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远古—公元 1840年)

从现有考古材料看,一百万至四五十万年以前,古人类“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就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127;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出现了,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之后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就是春秋战国(即东周),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的诸侯割据,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此后,历史嬗变,朝代更替,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王朝,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即汉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纺织、造船等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水陆交通发达,同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造纸法、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27;对人类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现仍被广泛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国内外有专门研究“红学”的机构。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等方面,中国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汉朝张衡发明了研究天象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南北朝时,祖冲之曾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七位数字的人;公元十六世纪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记录了1800多种药物和一万多个药方。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陕西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近代(公元1840—1919年)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到处寻找商品市场,掠夺殖民地。英国政府为了保护鸦片贸易,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 命(公元1919—1949年)

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 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1924—1927年)、 土地革命战争(&127;1927—1937年)、 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 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127;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 年至今)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建于清代的四川广元皇泽寺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1950—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7—1966年是中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十年中,虽然经济建设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但从整体看,国民经济仍有较大发展。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钢、原煤、原油、发电量、金属切削机床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如原子能、喷气技术、计算机、半导体、自动控制等也有了较快发展。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