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X4几天下来,除了 Flyme4 的稳定性问题,流畅是基本没问题的,新浪微博官方App,卡顿较为明显,但初步判断是没有为新品 6595 做过优化,期待更新版本或 Flyme4 做一些补救措施。
其实,手机中用什么 CPU,跑什么分,消费者并不需要在乎,你只要知道,这手机不卡,能玩大型游戏就够了。MTK 的劣势是山寨起家,没有高通三星那么高大上,但它已经做的足够出色了,现在魅族需要做的,是 MX4 功耗和散热问题,虽然相较 MX3 都有了质的提升,但还是不够优秀,MTK 应该能做的更好的。
@李楠引用我站文章:
高端路之漫漫,MTK 6595 究竟怎么样?自从魅族宣布 MX4 搭配 MTK6595 之后,这款芯片的名声似乎一夜大噪,从以往只能出现在技术类文章之中出现大踏步的来到了普通消费者的讨论中,而在带来巨大讨论的同时,MTK6595 也遇到了高端化进程的一次重大考验,支持者认为这款处理器在改善魅族的续航以及信号问题的同时还能拉低产品价格,带来魅族与消费者的双丰收;反对者则态度鲜明的认为 MTK 芯片拉低了魅族的逼格,誓死要等待搭载三星处理器版本的 MX4。(图为自 MX4 发布会以来的 MTK6595 的百度趋势)
MTK6595 究竟咋样?
作为联发科技的年度大作,也是联发科技进军中高端的开路先锋,MTK6595 凝聚了联发的众多心血。自从 2011 年 12 月,联发发布 Android 智能手机平台 MT6573,正式进入了智能机领域以来,从未有一款芯片让联发准备如此之久,从 2014 年 2 月份正式在巴塞罗那通讯展上发布以来,时隔七个月,才出现在商用产品上,不难推测这背后的辛苦准备。
在具体性能上,6595 使用 28nm 制造工艺,采用了 4+4 的模式,即 4 颗 Cortex-A17 处理器,4 颗 Cortex-A7 处理器,支持 ARM HMP 异构多任务处理技术,此技术基于 big.LITTLE 之中的 global task scheduling(GTS)——任务迁移技术,实际是通过软件升级,真正实现了八颗核心任意组合工作,并且是独立的、非对称的,可动态侦测工作负载量,智能调节每个核心的任务分配,使高性能的大核以及节能的小核相互协调,必要时八核全开发挥最大性能。
A17 架构作为 A12 架构的替代物,基于 A9 架构发展而来,频率上超过 2GHz,CPU 性能上稍逊于 A15 架构,但由于功耗上进行了改进,所以直接功耗比是优于 A15 架构的。另外 6595 也是联发首次采用双通道技术,32bit 的 LPDDR3 内存,频率约为 933mhz,带宽达到了 14.9GB/s,已经追上了骁龙 801 系列,支持 2K 分辨率。而在直接跑分上,6595 也取得突出的成绩,因此无论是从本身性能上还是跑分上,6595 确实有可取之处。
不过从 GPU 的角度考察 MTK6595,确实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MT6595 采用了的是 PowerVR Series6 的图像处理器,具体型号为 Imagination PowerVR G6200 系列 GPU 核心,其与苹果的 A7 处理器中的图像图像处理器师出同门,不过 A7 所采用的是 PowerVR G6340。PowerVR G6200 的运行频率约为 600MHz,其浮点计算能力大概是 76.8 GFLOPS,而这个水平其实只赶上高频 Adreno 320,和骁龙 801 系列的处理器中 Adreno 330 GPU 动辄 120 GFLOPS 的浮点计算能力还有差距。而 GPU 直接影响着图像渲染之类性能,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影响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消费者反映 MTK 芯片的机器比较卡顿。相反的是苹果一直使用双核处理器,内存空间只有 1G,还能提供良好使用体验,强大的 GPU 水平不可忽略。
MTK 的市场经营
与其说消费者吐槽 MTK 6595 这颗芯片,不如说是吐槽 MTK 以往的「山寨」史或者是「低端」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MTK 这家台湾芯片厂都是扎根低端手机产品,从以往的「山寨机」到今天的低端安卓机,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 MTK 就是低端就是 low 的印象。
这在笔者看来是墨守成规的表现,芯片产业本就是前沿产业,长期以来是欧美企业的天下,无论是 Qualcomm 还是 ARM,或者是 Intel、AMD、NVIDIA 都是来自西方,即便是亚洲企业中做的拔尖的三星跟这些一流企业也存在着差距,而 MTK 能够与之竞争,并取得生存空间,日益壮大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背后离不开技术上的努力和策略上的智慧。
当然笔者也不想道德绑架,用国家地区这样概念去评价一款产品或者一个企业,在现代商业社会之中,MTK 这样的企业,并没有强大的技术壁垒,那么从低端切入,先生存再发展必然是明智的选择。无论是所谓的「山寨机」时代还是今天的低端安卓,厂商对 MTK 的芯片的评价都是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小、成本低,。联发芯片出货量也从 2010 年的 50 万,占国内市场不到 5%;2011 年约 1000 万,约占 10%;2012 年 1.15亿,约 50%;一直到 2013 年约 2.4 亿,由此可见联发的产品还是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现如今的联发也意识到一贯的低端产品限制未来的发展,也在不断尝试向中高端渗透,6595 只是开始,今后我们还将看见更多的 MTK 中高端芯片。
最后回归到 MTK6595,各种参数都是枯燥的,也是死板的,实际用户体验才是检验产品的真理,再抱着低端的有色眼镜去看今天的 MTK 显然是不合适,科技日新月异,眼光也要不断发展,MX4 作为魅族的年度产品,能够选择 MTK 正是最好的正面例子,笔者也认为 J.Wong 的一句话能够很好的概括联发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