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刀见笑》?

关注者
108
被浏览
144,445

15 个回答

刀见笑是乌尔善第一本片子,改编自安昌河小说《菜刀传奇》。
片子用了话剧演员刘晓晔和韩鹏翼,带来一本话剧和片子融合的实验性电影。

---
原著讲了这么个故事:
一日,老者拿把菜刀找到铁匠十八锤,让他把刀炼成铁水。
十八锤察觉刀是神器,不肯炼化,老者就讲了菜刀背后的故事。

菜刀起源:
混世魔王有两件宝贝,无敌铠甲,无匹战马,就缺一把好刀。他拿着别人进献的玄铁,请大师铸刀。
刀将成时,大师要以无敌铠甲试刀,要以无匹宝马血祭。
刀成,只是把菜刀,甲和马却毁了。
大师想让魔王止杀。

菜刀一宗罪:
菜刀传入厨师八大铲之手。
聋哑青年的父亲死于元帅之手,为了报仇,青年学得八大铲全部手艺,毒死八大铲,利用给老饕大元帅献菜的机会,刀剐大元帅。
然而元帅一死,再无带兵之将,百姓涂炭。这是菜刀一宗罪。

菜刀二宗罪:
元帅死时,一名部将把菜刀传承下来。到了刀客那一辈,武艺败得差不多了,刀客依然想无敌于天下,却屡战屡败,都没一把像样的刀。
此时他发现祖传菜刀,削铁如泥。他用刀先后杀了大胡子刀客,挑战了一刀仙,称霸武林。
刀客贪财,招了有钱的徒弟,徒弟和他老婆厮混到一起,最终刀客被徒弟杀死。这是菜刀二宗罪。

菜刀三宗罪:
十八锤听完这故事,决定炼化菜刀。
炼化后,老者告诉十八锤另一个故事。
有个打铁师傅制造铁器以快准闻名,然而这师傅并不会打铁,他只是拿菜刀,依形状把兵器削出来。
师傅死时,找来两个徒儿,谁打铁打得快,就把菜刀传给谁。十八锤的祖先胜出。老者祖先输了,偷了菜刀,远走他乡。
老者让十八锤炼化菜刀,江湖人知道十八锤有神器,却不知刀已没了,一定会上门骚扰,从此十八锤不得安宁。
故事讲完,老者正在得意,十八锤告诉他,他并没炼化刀,这只是骗他的。
老者被毒死,十八锤重新拿回了祖先被偷的刀。

---
电影改成了贪嗔痴三个故事:

嗔的故事 ,还是青年学厨杀元帅,只是 元帅改成公公,故事是圆满的,立意有些下滑

贪的故事 ,是菜刀起始,改成刀神儿子自掘祖坟,挖出玄铁,想炼成宝刀,无敌于天下。他不知道,玄铁不是盒子里的铁,而是盒子本身,打了把烂刀,一战刀就断,败亡。这 个故事比原著有意思

全片重点,是痴
原著从头到尾,都没有痴,怎么办呢?借第二宗罪的故事背景,从头改故事。
杀猪匠爱上青楼头牌,头牌却被一刀仙占为己有。杀猪匠从青年厨师那得到菜刀,杀了一刀仙,把头牌占为己有。然而头牌并不爱他,拿了菜刀,与青梅竹马远走高飞。
骑士屠恶龙,骑士最终成了恶龙

---

痴这个故事,主角不是张雨绮,而是话剧演员刘晓晔(杀猪匠)和韩鹏翼(杀猪匠朋友) ,孟京辉的两大台柱子,带来了富有话剧味的表演,戏剧冲突,也更偏向话剧。
话剧的特点,不是故事,而是语言。
电影的整体基调,在讲故事,而非语言。
融入前两个故事的人,会觉得痴这个故事,语言上特别细琐,甚至呱噪。
而常看话剧的,有觉得另外两个故事基调太平,戏剧冲突不明显,语言没意思。
话剧融于电影,实验性很强,风格化太明显,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吧。

说一个可能是对所有电影来说都合适的想法:都是人生无常罢了。

独孤擎天杀人杀弟掘老爹的坟,不过就想拿天下第一刀做天下第一人,不想却被一个猥猥琐琐斗鸡赖皮的老铁匠阴了一把,这一把,就挂了。

谁想得到那个盒子才是宝贝?

就像谁想得到身边那个看起来废物一样的哑巴才是个深藏不露的神厨?

啊不对,那个五短身材一般作为调剂品龙套出场的蛤蟆眼老头才是厨神。

聪明伶俐会混日子的其余六个徒弟一个也没得到真传。

太多意想不到,可命运偏偏如此。

费尽心机接近阉贼,为此不惜弑师,偏这时候阉贼死了;

阉贼本身也是个奇葩,威风八面生杀予夺,最后掉粪坑里还不忘呵斥身边的粹碎,于是,被平时动动嘴皮子就能灭了的一帮粹碎给灭了。

最可怜的还是那屠夫——

春风一度深陷风流窝,正常;

恶人出现遭其痛打滚粗,正常;

被周围奚落调戏看不起,正常;

照正常逻辑,这位少三两同志活该认怂洗洗脸第二天继续杀猪卖肉挣些个少三两的钱,正常;

可谁曾想他拿了宝刀?

谁曾想还真逆袭?

万万没想到,

逆袭过后原来是被人当枪使?

看到笛师出马我当时一口老血喷出来,内心又唤起了当年当备胎的悲惨回忆。

是啊,当年也曾鞍前马后甘作炮灰,抛头颅洒热血之后原来真的成了炮灰,还要看别人以爱情之名屁事儿不干坐享其成。

凭什么?

(笑)

都是人生无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