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壮字简介
(本文结构松散,视心情不定期更新,谨慎阅读)
常有人谓壮族古无文字,此说不确。新创拉丁式的新壮文不谈,传统的方块壮字至今尚有人使用。
方块壮字在壮语中一般称为Sawndip“生字”、Sawgoengdauh“道公字”,或“土俗字”,主要通行于壮族和布依族人群中,用来记录壮语和布依语。它是一种类汉字形文字。在拉丁壮文和拉丁布依文创制之前,方块壮字在民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使用。
俗字,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
——《桂海虞衡志》 宋·范成大
目前方块壮字虽然在日常中鲜见,但在戏文、歌本、典籍和宗教文本中依然具有生命力。平日壮族人零星使用汉字表示壮语词,也可视为借音壮字。
(图为广西壮族布敏支系——即俗称黑衣壮——的宗教文本《正一凶事巫书觧五楼川送鸦到共集》中《觧五楼川巫书》一章。此文本用于丧葬法事,正一即正一派,凶事巫书指用于超度亡灵的书,觧五楼川gyaij haj laeuz ciem 义为赎魂于五方荒野,送鸦到 soengq ga dauq 义为驱赶邪鸦,共集指合集。题名解为“含赎魂、驱鸦内容的正一派经书合集”)
造字法
方块壮字的创造严重依赖于汉字,其造字法模仿汉字而又自有特色,各家分类不同,颇为繁复。一般先分为借源和自源两类,然后各类再细分。一个简要的分类如下:
一、借源:
1. 借音(假借)
即只借用汉字的读音表示壮语的意思,意义与原汉字无涉:
眉 miz “有,存在”; 尼 neix “这,此,今”;
腾 daengz “到”; 古 gou “我”
2.
借义(训读)
仅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壮语的意义,原汉字不表音:
新 moq “新”; 蛋 gyaeq “蛋”
3.
音义两借
其实就是汉源借词。(但是汉借词不一定总写为原汉字形式):
心 sim “心”; 油 youz “油”;
银 ngaenz “银,货币”; 白 beg “白”
二、自源:
1. 形声,可细分为数类
(1)汉字式形声
使用常见部首和汉字构成形声字,有时会和汉字同形:
吽 naeuz “说”
艿 ndaij “苎麻”
㐾 yenz “边缘,附近”
佚 de “他,那”
(2) 汉音汉义
一般是两个汉字结合,一个表示含义,一个表示发音:
[⿱比去] bae “去”
[⿰奔毛] bwn “毛”
[⿱那面] naj “脸”
[⿰年比] bi “年”
(3)壮音汉义
也是两个汉字结合,一个表示含义,另一个表示此汉字字义所对应的壮语词的发音。
[⿰席厾] mbinj “席子” (“席”表意,“厾”是“飛”之讹,mbin是壮语“飞”的意思,就用“厾(飞)”来表示mbinj音,这种造字法真是特别绕……)
[⿰足五] ha “腿脚” (“足”表意,“五”壮语haj,拿来表音)
2. 双声
一般使用两个汉字,两个汉字都表示发音。
[⿰房方] fangz “鬼”
[⿰含甘] goemz “低头”
[⿰桑上] sang “高”
[⿰由又] rouh “(量词)胎,窝(动物)”
3. 反切
顾名思义,如同反切一般切出读音。
[⿰草曾] nyaengq
“杂草” (草nywj,曾经caengz,ny+aeng+第5调=nyaengq)
4. 会意
一般用两个汉字构成,由字义之间的联系表示意思:
㷵 ndaep “熄灭”
[⿰辛苦] haemz “辛苦”
呇 mboq “泉水”
5. 象形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画画儿。
6. 其他
不好分类的,可能包含上述几类,一般通过损益汉字形体来造成,或者增加无意义部件。原汉字可能表声或表意。
[⿻单丶] denz “赔偿”
卩 boux “(量词)人”
[東-丿]
laengz “後面”
[⿰尚乙] caengz “憎恨” (这个是古平话汉借词,一般来说旧借词借用已久,完全融入壮语,有时会另造新字)
异体字和方言问题
方块壮字数量庞大,《古壮字字典》正体约五千,异体万馀。多者如mbin字列异体19个,足见繁冗。
方块壮字的不同形体呈现区域性,主要因为各地独立造出,采用了不同的造字法,又因各地口音不一,谐声所用字各不相同,又因造字人文化程度不同,于是产生种种异体。
如靖西和武鸣的壮字比较:
读音相近的如“河流”和“在”选用了不同义符,“脸”则是采用不同造字法,靖西选用形声,武鸣会意,“好”也是,一个训读,一个会意。
“孩儿”因主元音有差异,“村寨”因声母不同,都采用了不同的声符。
(未完)