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莫冠婷
94岁老人被抱到银行网点做人脸识别,一位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导致出行受阻……在社会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老年人被智能技术所困的现象也日益突显。如何消弭“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也享有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记者了解到,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之后,全国各地聚焦老年人因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而在出行、就医、办事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纷纷推出新举措,努力让老年群体生活更便利。
广州老人刷身份证验健康码,春运乘车享方便
1月28日是2021年春运首日。9时许,70多岁的黄伯来到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走进刚启用的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长者绿色通道,将身份证放在识别设备上方,停留2秒后,粤康码信息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绿码,他顺利进入客运站。黄伯连连点赞:“我的手机不能上网,来时还担心出示不了健康码,不让上车呢。没想到用身份证刷一下就办好了,真是方便。”
62岁的韩叔赶着从广州回湛江,对车站推出的这项服务也称赞有加:“手机扫码有时候网速不好就扫不了,有次我试了十几分钟都没扫出来。现在刷身份证,方便了很多!”
广东省汽车客运站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客运站的客流群体中,老年人占比约6%,常常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不会出示粤康码、穗康码的老人,给出行造成麻烦。这次健康防疫核验系统在省汽车客运站首次推出,只要提供身份证,一秒查验、快速进站,不仅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车站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该系统主要有四大亮点:更贴心——无需手机扫码,只需刷身份证就能通行;更便捷——通行效率从以前的数分钟压缩到“秒级”;更安全——人、证、码“三合一”查验,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更通用——可在全国推广。
据了解,除客运站外,广东目前已在养老院、医院、商场、银行、社区出入管理和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广使用了该系统,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春节前广东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刷身份证出入
目前,广东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147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3%。
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月,省厅充分发挥省养老服务部门间联席会议作用,在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支持下,联合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深入调研了解老年人最急迫、最强烈的服务需求,于2020年12月30日全面升级改造推出了健康防疫核验适老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刷身份证进行出入登记和核验健康码(粤康码),验证过程仅需2-5秒。如果老人忘记携带身份证,也可通过输入身份证号完成自动核验。
该负责人表示,计划春节前在全省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实施刷身份证出入登记和核验健康码(粤康码)。同时,今年内要求有条件的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要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老年人提供读取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便捷服务,并将此作为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的必要条件。
全国各地适老化改造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记者了解到,除广东外,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推出了多项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1月22日,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用50条举措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在清单中提出,要保留老年人习惯的纸质车票、门票、证明等凭证,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做好人工服务。同时,相关机构、厂商要加大老年人专用智能手机、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等智能产品的研发,针对老年人特定障碍、困难和需求,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生活娱乐、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网网站、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使用体验。据了解,江苏省还开启了老年人智能化培训,开发一批适合老年群体的智能设备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南京市推出“我来教您用手机”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专项行动。
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数字鸿沟”作为关键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1月25日公布的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也包括了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该项目将由上海市民政局、市大数据中心负责,到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各区、各街镇全覆盖,累计完成100万人次目标。
2020年9月,由四川省民政厅牵头出台了《四川省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2020年10项行动及任务清单》,全面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这10项行动包括:数字化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行动、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行动、传统出行无障碍行动、公共文化设施便捷服务行动、金融机构网点适老化升级行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足不出户”行动、老年人医保经办服务优先行动、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圈打造行动、老年人网络安全教育保障行动、智慧为老服务队伍培育行动。
代表委员建言:改善外部条件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便利
在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如何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纾困也成当地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消除“数字鸿沟”不是让老年人完全脱离数字生活,而应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让老年人更多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说,让数字红利惠及老年人群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数字鸿沟”社会支持体系,逐步缩小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要将数字化服务纳入基本公共设施,纳入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中,开发更多适老化新技术新产品。
江苏省政协委员金云女建议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两条腿”走路,既要鼓励老年人使用新技术、拥抱数字生活,也要兼顾一些老年人对传统线下服务的需求,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选项。另外,社区也应提供更多的帮扶服务,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智能手机培训、网上兴趣群组等,充分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
上海市政协委员高向东建议,技术上要积极探索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软件,设计推出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用手机”,降低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门槛。还可以考虑设计家人远程控制老人智能手机的功能,由子女远程帮老人进行各种复杂的手机应用操作。
社区是老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应成为消除“数字鸿沟”的主阵地。多地代表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数字生活的适老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社区作用,开设老年课堂等,帮助老年人了解掌握智能技术,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
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工程,对待老年群体的态度也最能体现社会的温度。在社会各界合力消除“数字鸿沟”后,老年群体的生活也将更加便捷幸福。
但愿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让那些把老年人阻挡在数字化大门之外的情形少些、更少些,让类似老年人刷身份证就能畅享数字化便利的场景多些、更多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2.2)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体育总局
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港澳办
国研室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气象局
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
信访局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能源局
国防科工局
烟草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林业和草原局
铁路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中医药局
煤矿安监局
外汇管理局
药品监督管理局
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