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主义存在于19世纪80~90年代,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一群美术家,反对
印象主义
和
新印象主义
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外光和色彩,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成的观念,强调作者主观的重要性。他们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客观物象,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
一般被称作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是
保罗·塞尚
、文森特·梵高和
保罗·高更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不属于同一社团或派别,他们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他们被冠以“后印象主义”的称号,仅仅是后人为了把他们和
印象主义
区别开来。
[2]
19世纪后期
塞尚
、
高更
、
梵高
等人,都以
印象主义
起家,后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并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上都是各自独立的。塞尚在法国南部,高更于1891年去
塔希提岛
,梵高则在
阿尔勒
的农村作画。后印象主义完全摈弃了
自然主义
的态度,
[4]
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绘画并非仅限于描摹肉眼看到的对象,而是要通过造型和色彩来表现人内心的感受,揭示人的主观世界,后印象主义色彩的突破在于它摆脱了对客观物象固有色的依附,使色彩本身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语言,这意味着画家在创作中越来越强调自我感情和思想,越来越主动地掌控画面。
[3]
“后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英国艺术评论家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
馆长福莱提出的。
[4]
他想对
保罗·塞尚
立论,就需要一个新术语。几十年来,法国人并没有将后印象主义三杰(塞尚、高更和梵高)和
印象主义
加以区别,因此只是采用这一术语把他们和那些印象主义的主要名家区分开来,而非概括他们共有的风格。
“后印象主义”一词的广泛流行和弗赖伊于1910~1911年在伦敦举行的“马奈和后印象主义画家们”这一展览有关,这个展览引起了英国艺术家的热烈争论并促使
英国画派
伦敦社的建立。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对20世纪西方的艺术有直接影响。
塞尚注重理念、结构,注意画面的建筑美,孕育着
立体主义
的因素。
梵高
、高更注重感情,强调色调的美和艺术表现的象征意义,对
野兽主义
和
表现主义
影响很大。如果要寻找20世纪
抽象主义
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塞尚给几何形的
抽象派
以启发,
高更
和梵高则被抽象主义中直抒感情的一派所推崇。由于
塞尚
强调主观创造性,否定模仿自然,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推崇为“现代绘画之父”。
虽然
保罗·塞尚
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
印象主义
画家一起展出作品,但“后印象主义”仍是一个方便的术语用来突出这三位后来的画家,而且他们也确实与
印象主义
艺术家群体十分不同。
[2]
[1] 陈燮君.“回归自然”的巴比松艺术 “启迪现代”的印象派哲理[J].上海文博论丛,2013(04):10-27+6.
[2]
后印象主义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
[引用日期2022-06-25]
[3] 王海燕.论后印象主义的色彩[J].美术大观,2016(06):54.
[4] 常雅倩.后印象主义的主观情感表达[J].美与时代(中),2017(11):61-62.
[5] 沈超,常伟廷.后印象主义艺术与情感的双向交汇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21(24):56-57.
[6] 王海燕. 论后印象主义的色彩[J]. 美术大观, 2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