这天也是金钏的生日。贾母两年前就想给王熙凤办但一直没办,这次要好好热闹一下。贾母两宴大观园玩儿的实在是太高兴了,兴奋劲一下还没过去,病刚刚好又借着王熙凤的生日张罗起来,也不怕再给累病了。
王熙凤的生日其实她自己倒没觉得怎么样,主要是老太太一心积极往前撺掇。为了王熙凤的生日贾母把能招来的人都招来了,“老的少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连赖大的母亲等等都来了,看这排场哪是给王熙凤过生日,倒像是给贾母自己过还差不多。别看排场大,可数来数去,除了贾母以外想过的还有谁呀?连王熙凤自己都兴趣不大,就更别提其他的了。这么大场面也是要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王熙凤贾母那么多人前呼后拥的,金钏死了纪念她的就是贾宝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多可怜啊。围着贾母王熙凤的人是不少,一大半都是虚情假意,金钏边上只有贾宝玉,绝对是真情。
曹雪芹特别喜欢把生和死放在一块儿写,特别喜欢对照,生死是对照的两个极端。十一回是贾静的生日和秦可卿的临死。十三回是秦可卿的死和王熙凤的活蹦乱跳。十四回是贾母的死和荣国公的活灵活现。六十三回是贾宝玉过生日和贾静的死。
贾母提议说这次过生日咱也学学小家子的样儿,大家凑份子,“攒金庆寿”,不是没钱,就是图个乐儿。刘姥姥一走关起门来贾府自己人就用不着再夸富了,要是刘姥姥在跟前看着怎么好意思提钱的事呢?说这个该出多少两,那个该出多少两,谁家里穷就免了,算计来算计去的,小气抠门儿多没面子啊。所以凑份子这种事必须得等刘姥姥走了以后才合适。王熙凤最大特点就是爱钱,特别喜欢跟钱打交道,所以凑份子让她张罗是最合适的。
份子钱贾母出二十两,薛姨妈二十两,王夫人邢夫人都是十六两。李纨出十二两,王熙凤说不用你出了,替你出,后来尤氏算账发现王熙凤并没有出这十二两。袭人二两,赵姨娘周姨娘也是每人二两,看看,原来赵姨娘和袭人是一个档次,怪不得探春说赵姨娘是奴才呢,和袭人并列一块儿不是奴才是什么?钱都收上来以后,尤氏把平儿鸳鸯彩云的都还给她们,趁王熙凤没看见把赵姨娘周姨娘的也都还了,尤氏还是比较厚道。
到了生日这天,李纨突然说,今天是开诗社的正日子,大家可别忘了,问贾宝玉上哪儿去了,也不见影儿,估计是凑热闹去了,快去找回来。看来李纨的心思并不在寿日上,她还惦记着诗社,惦记着贾宝玉林黛玉。如果真给王熙凤过,李纨可能还有点兴趣,就为了讨贾母喜欢哪还提的起兴趣来?探春说,宝玉找不着了不可能,无论如何宝玉今天也不会出门,头一件王熙凤的生日,贾母又那么高兴,第二件今天又是头一社的正日子。探春其实心里想的是诗社,王熙凤和贾母的事就是顺着说说而已,果然大家就商量起怎么写诗,还要等贾宝玉回来再罚他。贾宝玉别说是凑贾母王熙凤的热闹就是诗社他现在也顾不上了。
说了半天诗社但后来就没人提了,无声无息的就不见了下文,为什么呢?。因为提起诗社的事并不是谁诗兴大发,真想写上两句,曹雪芹只是想借这个让李纨探春拐着弯儿的表达出对王熙凤过生日的态度。如果直接说:海棠诗,菊花题,螃蟹咏多有意思啊,一个破生日有什么可过的?就知道吃吃喝喝的,没劲!那成什么话,心里就是想也不能这么说啊。既然没有人想写诗,自然诗社也就不用再提了。另外,让诗社的正日子和金钏的生日冲突上,而贾宝玉是宁可舍了聚会写诗的难得好机会,也不愿耽误了纪念金钏,自动就加重了金钏的分量。
《红楼梦》的含蓄真是学不来,实在学不来,高鹗续写《红楼梦》续的不怎么样,不是高鹗不行,换谁来也不行。
贾宝玉早上天刚亮就和茗烟骑马往水仙庵去了,说是有个朋友死了出去探丧。茗烟也不敢问祭的是谁,猜一定是极聪明,极精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这水仙庵应该是十五回里的水月庵吧?改了一个字“仙”,改的好,水仙是花,“水月”有点风情的意思,虽然金钏就是死于风情,但祭奠总应该严肃一点,不能再提这个了。
曹雪芹并没有提到金钏的名字,但从沉速,井台儿,洛神等等明显可以看出来,估计大部分人第一次看《红楼梦》都能看出来这回写的就是金钏。不明说最好了,看着有趣味,含蓄是一种难得的艺术。
贾宝玉纪念金钏完了从水仙庵一回来就碰见玉钏坐在廊檐下流泪,搭讪着说,你猜我上哪儿去了?玉钏不理他。看了这个提示祭的是谁就更明显些了。大家问他干什么去了,说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看他哭的那样,不好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 。答的好,很像是他自己。
然后是看戏,演的是《荆钗记》。林黛玉看了评论说:“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跪倒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宝玉给王熙凤敬酒。
钱玉莲投江而死,在江边纪念有什么不通的?在家里端一碗水对着哭像什么样子可笑不可笑呀?
王十朋祭钱玉莲,相当于贾宝玉祭金钏,林黛玉看了自然心里不是滋味,贾宝玉你怎么就对金钏那么上心呢,是你什么人啊?所以冷嘲热讽的。林黛玉实际上并不知道宝玉干什么去了,这是一种虚拟的叙事,有点像一个小寓言,虚虚实实的写的太有意思了,神出鬼没的。宝钗人向来比较大方,不会随便就把醋瓶子翻倒了,但也不好反驳林黛玉的那套说词,所以不答,贾宝玉给王熙凤敬酒,赶紧把黛玉的话题岔了过去算完事。
一定会有人说:林黛玉评论《荆钗记》怎么就是冷嘲热讽了?完全就是和金钏心心相印嘛。林黛玉对金钏不可能那么冷酷,这太有损光辉形象了。大家喜欢林妹妹,无法容忍负面解读,可是看完全书曹雪芹说黛玉的负面到处都是,远不止这一处。曹雪芹说了很多林黛玉的坏话,但大家还是喜欢她,这是为什么呢?
王熙凤的生日过的是太圆满了,尤氏,鸳鸯,赖大母亲等等轮着来敬酒,连贾母都差点亲自下来敬,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只见宴席上到处热气腾腾,一片欢声笑语,王熙凤的人生到达了成功的顶点。她以后将会怎么样呢?不会急转直下了吧?看下回分解。
这回上下两部分没有别的,纯粹就是对比:寿和亡,金和土,尊和卑,冷和热,轻和重,全都在两个极端上。此回重心在金钏身上,但故事讲的很简练,没有一句废话,而王熙凤攒金庆寿就不管那套了,有用的没用的肆意铺陈,但不管铺陈的再怎么繁琐也只是陪衬,是讲故事的背景。攒金庆寿是形式,撮土为香才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