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淮海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杨秀英
淮海戏
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今已有
两百多年的历史
。
淮海戏
唱腔的特点
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
“拉魂腔”
之称。
淮海戏的一些
表演身段
明显脱胎于
苏北农村生活
,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淮海戏的内容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家庭伦理戏、男女情爱戏和公案戏。
图 |
淮海戏又名“拉魂腔”
杨秀英1941年出生在江苏省泗阳县。7岁时,父亲不幸因伤寒病去世,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哭瞎了双眼,母亲一人支撑起这个家,养活着杨秀英姐妹俩和奶奶。11岁时杨秀英开始学唱淮海戏,因为模仿得像,唱得好,她很快被吸收进业余剧团。
只是那时,谁也不曾想到:
一个身世凄苦的小姑娘会在日后的淮海戏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
图 | 杨秀英演出淮海戏《皮秀英四告》
14岁时,杨秀英进入泗阳县淮海剧团。虽然唱得好,但是她在舞台上却站不稳脚。
童年时,杨秀英就患上了骨结核病,因为家境贫寒,拖延着不曾治疗,几近病危。
最终,剧团给她治好了病。
重回舞台的杨秀英发誓以淮海戏报答这份似海恩情。
杨秀英18岁被选入江苏省淮海剧团,在这里,杨秀英一边学习一边排戏,集花旦、青衣、刀马旦、老旦、小生等行当于一身。
由她主演的淮海戏《节妇吟》被江苏电视台拍摄成电视艺术片;主演的传统戏《三拜堂》、《皮秀英四告》、现代戏《生死怨》、《儿女情》等近十部剧目先后由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播放;并有近二十个剧目的唱段分别被录制成唱片、盒式磁带发行,在淮海戏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9年5月,杨秀英被授予淮海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退休前,杨秀英已经带出了一批得意门生。
退休后,她也从未停下步伐,用自己的力量不断扩大淮海戏影响力,
继续实现她要用淮海戏报答社会的那一份承诺。
图 | 杨秀英演出淮海戏《樊梨花点兵》
图 | 杨秀英演出淮海戏《乌江悲歌》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联合打造
非遗传承主题
大型电视专栏《传承人》
守住民族之魂,讲述非遗背后故事!
2021年 《传承人》播出时间调整为
周日18:25(首播)/ 周四11:45、18:40(复播)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新闻、节目、嘉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