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羡之、谢晦、傅亮的最终结局很相似,都是刘宋初期重臣,但都落得个身死结局。
行废立、拥立文帝
徐羡之、谢晦、傅亮都是刘宋开国功臣,也因此在刘裕临崩前,让三人和檀道济担任辅政要职。宋少帝继位之后不久,被辅政徐羡之、谢晦、傅亮和檀道济废除,又立刘义真为帝。之后徐羡之又认为刘义真也不适合为帝,因此又废掉刘义真,改立刘义隆为帝。最终刘义隆得以继位,是为宋文帝。
刘义隆得以继承皇位,的确与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有着很大关系。废掉刘义真之后,当时的侍中程道惠想要拥立刘义恭为帝,遭到当时为司空的徐羡之反对,率领百官拥立刘义隆,皇位继承人才得以确立下来。
之后,谢晦带领行台到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所镇江陵,迎刘义隆入京,最终刘义隆得以称帝继位。刘义隆随谢晦入京,却是心怀疑虑,随行百官都严阵以待,戒备谢晦所带行台行害。这是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最终悲惨结局的伏笔。
被刘义隆忌惮,权势受制
刘义隆称帝之后,对拥立自己的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心生忌惮。需要明白的是,三人都是当时刘宋的开国功臣,拥有辅政尊显地位,而且在刘裕死后,还能够行废立刘宋皇帝之事。这对于刘宋皇族来说,是已经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不利因素。因此,在逐渐依靠王华、王昙首和到彦之等人的帮助下,继位的刘义隆开始削夺和压制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的权势。
在刘义隆继位之初,的确对自己继位出力甚多的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大加封赏。刘义隆进徐羡之为司徒,中书令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为荆州刺史。不过,在掌控局势之后,刘义隆开始有心利用自己原本荆州心腹,逐渐掌控刘宋局势。
先是徐羡之等人想要让刘义隆的心腹到彦之,离开中枢到雍州任职,这明显的削弱自身势力的谋划遭到了刘义隆的反对,最终刘义隆让到彦之取代了去荆州赴任的谢晦原本的职位,领中领军。又任原本荆州心腹王昙首、王华为侍中,王昙首还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子荣领右军将军。至此,刘义隆得以依靠自己的心腹,控制中枢兵权。“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以昙首为侍中,寻领右卫将军,领骁骑将军。以朱容子为右军将军。”
檀道济参与,三人身死
在这种情势之下,原本的刘宋三重臣,除了出镇荆州的谢晦之外,徐羡之和傅亮感觉到了宋文帝刘义隆对自己的忌惮,因此徐羡之、傅亮两人上表交出辅政要职“归政”,但不得成行。
两人还试图与受到刘义隆重任的王华、到彦之等人交好,却遭到了王华等人的诋毁,并极力宣扬徐羡之、谢晦、傅亮之前的弑君行为。“至是上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声言北伐,又言拜京陵,治装舟舰。”
虽然刘义隆此时对三人的铲除之心已经十分明显,但刘义隆还忌惮在荆州的谢晦拥有荆州之势,便假言北伐修整战舰,联合笼络檀道济。
最终,元嘉三年(426年),刘义隆继位第三年,刘义隆宣布了徐羡之、谢晦、傅亮之前弑杀宋少帝和刘义真,是谋逆之举,问罪三人。在朝中的徐羡之闻讯之后自杀,傅亮也被处死。
之后刘义隆让南兖州刺史檀道济、雍州刺史刘粹、中领军到彦之出兵,荆州谢晦听闻之后,举兵反抗,但最终兵败被杀。“时晦本谓道济与羡之同诛,忽闻来上,遂不战自溃。”至此,南北朝刘宋三重臣徐羡之、谢晦、傅亮都落得个被杀的悲惨结局。
三人悲惨结局分析
看南北朝刘宋三重臣徐羡之、谢晦、傅亮的相似结局,甚至之后协助刘义隆诛杀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的檀道济的结局,这其实是刘义隆为加强皇权,诛杀刘宋拥有权势功臣所决定的结局。
跟随刘裕建立刘宋的徐羡之、谢晦、傅亮和檀道济,能够担任辅政要职,当然拥有极重权势。当时徐羡之任司空、录尚书事、兼领扬州刺史,傅亮任中书监、尚书令、领护军将军,谢晦历任右卫将军、侍中、中领军。三人在刘宋前期,都是位高权重,这也是三人能够决定刘宋皇权废立之事的重要基础。
而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被三人拥立登基之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刘宋朝政大权被三人掌控的局面。为躲避与皇权之争,谢晦自请出镇荆州刺史,但却也是能够安身立命巩固自身的上游要地。
而面对中枢被徐羡之、傅亮掌控,外部方镇上游荆州也被谢晦掌控的局面,刘义隆便需要警惕自己也会如同宋少帝和刘义真一样被废除的结局。因此,为了巩固自身皇权,刘义隆任用自己当初在荆州的心腹,也逐渐排挤掌控中枢和上游的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最终,等到时机成熟,并且拉拢握有兵力的檀道济,将威胁自身皇权的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诛杀。
观最终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以及檀道济的相似结局,其实这是刘义隆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所作出的措施。单就巩固皇权而言,能够左右刘宋皇权传承、两次行废立之事的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最终的悲惨结局是皇权乐见这个结果的。
结合刘义隆声讨三人时的理由来看,是认为徐羡之、谢晦、傅亮废立两帝的事情不正,虽然三人有拥立自己继位之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人也是对皇权稳固的威胁。这也就是最终三人虽然有心想要退避归政,但依旧遭到了想要巩固皇权的刘义隆诛杀的根本原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转载自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