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
社会角色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另一种观点,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自己的综合价值的肯定。受社会比较、他人评价以及自己做事成败的自我肯定的影响。
影响因素
美国
机能主义心理学
的先驱
W·詹姆斯
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但我们可以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这样,一个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们欣喜不已”。
由于自卑或说纯粹的自我认可造成的自尊对他人的“强迫”性质,这也使得“过于”自尊的人难免会对他人或产生嫉妒心理、或产生虚荣、或产生自暴自弃、或产生
报复心理
。说到底,这种缺乏外界尊重基础的自尊不过是“自卑”的结果,是他人或说社会在现实中没能给予其相应地位的结果,即内心逾是“自卑”则外在表现逾是“自尊”,这在心理学将之称之为隐性自尊(“自卑”)与显性自尊(“自尊”)的关系。但是,具有健康自尊心理的人要耐得着孤独,自卑、嫉妒、虚荣都是你
前进路
途中的敌人,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世界。
总之,健康的自尊除了自我认可结果外,更是社会尊重的结果,但社会尊重又是自尊源源不断的“食粮”,否则所谓自尊必然是难以持续长久的。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
比较
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客观的参照标准来了解自己,如通过血压、脉搏、体温等可观察指标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而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例如,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身高、体重来估计自己的高矮、胖瘦。一个身高1.80米的人是高还是矮,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在某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只是个中等个;可是在另一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就是个巨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大学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可是上了大学后,他们却发现,他们原来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只不过是平常人而已。
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
社会比较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
情感体验
,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认识某位知名人物,或说某位名人与自己是同学或朋友等,以此来提高自尊。这种现象,在
心理学
里通常称之为
辐射效应
,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例如,一个长相中等的女性与一个她不认识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时会显得难堪,并降低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
对比效应
,即感觉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辐射效应,即对方的不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对比效应,即感到比对方强,从而提高自尊。
(2)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
(3)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
(4)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知耻,并且做到自尊,是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唯有自重知耻,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时,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深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
自尊量表
|
非常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
很不符合
|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
4
|
3
|
2
|
1
|
2、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
4
|
3
|
2
|
1
|
3、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
1
|
2
|
3
|
4
|
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
4
|
3
|
2
|
1
|
5、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
|
1
|
2
|
3
|
4
|
6、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
4
|
3
|
2
|
1
|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
4
|
3
|
2
|
1
|
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
4
|
3
|
2
|
1
|
9、我确实时常感到自己毫无用处。
|
1
|
2
|
3
|
4
|
10、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
1
|
2
|
3
|
4
|
心理健康
其它相关
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 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支点指自己突出的优势和
长处
);二 要有正确的方向(培养个人的自尊,应当懂得把个人得自尊上升为集体,
国家
得自尊);总之,我们一定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言一行都要考虑祖国的利益,在和外国人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损害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有的民族自尊。
虚荣心
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尊心太强”。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把对个人荣誉是否有好处,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动力,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言论和表情,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就受不了,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虚荣心强的人,过于自尊却缺乏自信,还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忌妒心理,即不能容忍别人超越自己。这种不良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破坏政党和同学关系,不利于个人的成长,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关名言
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会感受自尊的快乐。
自尊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 路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但丁
相关事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今江西湖口县)。到年终时,郡守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对
陶渊明
说,按官场礼节,要整齐冠冕,束紧衣带,以下属礼参见。陶 渊明本来随意惯了,诸事不拘常礼,更何况胸有高情逸志,于是感叹道:“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辞官归稳,再不出仕。
谢甫琴科
是俄国著名诗人。他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热爱,对沙皇的反抗。有一天,沙皇召见他。文武百官和各使臣都向沙皇弯腰鞠躬致敬,只有谢甫琴科一个凛然站在一旁,沙皇大怒,问道:“你怎么不弯腰鞠躬?”谢甫琴科沉着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象周围的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请问,那你怎么能看得清我呢?”
春秋时,齐国相国
晏婴
很有才干,很受国君赏识。他虽位高权贵, 却不讲排场,生活简朴。齐景公见他的住宅矮小,地势低洼,环境嘈杂,要给他换一处好房 子。晏婴说,这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我德浅才疏,住这样的房子已是过分,哪能再换新居呢?齐景公见劝不动他,就趁他出使鲁国之机,处作主张为他扩建了住房。晏婴回国后知道了此事,停车城郊不肯回家,直到齐景公答应恢复邻里房屋,还其房屋旧貌才作罢。齐景公又派人给他送来了华车壮马,晏婴坚持不受,他说:“我节衣缩食为了给百姓作表率,以免奢靡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都鲜衣良马,老百姓便会仿效而追求离享乐,导致品行不端。 那时再去禁止就很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