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篮
三步上篮
三步上篮是在篮球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的合法的篮球技术动作。很多人都会错误认为运动员的中枢脚移动了球还没出手就是走步,其实这是个天大的错误。 这些人都以偏概全,用“(有中枢脚的情况下)开始运球时球未出手中枢脚不得抬起”这条规则去判断所有的走步违例,但规则对于传篮球或投篮球这种情况不是这样规定的,规则规定“移动时,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也只是说三步上篮时队员可以“跳起中枢脚”和“一脚抬起”。
基本概况:
上篮或者投篮上篮一般称
三步上篮
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台湾地区又称平民射球,因为是最
基本的投篮技术,如果在没有人防守的情况下上篮不入的话会被同伴笑话的。
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
上篮按手部动作,分为单手和双手,正手、
反手
、
勾手
,挑、推、勾、抛、扣等,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
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个字进行概括,既简明扼要,又便于记忆。以右手单手高手投篮为例,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即一大);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即二小);然后右腿屈膝上抬,同昱举球至头右侧上方,腾空后,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即三跳)。与此同时,两脚同时落地,“三步上篮”动作完成。
把“三步上篮”动作要领编成口诀,即“一大二小三高跳,提肘屈腕要记牢,身体凌空球出手,投篮碰板准又妙”,大家在初学时可以记一下,有助于把握技术要领。
动作规则:
篮球规则中带球走有这么一条规则:“对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
,
移动时,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上面这条规则中有两种情况,而三步上篮属于这条规则中的“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落地”这中情况,因为三步上篮的第二步是单脚落地的,不是规则中说的另一种情况——双脚同时落地。也就是说三步上篮规则是“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落地。但一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从这规则可知,队员从确定中枢起开始到球出手前只能有“中枢脚”和“一脚”着地,共2次,并且在三步上篮时“中枢脚”和“一脚”能跳起。
特别说明:步指的是行走或跑动时脚与脚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第1次脚在地时不能算为一步,脚有4次着地的只有3步。
具体步骤:
第一步
运球后跳起(双脚离地)接球单脚落地,此时落地的脚为中枢脚
或:双脚跳起(离地)接住传球单脚落地,此时落地的脚为中枢脚
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运球后的三步上篮,另一种是接住传球后三步上篮
第二步
跳起中枢脚后非中枢脚(规则中说的“一脚”)落地
第三步
跳起非中枢脚(规则中说的“一脚”)后球出手后落回地面
注意:我在这里不特指左脚或右脚为中枢脚,实践中你左脚作中枢脚也行,右脚作中枢脚也行,确定中枢脚后另一脚便是非中枢脚了。
注意事项:
要把握好持球的时机,一旦持球过早很容易造成走步。正常的三步上篮是双脚离地后持球的,在B点落地的脚才是中枢脚,如果持球过早,脚还在A点时就持球,在A点的脚是
中枢脚
,造成中枢脚前移,如果此时还是走两步后球出手(第三步)落地就是走步球了。
连续动作:
有人说“三步上篮时连续的就是好球,慢的就是走步”,这是错误的。你可以找遍篮球规则的每个角落,都没有说“连续动作”是
带球走违例
或好球的规定,队员只要一脚或双脚没有超出篮球规则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非法移动就是好球,不存在连不连续动作。
一般情况下连续动作三步上篮的动作极快,裁判员很难风驰电掣间判断运动员持球的时机,从而不能准确判定运动员的中枢脚,所以很难作出准确的判罚。而慢的三步上篮动作慢,裁判可以一目了然判定运动员的中枢脚和脚移动等情况,从而能作出准确的判罚,所以慢动作的三步上篮更容易被裁判吹罚。
平时看球赛,很多你认为是好球的三步上篮,但慢动作回看时却发现是走步球。连中央台《奥运ABC详解篮球比赛中的“三步上篮”》用来讲解三步上篮的视频用慢动作回看都是违例球,所以三步上篮时违例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速度快的难以判定是
带球走违例
的裁判一般都不吹,而不吹的不代表该球是好球。
走步情况:
1、运球突破面对紧逼防守时,因为怕偷球,大力运球,收快球速度,运球时的支撑脚未离开地面就已持球,持球过早,中枢脚前移。
2、运球时突破面对大强度防守时,运动员没有引成效的起跳,起跳时运球的支撑脚球未离开地面就已持球,持球过早,中枢脚前移。
3、接队友传球时没有有效的双脚起跳,单脚在地脚面或跳起后一只脚已落回地面时,造成中枢脚前移。
这三种情况本来脚在B点时才是中枢脚,但在A点时已成为中枢脚。三步上篮时规则只允许2个脚(中枢脚、非中枢脚)着地,而中枢脚前移时,三步上篮有3个脚(中枢脚、非中枢脚、中枢脚)着地,所以中枢脚前移后队员再走两步球出手(第三步)落地就是走步球了。
上篮练习:
从离篮框约3、4米的前方稍偏右处开始,用右手单手朝篮框方向运球向前,最后一步用左脚踏出 (并准备起跳),跨最后一步时,用双手抱球(左手在球前方,右手在球后方并靠近球底部),左脚发力起跳,眼睛保持在篮框附近你要将球送至的方向,左手离开球,右臂单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并在弹跳至最高点时,靠手腕发力(称“挑篮”)将球送出。
左手上篮只要用左手运球、右脚起跳、左手“挑篮”即可。刚开始练习时用你习惯用的手(有力的手)上篮,等动作熟练后再练习用另一只手上篮。如果你感到运球当中很难掌握起跳点或调整最后一步,可以先练习原地的上步、起跳、投篮,熟练以后再从运球开始。
如果受过正规训练,应该都知道这么一个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就是说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要跨的大,第一步跨的大主要是为了拉开和
防守球员
之间的距离,当大家同时起跳的时候,第一步如果跨的大,防守者想要从后面盖到你,必须跳的比你更高、更远。二小,就是说第二步要跨的小。为什么要跨的小呢?这主要是为“三高跳”做准备的。练过三级跳的人都知道,第二步跨的小,第三步才能飞的远。其实这是一个力量蓄积的过程,想要自己出拳有力,当然必须先收回拳头来。三高跳,是说第三步要跳的高?其实不然,第三步跳的高只是一个方面,还要跳的远。跳的高还关系到你的出手点,出手点高,对手才不容易
封盖
(关系到手部动作,下面再做解释)。跳的远就是进一步拉开和防守球员之间的身体距离。
要点
接着谈谈手部动作。手部动作无非就分双手和单手,挑、推、勾、抛和扣,出手点的高和低。单手和双手很容易理解,推、扣的动作简单,这里不多说。提一点扣的动作,要注意跳的高,手要伸的高,简单的说就是扣篮的时候不能老以筐为目标,眼睛看高点,人才能跳的更高。勾和挑的动作灵活多变。篮球是个圆形球体,要学会用勾和挑从不同的角度旋转篮球,并且掌握好擦板、筐的角度和力度,能提高进球的成功率。主要就是平时要多注意球性的练习,想象各种不同的挑和勾的动作,用心去感觉力度,当球在手上的时候,尽量的练习到“想到哪就打到哪的境界”。出手点的高低,从动作的角度讲,当然是越高越好了。比赛中当防守球员比你身材矮小,弹跳也不如你的时候,跳的高和高出手点能体现一个球员的霸气。但是当防守球员的情况正好相反或者动作变形,那就要学会低出手,早出手。出手点低,一般是发生在动作变形的时候,很容易被封盖,进不进球一切就看运气了。一般人都是在三步上篮起跳到最高点以后才出手的,运用逆向思维在三步上篮的过程中(比如前两步,或者起跳未达到最高点)就把球抛出去,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这就是出手早。出手早虽然动作没有霸气,但是因为其虚幻、诡异,所以令防守者防不胜防。如果动作连贯,也不乏轻松、飘逸之感。
三步上篮第二步可以用跳的!!!
三步上篮规则:To pass or shoot for a field goal, the player may jump off a pivot foot and land on one foot or both feet simultaneously. After that, one or both feet may be lifted from the floor but neither may be returned to the floor before the ball is released from the hand(s).
移动传球或投篮时,球员可以中枢脚跳起,接着单脚着地或双脚同时着地。而后,单脚或双脚可以抬离地面,但球出手前任一脚不能落回地面。
移动暗指单脚在地面上,以区别于双脚在地面时的情况。传球或投篮前收球时单脚触地,触地脚为中枢脚,该脚可以跳起,着单脚着地或双脚同时着地。而后,单脚或双脚可以抬离地面,但球出手前任一脚不能落回地面。
大伙默认第二步用跨,第三步再用跳,即非中枢脚触地在中枢脚抬起之前(瞬间存在双脚同时在地的情况),此时双脚在地,则在传球和投篮时中枢脚不应当再次抬起,但注意的是,中枢脚可以跳起,即:双脚起跳投篮或者传球(当然也可以不抬起中枢脚进行投篮或者传球),
此动作不是说不可以
,但随着惯性的原因很容易中枢脚移动,所以此动作容易被吹
带球走违例
,NBA和国际篮联中对此动作的吹罚是相当严格的,即使大牌球星都不放过,卡梅罗安东尼就有一次在快攻中起三步就被防守球员挡住路线停下后然后抬起中枢脚投篮就这样被吹带球走。三步上篮的要求其实是第二步时是用跳的方式进行,什么是跳?双脚离地即为跳。比如你在跑起来时双脚肯定有一个时间是同时在空中的(时间很短)三步上篮其实就是中枢脚跳起后一脚落地,即规则中说的:有中枢脚,移动时,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