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个回答
最近郑渊洁还是蛮火的,宣称发表作品会被侵权,而后宣布自己封笔,不再发表作品。里面固然也有正当维权,但无理取闹也并不少。譬如这个“舒克天昆百果”,只是与产地相关联,亦不存在使用其人物形象。
第一个案例是“舒克天昆百果”商标案。新疆某公司为自己销售的红枣等新疆特产申请了“舒克天昆百果”商标,因为红枣的原产的是新疆图木舒克市。但郑渊洁方认为此商标侵权,进而对这个商标提出无效宣告申请。最开始,商评委支持了郑渊洁方,但新疆公司不服,提起诉讼后,结果却有了反转。法院认为此商标中“舒克”与其特有产地具有关联,并没有不当使用皮皮鲁公司版权形象的故意,因此判新疆公司胜诉,至此“舒克天昆百果”商标得以保存。
不过我觉得可以更进一步,向这个市名发起版权案,毕竟郑渊洁童话作为宇宙起源,图木舒克也是侵权行为。
为一己私欲也好,为后世谋福利也罢,都是其个人选择,我倒是对此兴趣并不大。作者私德如何公德如何,大多时候,对一部作品而言,其实都是负作用。
只不过这种过于执著版权行为,倒是想起了另一个版权流氓,上海美术电影厂。
不知现如今是否还在做着这些事,只是以前确实是做过这类事,譬如有个人,在公众号上写了篇与葫芦娃相关文章,而后便被上美版权发律师函索赔。
2017年年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发现,某网络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娶个苏州姑娘,就等于娶了七个葫芦娃!》一文,并在文中打比方称“打老公时是大娃、八卦时是二娃、逛街时是三娃……”等,其中依次选用了7个葫芦娃的形象作为配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认为该公司侵犯了其“葫芦娃”角色造型美术作品的著作权,遂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提出了停止侵权、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10万元等诉讼请求。 [1]
暂且抛开这些事,把时间拔回以前,大约是二三十年前,即九十年代,上美与郑渊洁有过一段合作过去。那是一段属于共赢的时光(仅限制作动画期间),观众中所记忆深刻的上美动画,大多都出自那时。后面即使仍旧产出优秀作品,但似乎能较少意识到是上美动画,譬如《大耳朵图图》。主要是后面卖身过去,少了以前的那种质朴味,多了些商业化以及工业化。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当这二者相遇,肯定是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此火花即可以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亦可以是戏外,整部作品结束之后。
《舒克贝塔》,即在其背景下所产生。
正文
上美的舒克贝塔动画改编自郑渊洁童话《舒克贝塔历险记》。郑渊洁一些童话素有“暗黑童话”之称,与上美动画当中的一些“童年阴影”倒是有一些相似之处,郑渊洁童话当中出现在非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血腥之类的情节还是有一些的。
而舒克贝塔,这个倒是有些特殊。舒克贝塔其中风格大约变了几次,上美改编的动画里,只包括了前57集,这里面的倒是挺阳光并且积极向上的。而在后面,在一百集之后,据萌娘百科说,变到了郑渊洁风格之中的那种暗黑风格。
这里稍微摘抄一段。
一个中年妇女被捆在椅子上,两个蒙面大盗正在翻箱倒柜找东西。
“说!钱放在什么地方?”一个蒙面大盗问妇人。
女人的嘴被堵着,她摇头。两个耳光。女人的鼻子出血了。 贝塔不忍心看这种场面。 [2]
回到动画的内容,舒克和贝塔,指的是两个老鼠,开飞机的舒克,以及开坦克的贝塔。
整体的内容都 比较健康向上,各类情节也一如即往地宣传正能量,原应该我用这么古老的词语。主要是前面的风格与后面的黑暗风格,差别还是有一些的。
舒克的开始是一个认可的故事,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一个有着差出身的,去得到他人认可的故事。
舒克是一只老鼠,一只人人喊 打的小偷老鼠。虽然舒克并没有偷过东西。
当他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当小偷时, 其母亲回答道,因为这是我们一族的天性。
或许这就是老鼠的宿命,其母亲如此想。
舒克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不想这样,不想作为一个小偷活下去,他也想活在阳光底下,与其他动物一般,能能享受做动物的乐趣。
要改变谈何容易,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舒克深深明白此理,所以平时舒克会将自己包装起来,或者说,是乔装一番,让他人认不出自己是老鼠。

得到了飞机之后,舒克便开始了其助人之旅,或者说也并非一开始是助人,而是有交换的。

他帮助过一个蚂蚁,虽然帮助之后,对方莫名地骂了句老鼠,舒克很伤心,但还是默默承受,一直在做着事,去帮助蜜蜂,或者说不能说是帮助,只是劳动所得。
最后被大花猫戏弄,并将其身份揭穿给蜜蜂时,蜜蜂讨厌抽象的老鼠,但是接纳了作为“舒克”这个具体的鼠。
童话是美好的,好人有好报,好鼠亦然。
贝塔与舒克情况则完全不一样,贝塔只是一只老鼠,一只让人讨厌的老鼠,一只在房子里被猫玩弄的老鼠,找不到饭吃的老鼠。

而改变这一现状,让贝塔成为贝塔的,是贝塔所遇到的,坦克。
自从遇到坦克以来,贝塔反过来折磨那个曾经折磨过他,让他饿肚子的猫,也由此踏上了外出之路。借由坦克释放出其恶劣天性的贝塔,在外面与舒克相遇、相打,并最终相识。
二者的冒险之旅也由此展开。
即使是中间猫国老鼠吃猫肉时,也并没有展现出杀猫之类的情节,只是用一些简单的肉片便带过去了。总体而言是处于一种克制的状态。
这是一个认可的故事,一个出身不好,被打为反动分子小偷的后代,一个世代为偷的家族,自我认知只会为偷的家族,去改变自己,不再做以往的事,立下誓约不再去做以往的事,去帮助他人,花费好几倍精力。有句许是这样说的,舒克需要花费好几倍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哪怕是成就之后,他也没有切割其自身原生家庭。
他回去看他父母时,他父母为其感到骄傲,虽然还是在偷东西,但还是希望其能好好做人。
在其父母快饿死,又被大花猫堵住出路,舒克为了其母亲,没有死板地坚守原则,还是拿东西给其父母吃,并最后任由大花猫发落。
好在这舒克贝塔的世界里,努力付出,是有回报的。森林里的人都认可了舒克,哪怕舒克真的偷东西了,也是认为其是情有可原的。
这是个美好的世界,舒克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而成立了舒克贝塔公司,让更多以偷为生的老鼠,可以摆脱原来的本性,能用自己的劳动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成为一个受尊重的鼠
舒克便是这样的说鼠,或者说这样的人。
虽然在猫国里原创了一个菲菲老鼠,总体而言,情节还是不存在大幅改变的。
我不是福瑞控,但我还是得说一句,看到有个朋友的图后

然后看多几眼白鼠,就发现……还挺涩的。
这真不是我的错觉,其他女性角色,譬如咪丽,这只白猫是很普通的小孩装。


而菲菲,从出场的第一刻起,她就是用来展现女性魅力的。
首先是,她因为太漂亮了,一开始在监狱中和舒克贝塔相遇时,就说清了她想被白鼠收为王后才会被关在这里的。
似乎时刻在展视这个作为女性的魅力,比如说她的衣服似乎在刻意展示她的身体曲线

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女性的美丽。


后面看着贝塔带着菲菲去帮咪丽的时候,咪丽因为贝塔走了,没老鼠被主人抛弃了,(没有了老鼠,要猫有什么用)。而后贝塔回去与咪丽上演了一场《猫和老鼠》里的猫鼠合作,让其主人家相信自家是一直有老鼠的,而咪丽是有作用的,这便是养寇自重的动物版。
不知是觉悟不够,还是吃贝塔的醋了,后面离开了贝塔。
以至于看着看着,就感觉舒克和贝塔会与她组成三角恋,毕竟中途舒克和贝塔都 抢着让菲菲去坐他们的载具。在最后还是刹住车了,不过我倒是磕上了贝塔和咪丽,,猫和老鼠的经典题材,曾经欺负过贝塔的咪丽,良弓藏后沦落到被各种猫欺负,而在那刻,是贝塔挺身而去,去救咪丽。
还是贝塔还帮咪丽回归主人身边,二者自然成了最好的朋友。
舒克新开了个公司,而后招人时,又有一堆老鼠被菲菲容貌所折服。
新增的角色,更多的是为了展视一个对猫有畏惧,服从于自身天性的老鼠,被舒克贝塔影响,开始全新的生活。
最后剧情定格在人鼠之战,人与鼠之间,人要灭鼠,鼠要杀人,而只有舒克和贝塔,都不想这样的事发生。
他们守候了人类和鼠,哪怕最后成为了二者的敌人,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善良的鼠。
画面是一如即往90年代上美风,已经是上美能做到其最好的水平了。
这二者的合作毫无疑问是双赢选择。
郑渊洁童话大王并非浪得虚名,其原作底子是相当不错的,童话的内容也非常适合改编成动画的。
拟人化的鼠,积极向上的童话风,儿童也能够理解的,不算降智的动画,让这个IP沉寂几十年后,再次改编时仍能获得较好评价。
上美影最后还能产出这类「上美影风」,那个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留了让大众印象深刻的动画,我认为还是极大提高了郑渊洁动画、以及其个人的知名度。
换一家制作公司,即使仍能动画化其中的动画,便再无当时上美的影响力,以及其独特的上美手绘风格。
在其之后
一部作品最好的结局是让其结束,我是一直如此认为。
续作,多年以后的续作, 尤其是动画这种非单人创作的,经过多次重组解散,甚至换了其制作公司,一般都没什么好结果。理论上,是这样的。
舒克贝塔,作为上美其经典作品,其后续亦逃不出这两个经典操作,版权和续作。
当版权流氓遇上版本斗士,尽管当时的版权流氓并非版权流氓,不过这二者相遇也确实擦出了火花。
争执点在于,上美根据原作小说创作出来的形象,用于IP授权时,是否和原作还有联系,还需得征得原作者同意。
上美的回答是不需要,所以早在三十年前,出版了舒克贝塔的图书,在十年前也出版了图书,甚至在几年前还授权去出图书。
上美影随即发表声明回应,表示其系《舒克和贝塔》动画片及舒克和贝塔动画形象的著作权人,有权将舒克和贝塔动画形象授权他人使用,该授权行为系上美影行使自身拥有的著作权,并未侵犯原著作者的文字作品著作权。
而郑渊洁认为需要,就连舒克和贝塔这两个名字都不能用,你竟然还拿我的人物去授权,去出版书,这是一点都不能忍的。
3月14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发表一则公开声明,指责烟台优尼福瑞服饰有限公司(下称优尼福瑞公司)未经其授权生产销售“舒克贝塔”联名款服装,属于严重侵权行为,同时将矛头指向此次IP授权的源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称上美影)。郑渊洁表示:“著作权法规定,改编作品的著作权人使用改编作品行使其他权利时,需征得原著作者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上美影无权单方授权第三方使用‘舒克和贝塔’用于经营。”
在近三十来的纠葛后,上美和郑渊洁之间的事也被戏称为连续剧,
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上美影持续授权,甚至注册商标。
事件的起因是美影厂单方授权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根据《舒克和贝塔》动画片改编的连环画《舒克和贝塔》,这让毫不知情的郑渊洁十分生气,一纸诉状将二者告上法庭。1996年5月3日,北京市版权局裁定上海美影厂和中国电影出版社侵权。收缴销毁侵权出版物。中国电影出版社向郑渊洁赔偿两万元。
2008年,美影厂授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根据动画片改编的连环画《舒克和贝塔》;2011年,美影厂将《舒克和贝塔》动画人物形象授权美特斯邦威联名;2014年,美影厂注册了第14761540号“舒克贝塔”商标,并在2015年9月获得了专用权;2016年,美影厂再度授权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舒克和贝塔》连环画。
而郑渊洁则是你来一次我告一次。别的时间不多,但维权的时间比比皆是。写作是副职,维权才是正经事。最近把副职停了,贯彻正事。
面对上海美影厂的动作,郑渊洁方也不甘示弱。2008年,国家版权局裁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侵权成立。销毁侵权出版物并进行高额赔偿;2016年郑渊洁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对第14761540号“舒克贝塔”注册商标提出无效宣告申请;2016年,国家版权局认定美影厂授权的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舒克和贝塔》侵权,下架和销毁所有侵权出版物并进行赔偿;2017年,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美影厂第14761540号“舒克贝塔”商标注册无效。
有了版权问题之后,郑渊洁自不可能再与上美合作,动画也在那时搁置了挺久。
2010年,郑渊洁成立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是郑渊洁之子郑亚旗。
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著名作家郑渊洁作品的独家版权。
围绕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等郑渊洁童话人物、故事进行品牌开发、运营。业务主要涉及出版、影视、互联网和授权四大领域。 [3]
刚出来时,被很多人吐槽这个3D画风。
选择3D是情理之中,这类少儿动画,在18年19年(直到现在)的最好选择都是3D动画,手绘相较而言成本会更高,并且国内的原画师从事这类相关工作也较少。
况且从成片来看,也并没有丑到那里去,或者说是更符合目前少儿动画的主流,更准确而言,是趋势。

相较三十年前,动物更加拟人化,更加迪士尼化。

猪猪侠的画风发展到现在,已经成功地从猪,进化成人了。其实不能称为成人,只能说与人很相似。

猪猪侠虽然也换过制作,但好歹也是一脉相承,也曾有三猪同框过。

相较以前,猪身瘦了,猪脸窄了,猪鼻子小了,离成为一只人或许还得再迭代几次。
由于画风以及画质提升,同框的另两猪也与以前并不相似,现如今在微信较火的,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称之为,有点类似。


碍于童年滤镜,我看现在倒是越来越不顺眼。
相较而言,完全独立出来,与上美没有半毛关系的,皮皮鲁公司和企鹅影视合作的,倒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动画中的舒克贝塔的人物形象,虽说不能说是属于上美的,鉴于上美和郑渊洁各种版权纠缠,很难说不是刻意而为。即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版权“纯洁”,又是划分界限。
一开始因为3D建模评价过底,而之后则是因为各方面都处于一种没有拖后腿的存在,还有原作打底,加上受众对上儿童,所以最后的评价还不错。
不过则远比不上上美所制作的舒克和贝塔,倒不是说我有童年滤镜,而是大致扫了眼剧情,便能知道其节奏是相较缓慢的,像《舒克和贝塔》那般毫不拖泥带水的剧情推进方式。
此后一连出了四季,还宣称要出电影剧场版。
今年年初放出了预告片,大约,可能,应该,也许是今年上映。

只不过我对此兴趣不能说不大,只能说没有。换了画风的IP,还没有情怀加持的少儿动画,似乎是没有去看的动力了。
舒克贝塔,上美与郑渊洁童话的一个美好交界处。自身童话被改编为动画,亦是精品概率很大,上美亦有一个良好剧本,二者不说一拍即合,亦能称得上是合作愉快。不过其后面翻脸依旧,这是上美逃不出的恶咒。
上美的各种经典TV动画,或者说是我认知中的经典动画,都基本写完,或许有令我满意的,有的错误挺多。
继续未完成的上美动画之旅,现已大致是完成,似乎只剩个《邋遢大王奇遇记》。
参考
没什么好评价的。
郑渊洁最大的毛病,就是他的童话“图像化”(动画、漫画、杂志插图封面)的过程,始终没有把人物形象立起来。
我最早看皮皮鲁是他坐二踢脚上天,插图是瘦瘦的男孩。而同时,郑渊洁还出了连环画,画的……完全不一样。后来郑渊洁非常有远见的开了公司,卖周边赚钱,就有皮皮鲁和鲁西西T恤,两个类似金童玉女那么大脸盘子的头像……顺便说句,那T恤我初中有同学买了,质量真差。
《魔方大厦》有一段时间网上夸的厉害,都是说动画风格吧啦吧啦,其实魔方大厦也出过连环画,画面相当好,但是画风人物造型和动画片完全不一样。
画风最统一也是最精美的大概就是《大灰狼》了,毕竟杂志里就两个画家,丁小幻和孙移风。
舒克贝塔也是,最早是老鼠形象,动画形象有点往米老鼠靠,杂志插图……插图是郑亚琪画的那叫什么玩意。
现在又搞什么皮皮鲁乐园还是啥的动画,前年我还在电视上看到,皮皮鲁形象又变了,经典的大脸盘子没了,舒克贝塔又变成普通老鼠脸。
我觉得他太爱钱了,早期自己没有公司,书啊,连环画啊,反正能赚钱就出,也不管人物形象。
后来不知道捧儿子还是抠门,用郑亚旗那惨不忍睹的画当插图。
成立公司后可能是感觉非常良好,有钱,还是电视台少儿节目常驻嘉宾,所以杂志上插图能用自己照片!还有一堆用电脑画图拼凑出来的图样!
他全盛时期,都没想着把自己笔下人物形象固定下来,现在再讨论动画片有什么意义呢?新读者没有,老读者一看现在的动画形象和自己小时候不同,也不会带孩子看了。
真是可惜啊,早期的童话,魔方大厦,旗旗号,最早的皮皮鲁和鲁西西以及舒克贝塔,真的富有想象力。绝对不是后期的被人称为“小黄书”的玩意能比的。
如果他当时别那么抠门,好好找人设计下人物形象(真的,《童话大王》杂志里插图太难看了,郑渊洁大概审美不行),完全可以不要写后边成人童话,躺平靠ip赚钱的。
飞机,坦克,轮船,骑摩托车的狼;我曾经是个孩子,我用纸盒做做直升机,用瓦楞纸卷坦克履带,我现在做手工还是喜欢做船。
真的,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