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荷塘镇位于西江下游四面环水的江心岛上,地处江门市区东北部,是江门、中山、佛山三地交汇的“金三角” , 西江主航道绕镇而过。据历史记载,从南宋建炎元年( 1127 年)开始,荷塘已形成居民点,历经上千年的沉淀。辖 14 个村居,面积 32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4.7 万,常住人口 8.3 万。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 4 万人,也是著名的侨乡。荷塘镇也是江门地区首个“国家卫生镇”,近年来还获得“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村镇”“全国重点镇”等荣誉称号。

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荷塘镇有南北两个高速出口,有联通江门城区、中山、佛山的西江、荷塘、马滘、白藤 4 座桥梁,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镇内有集装箱专用码头和 3 千吨级进出口货物装卸码头,北昌路、中泰路、南华路连接全镇东西,中兴路贯通全镇南北,东堤路和西堤路包围全岛,形成“三横一纵一环”路网,是一块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辖区内有荷塘医院、荷塘中学、江门技师学院荷塘校区, 12 所幼儿园, 7 所小学, 1 所民办 9 年制小初学校,教育资源丰富。

工业发达,营商环境优越。荷塘镇工业发展较早,产业以灯饰、五金、纺织、新材料为主,形成马山、顺成、马滘、南格、白藤、六坊等六个工业区。荷塘镇一直坚持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发展工业为主题,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辖区内有敏华电器、现代集装箱、南光电器、安飞汽车配件、汇海集团等一批外向型、龙头型民营企业。近年来,积极推进“旧改”项目升级改造,不仅有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还创新采用“代建 + 返租”模式,成功推动“江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示范项目”落地康溪村,对企业的服务延伸到项目落地建设、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倾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镇投资兴业。

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行走在荷塘镇内,沉淀历史的文物与现代整洁的街道仿如时空交错,诉说着荷塘镇独有的韵味和魅力。坐拥两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是南村进士司谏坊,建于明嘉靖六年 (1527 ) ,距今已有 500 年历史,是明朝嘉靖皇帝为表彰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进士余经而御赐建造的;二是篁湾周源李公祠,坐落于荷塘镇篁湾村。清咸丰年间,当地篁湾村李周源(生活于嘉庆年间)的后人兴建了这座祠堂,以祭祀先祖李周源。 2002 年,进士司谏坊、周源李公祠均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留的文物记录着荷塘镇曾有过的历史,而文化风俗的传承则是地方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年,荷塘纱龙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荷塘纱龙,起源于荷塘镇篁湾村的民间艺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史料记载始于南北宋期间,荷塘纱龙至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舞龙技艺主要靠口耳相传传承至今。

地灵人杰,英才人物辈出。荷塘四面临水,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物产丰饶。全镇农业产业以水面养殖为主,种植为辅,主产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鲈鱼、笋壳、四大家鱼等;荷塘地方特色美食有荷塘冲菜、鱼饼、芥兰,其中荷塘鱼饼 2014 年被列入广东名镇史册、 2019 年被列入蓬江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负盛名,享誉海外。香港众多明星出自荷塘,天王巨星刘德华、歌星容祖儿都是荷塘籍人士。荷塘镇也是蓬江区首个 革命 老区镇,是一片红色热土。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荷塘人民发扬爱国爱乡的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英勇奋战,涌现出容忍之、容天池、容大林等一批英勇奋战、无畏牺牲的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出了贡献,在五邑地区革命历史征程中刻下了重要的“荷塘印记”。近年来, 荷塘镇 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打造南村红色印记展厅、篁湾村炮楼革命遗址、禾冈村红色教育基地等独具荷塘特色的党建品牌。

相关附件:

技术支持:江门市蓬江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络报障:TEL(0750)8222228

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建设二路18号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29524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23号 网站标识码:4407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