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事事追求完美的黎坚惠,如今在时装和时装写作界也可称得上顶尖,而此次出版的《时装时刻》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她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她是由何而来,时装是一个势利的世界,而深入其中的她,也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清醒态度。
维基百科上对黎坚惠的定义是“独立有见地的香港资深传媒人、跨媒体文化人,堪称潮流文化先驱。”她从15岁开始写乐评,在香港大学读完比较文学之后开始在《外》做编辑,办过时装杂志《Amoeba》,也担任过电台DJ,以及无数电影、广告和唱片封套的形象顾问,现在大部分时间在为香港及内地各大杂志报纸撰写专栏。
她曾经对采访她的记者说过:“我喜欢做最top 的事,读顶尖的学校,毕业后在当时香港最top的潮流杂志工作,如今出书也选了香港最大的三联书店来出版,包括访问时,我都希望你们能派一个最好的编辑和摄影师来。”的确,事事追求完美的她,如今在时装和时装写作界也可称得上顶尖,而此次出版的《时装时刻》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她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她是由何而来,时装是一个势利的世界,而深入其中的她,也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清醒态度。
Q:08年秋冬买得最得意的单品是那些?有什么新季新款已经看上的吗?
A:基本上我已经不太会买错东西了,所以每买一件都是我喜欢且会一直用的。如果要说利用率比较高的就是我脚上穿的这双Rick Owens 长靴,你看我出门旅行都会带着它们。我不爱穿高跟鞋,太累,不过这双真是既有型又可以穿得十分舒适,我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穿着它们走路。新季新款里,Prada的度假系列挺漂亮的,有一款蛇皮质地上镶了人造水晶的手袋我很喜欢。但说实话,我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也不高兴上街闲逛购物,有新货到了相熟的店员会打电话来叫我去看,我最常去的是香港安兰街上的IT,因为店员都十分熟悉的关系,逛起来很轻松,不需要特意打扮成“潮人”就可以去。而有的店虽然所谓的时装人都爱去,我却因为不喜欢店员态度而很少光顾,除非有独家产品,不然不会去,这可能是通常说的气场不合吧。
Q:这本《时装时刻》里有许多你以前的照片,现在的你突然看到过去的照片,会不会觉得当时有些土气?
A:除了这次写书的关系,我基本上不会翻以前的照片出来看,我不喜欢挑剔自己,因为工作和生活都很辛苦,再去挑剔过去的自己真是雪上加霜。而且我始终认为什么年纪就做那个年纪该做的事情,就好像当时我的思想告诉我,衬衣服就该那么衬,不能以现在的潮流眼光和品位程度去看待当时的打扮。
Q:作为一个自己办过杂志的人,你现在还阅读杂志吗?读哪些呢?
A:作为一个“时装人”,时装杂志当然还是常常要看,包括很多时装网站我也时常浏览,吸收讯息是很重要的。但很多以前一直阅读的杂志比如《Vogue》的美国版、日本版和英国版现在似乎都已经有陈腐味,太过一成不变了,永远是一样的版式和属于时装圈小范围的话题,我把它们归结成“模式化”三个字,我喜欢的有关创意的部分已经少之又少,包括以前十分喜欢的《装苑》也有这种迹象了,我想除了编辑们的模式化操作之外,广告商的影响也很大。最近比较喜欢的杂志是来自瑞典的《Acne Paper》,它里面的英文写得很棒,图片也有新意,还未有模式化的嫌疑。另外,香港的《饮食男女》我也喜欢,有香港本地的各类信息提供,我自己也在上面开了专栏。
Q:很多女孩子在家里喜欢对着镜子衬衣服,你作为一个时装爱好者也会这样吗?
A:现在已经没时间在家里这样玩啦,每次出门的搭配我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完成。但我有个习惯是每次买回一大堆新衣服后在家里剪商标的时候,我会把这些新衫试一遍并做一次性的配搭,有过这一次之后就全部了然于心,需要的时候可以马上想得起来哪件可以用来衬。
Q:你有所谓的时装偶像吗?有过刻意模仿某个人穿衣风格的经历吗?时装品味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A: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完全是因为她本人,比如路人将Kate Moss 的一整身造型完全copy下来,她仍然是个路人。但我很喜欢法国女人的造型,其中《Vogue》法国版主编Carine Roitfeld尤其欣赏。法国女人的随性和浪漫感是很独特的,你在巴黎街头永远看不到她们前赴后继地走入名牌店,也不像美国女性那样“看起来很贵很有钱”的样子,但穿着却始终能有让人多看几眼的想法。法国女人懂得时装是表达自我个性的工具,而不是所谓身份的象征和炫耀的道具。时装品味90%是后天养成的,时装会改变人,它能让人越来越自信,通过积累、犯错和不断尝试,你会知道衣服是用来穿的,而不是用来表现财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