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 颜学恕 执导, 贺燕云 主演的舞剧艺术片,于198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同名舞剧,讲述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之间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纯洁的友谊故事
唐代时期,中国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在丝绸之路上搭救了波斯商人伊努思,但不幸遇到盗匪的抢劫,致使父女离散。五年之后,英娘沦落街头卖艺,巧遇神笔张,伊努思不惜重金赎回英娘,父女得以团聚。天伦的乐聚使神笔张才思勃发,绘出了敦煌壁画的传世佳作《反弹琵琶伎乐天》。不料画墨未干,横祸又起,市令巧立名目,意图霸占英娘。神笔张万般无奈,只得让女儿逃往波斯。直到伊努思再度来唐,英娘才得回归故土。可是市令并不干休,又勾结窦虎拦截波斯商队。神笔张为救老友,奋不顾身,点火报警,不幸惨遭杀害。二十七国交易会上,英娘和伊努思献艺鸣冤,河西节度使严惩了恶人。万邦同好的丝绸之路上飘飞着吉祥的花雨,响彻着友谊的笙歌
编舞
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张聚芳、安建、徐成华
美工
张子恩
作曲
韩中才、呼延、焦凯
责任编辑
李彬
特技设计
孙超德、颜广仁
特技摄影
宋国毅、李庆春
副美工
张珙
照明
王德山、李延江
化装
李恩德、杨树云
发式
王玉珍
烟火
张东海、文天运
特技制作
张森田、徐正啟
绘景
王影兵
音响
杨明文
敦煌彩塑
何鄂
敦煌壁画
李振甫
演出
甘肃省歌舞团
演奏
甘肃省歌舞团乐队、甘肃省乐团
指挥
韩中才
制片主任
冯俊杰
(参考资料来源 [2-3]
创作背景
《丝路花雨》根据甘肃省歌舞剧院的同名舞剧改编,剧中英娘和神笔张的故事是甘肃省歌舞剧院的编导们从莫高窟遗存下来的彩塑和壁画中反复提炼加工而来 。为了让更广泛的观众都能看到此剧,西安电影制片厂决定把《丝路花雨》搬上银幕
三、因为电影没有对话,主要用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且故事情节都比较简单,所以在拍摄中需要利用电影手段来渲染和加强。拍摄群舞都用大全、大俯、大特及升降镜头,以展示其宏伟的场面和壮观的气势,如霓裳羽衣舞、出征舞都是这样。而对于双人舞、单人舞的英娘卖艺、献艺、哭爹、离别、父女相认、反弹琵琶等戏,则采用大特和连续多变的长镜头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感情变化。在拍摄中,还要重视音乐与舞蹈的节奏。如抢波斯商队的戏份,采用短兵相接的快节奏的对打,由刀飞剑舞中显示出来紧张、激烈的效果,有时也采用大全、大俯、大特的两极镜头来加强气氛
主创单位
摄制公司
1、西安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
1、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协助拍摄
1、敦煌文物研究所
2、上海戏剧服装用品厂
3、甘肃省工艺美术公司
4、抚顺市玉石雕刻厂
5、山西美术舞台研究所
6、湖北天门塑料制品厂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日期
中国大陆
1982年
喀麦隆
1983年10月(中国电影周)
芬兰
1985年1月1日(电视台)
正面评价
《丝路花雨》基本反映了舞剧的演出实况,并利用电影调度扩展了舞台空间,为演员的舞蹈表演创造了更大的发挥,镜头也很好地为欣赏舞蹈提供了多方位的最佳视角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