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轮握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ClientHello和ServerHello作用是为了协商协议版本号、session ID、加密套件、压缩算法等,另外双方还生成并交换了两个随机数,ClientHello.random和ServerHello.random
  • 紧接着server将自己的证书通过Certificate消息发过去
  • server端此时可能需要通过ServerKeyExchange消息将密钥交换所需的server part数据发过去(比如EDH中动态DH公钥和签名)
  • 如果server端配置了要验证client身份,server还会发个CertificateRequest消息
  • hello阶段的最后server发送ServerHelloDone消息作为结束。
  • 第二轮握手则包括下面这些:

  • Client端如果收到server的CertificateRequest消息,则需要将自己的证书通过Certificate消息发过去。
  • Client端此时验证完server证书了,需要进行密钥交换,发送一个ClientKeyExchange消息过去,同样消息内容取决于协商的密钥交换算法,至此对于Client来说,可以让密钥交换算法工作计算得到共享密钥了。
  • 如果Server端要求Client提供证书,Client端除了发送Certificate之外,这时还会发送一个CertificateVerify消息,里面带有对目前连接上所有消息的签名,以表明自己拥有证书。这点值得说明下,证书里面包含公钥,都是公开的,攻击者也能拿到。如果server需要client端证明身份的话不仅需要client端将证书发过去,毕竟攻击者完全可以拿到这个合法的证书,假装是自己的发给server端。还需要client端通过这个CertificateVerify消息对连接上目前所有发过的握手消息进行签名(这里当然也包括server hello中的server random, 因此也就避免了重放攻击),签名涉及到私钥,client端如果能正确签名的话说明拥有私钥,server验证签名后就能确信对端拥有证书了。
  • 此时,Client端将发送一个ChangeCipherSpec,以表明后续将采用加密通信了,这个消息在tls1.3中去掉了。
  • Client最后会发送Finished握手完成消息,Finished消息是加密消息了,第三方无法看到内容,作用也是为了验证握手阶段的所有消息没有被篡改。
  • Server端收到Client端消息后,可选的验证身份,密钥交换算法工作计算得到共享密钥。然后给Client回复ChangeCipherSpec消息,标识后续通信也开始采用加密协议了。
  • 最后Server端发送Finished消息,握手结束。Client端收到Server 的Finished消息后,开始应用数据传输。
  • Handshake Protocal frame

    Client Hello

  • client version: 用于协商版本,client将自己支持的最高version发给server端,server端收到后将彼此支持的最高version返回给client。
  • client random
  • SessionID
  • CipherSuite list
  • Compression method list
  • Extension block是tls协议的扩展点,客户端将自己支持的扩展以及对应的数据通过这个字段告诉server。
  • Server Hello

    extensions

    常见的扩展有:

  • ALPN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Negotiation)
  • SNI (Server Name Indication)
  • signature_algorithms: 这个扩展用于告知server端客户端所支持的签名算法,服务端会根据它来选择证书,没有这个扩展之前,比如一个RSA公钥证书里签名部分只能由于RSA签名算法签署,有了它之后证书里RSA公钥完全可以其他签名算法签署(比如ECDSA),也就是说客户端会通过ECDSA算法来验证证书,证书里的RSA公钥则可能用于验证ServerKeyExchange消息中的DH共钥。
  • Server Certificate

    证书不在tls协议范围内,更多内容可以参考 everything-pki

    Server key exchange

  • 不是所有握手过程都需要Server key exchange消息,只有ciper suite中密钥交换算法是Ephemeral Diffie-Hellman时候才需要它,通过这个消息将短时server DH 公钥传给客户端。
  • 除了DH公钥外,还需要将该公钥 + client & server random的签名也传过去,以证明自己持有这个公钥。这里也是签名算法server端除了证书之外唯一应用的地方。
  • Certificate Request

    当server需要认证客户端身份时,server需要发送这个消息,具体字段其实也不太重要

    Server Hello Done

    第一轮握手以Server发送Server Hello done作为结束,接下来由client继续表演。该消息没有消息体。

    Client Certificate

    当server要求认证客户端身份时,client端首先需要发送client证书过来,和Server Certificate消息类似。

  • 问题:client没有域名,server怎么验证?
  • Client Key Exchange Message

    这个消息的内容取决于协商的密钥交换算法

  • 如果是RSA-based密钥交换:那么该消息内容是RSA加密后的PreMasterSecret, PreMasterSecret是client hello version + 46 bytes random构成,version为了防止中间人的版本回退攻击
  • 如果是DH-based密钥交换: 那么该消息内容则是client端的DH公钥,PreMasterSecret则由各端将对端的DH公钥和自己的DH私钥进行DH计算得到。
  • 该消息结束后双端都已经能够计算master secret了,计算方法如下:
    master_secret = PRF(pre_master_secret, "master secret",                          ClientHello.random + ServerHello.random)                     [0..47];
    

    Certificate Verify

    这个消息作用前文也解释了,当Server端要求Client进行身份认证时,Client端除了发送Certificate之外,这时还会发送一个CertificateVerify消息,里面带有对目前连接上所有消息的签名,以表明自己拥有证书。需要注意的是该消息的发送时机,是在client key exchange后,因为签名消息里也要包含client key exchange消息。

  • 思考:为什么server端不需要类似这样的一个verify消息来证书自己拥有server证书。
  • [ChangeCipherSpec]

    ChangeCipherSpec 作用是为了告知对端接下来的消息是加密后的密文了。其本身并不属于handshake消息类型,在tls1.3中也被移除了。

    Finished

    一旦一端完成了密钥交换,在发完[ChangeCipherSpec]消息后,就会发送Finished消息,作用了为了让对端验证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过程成功进行,其实就是对所有handshake消息采用master_secret计算一个MAC,然后和application data一样使用client write key加密发给对端。

    需要特别说明的时从Finished消息开始,消息内容才是加密后的内容,finished消息之前的所有消息对中间人都是可见的,这就给MITM以机会篡改握手消息进行降级攻击,使得client和server协商出一个并非本意的弱密钥,MITM破解后只要对Finished消息的hash进行重新计算,就可以在client和server无感知的情况下控制整个会话,这也是FREAK attack的攻击原理。

    Session Resumption

    根据cloudflare的数据,60%的tls连接是全新连接,剩下40%连接都是从之前连接恢复出的连接,意味有这40%的网页访问请求行为在短时间内还好重复发生。Session resumption机制就是tls用于从之前创建过的连接恢复出连接的机制,从避免身份认证、密钥交换等一些列代价高的操作。tls1.2中有两种用于恢复连接的机制。

    Session Identifiers

    session ID机制要求server端生成并维护一个session id到session状态信息的cache,并在server hello信息里将session id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下次握手时在client hello里带上这个session id。server那到这个session id后从cache中将上次session的状态恢复出来,直接完成握手。因此一个带session id的握手将会是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session id可以使得握手过程减少一个rtt,代价就是这个session cach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ls在RFC5077中引入session ticket机制

    Session ticket

    思想很简单,把存储session信息的代价分散到客户端就好了,从而避免在server端维护session cache的代价。放客户端肯定不能明文存储,所以就加密后再给客户端。

    具体来说: 第一次进行tls握手时候,支持session ticket的客户端在client hello里带上空的session ticket 扩展,server端回复的server hello里也会带上空的session ticket扩展,双方都知道彼此认识这个扩展。 然后server端完成密钥交换后,发送一个NewSessionTicket握手消息给client端,里面包含server端加密后的session信息(ticket)以及ticket的过期时间。

    client端收到NewSessionTicket后将当前session信息和server给的session ticket相关联并保存下来。后续想要恢复session时,client在client hello的session ticket扩展中带上之前保存的ticket,server收到后如果能够正确解析ticket,则可以从中恢复出之前的server端session信息,至此两端都恢复出之前的session状态,完成握手。

    当然ticket完全可能被攻击者所截获,攻击者如果拿着client的ticket去尝试和server恢复session时由于没有master_secret,因此失败在Finished消息阶段。

    关于这个session状态,协议中并没有强制规定包括哪些,但是协议给了建议要保存的一些状态,如下所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master_secret和timestamp。

    struct {           
        ProtocolVersion protocol_version;           
        CipherSuite cipher_suite;           
        CompressionMethod compression_method;           
        opaque master_secret[48];           
        ClientIdentity client_identity;           
        uint32 timestamp;       
    } StatePlaintext;
    

    由于ticket对client是透明的,因此协议并也没有强制规定ticket应该怎么构成,只做了下格式和密码学保护上的实现建议,如下:

    struct {           
        opaque key_name[16];           
        opaque iv[16];           
        opaque encrypted_state<0..2^16-1>;           
        opaque mac[32];       
    } ticket;
    

    首先状态信息需要安全加密并用mac保护,因此涉及到两个key,一个key用来AES加密state,一个key用来生成mac,key_name用来告诉server 这两个key是什么,协议还建议server启动的时候去生成随机的key_name以及对应的keys。

    tls false start

    RFC7918

    tls后向兼容

    前面有提到tls的版本协商机制,这里再展开多说一点:设计上很简单,举个例子,client支持tls1.2,server只支持tls1.0,server应该将告诉client用tls1.0通信,非常简单的版本协商机制。问题就出在一些不合作的server,发现不支持client的版本后,直接给断掉连接了,让浏览器怎么办?在2015/16年之前,浏览器为了兼容这些不老实的server纷纷采用的版本fallback机制,即在server中止握手后尝试一个更低的版本,直至连接建立成功,这么做一方面损坏了用户体验(重试好几次可能),另一方面给版本回退攻击开了口子,攻击者可以阻断连接,给client造成server只支持低版本tls的假象,然后利用低版本tls的漏洞破解tls session。

    这个版本协商机制要求server实现要能够正确的做到后向兼容,应对未来的情况,通常来说是很难搞对,因为缺少反馈机制,搞错了在当时也没人知道,只有等到几年后协议升级, 新的client出现问题才暴露,这时候错误的server已经在市场是广泛存在了,升级还需要花个几年才能纠正错误行为。因此tls这个简单的版本协商机制,看起来设计上简单,其实是一种典型的protocol design anti-pattern。

    如果一种机制虽然设计上是灵活的,但是实际上从来没变过,那么肯定会有人会认为他是不变的,而网络协议能够正确work涉及整个链路上包括client、中间件、server等所有参与方的协同工作,一旦有环节这么干了,就导致了protocol ossification,好的设计要能规避掉实现方出错的可能。我们会在tls1.3内容里再次看到tls1.2设计导致的协议骨化问题,以及tls1.3的解决方案。

    关于tls后向兼容的话题可以参考cloudflare的这篇blog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